永昌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此图为2022年元旦,北京时间7:36时的局部光照圈,读图完成1~2题。
1.据此推断当天当地日落的北京时间应为( )
A.16:08 B16:24 C.16:40 D.16:56
2.此时,西半球未进入2022年的区域占全球面积的( )
A.1/3 B4/9 C.29/60 D.77/180
3.图中PQ距离为5cm.在P处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2′,在宿营Q处时,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4′,次日观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时,国际标准时间为4点整。则P点经度及该图比例尺是( )
A.90°E、1:37000 B.130°E、1:74000 C.120°E、1:37000 D.120°E、1:74000
下图为某天天气预报软件显示的气象信息,根据图中信息,完成4~5题。
4.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5.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 B北京日出东南
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 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
下图为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 B.③——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融
7.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我国云南石林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公因,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的典型范例之一,读下图完成对应8~9题。
8.云南石林岩石( )
A.质地紧密,透水性差 B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
C.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 D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
9.该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侵入冷凝—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D.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中国宝鸡渭河公园为西北地区最大开放式公因,已建成开放。渭河公园建在渭河河床内紧邻北堤一侧,宽度约180至240来,东起体育路口,西止园林苗圃,全长约3公里,面积61万平方米。绿草如茵,蓝天碧水,是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地方。据此完成第10题。
10.根据图文分析,渭河公园建在渭河河床内紧邻北堤一侧的自然原因是( )
A.北侧距离市中心近 B.受地球自转影响.此河段水流偏南岸
C.北侧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 D渭河北岸居住人口多
江西婺源月亮湾乡村聚落呈“宅高田低”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如图为当地乡村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1题。
11.“宅高田低”布局的主要作用是( )
A.高宅利于通风 B低田便于排洪 C.低田便于耕作 D.高宅可避洪水
下图为夏季某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高压中心( )
A.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B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C.被海洋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D.被海洋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13.图中高压中心夏季异常偏强的年份,我国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旱北旱 D.南涝北涝
下图示意大西洋某海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圈(等压线数值:a>b>c>d,箭头为凤向),PQ为晨昏线。据此完成14~15题。
14.P同纬度欧洲沿海地区此时气候特点是( )
A.温和多雨 B.温和少雨 C.高温多雨 D.高温少雨
15.此时R的气流方向是( )
A.上升 B下沉 C.向高纬 D.向低纬
下图为北京时间某年1l月18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6~17题。
16.此时图示区域
A.①地风向为偏北 B②地为低压中心 C.③地附近多沙尘 D.④地为大雨天气
17.据图推断( )
A.呼和浩特冷锋过境、气压降低 B.北京位于暖锋锋前,可能降水
C.成都受反气旋影响,气流辐散 D.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及水文资料,结合信息,完成第18题。
18.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夏季 B.冰雪融水、冬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每年夏季是澳大利亚的“丛林野火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森林火灾区的分布。林火形成的烟尘一直可以飘到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读图完成19~20题。
19.推测与澳大利亚林火发生密切相关的洋流异常主要是( )
A.①洋流异常减弱 B②洋流异常减弱 C.①洋流异常增强 D.②洋流异常增强
20.与澳大利亚相比,新西兰没有“丛林野火季”的主要原因是( )
A.岛国面积小,空气湿度大 B.纬度较高,夏季气温较低
C植被覆盖率低,不易着火 D.西风较强,冬季降水较多
读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
A.使温差减小 B.使温差增大 C使气温升高 D.使气温降低
22.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 )
A.大气降水 B海水蒸发 C.季风环流 D.洋流
“诗圣”杜前,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一生辗转多地,也留下了众多的名作。下图是他的主要足迹简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有关杜甫诗句的描述,搭配正确的是( )
A.在庚省写下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在乙省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在丁省写下了“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D.从锋面雨带移动来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发生在甲省
山地中,植被会有一定垂直分异。山地雨林是分布在热带山区类似于雨林的景观,植被季节变化小。而季雨林植被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常绿季雨林和落叶季雨林。下图为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岭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推测图中甲海拔范围的植被类型为( )
A.稀树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5.与落叶季雨林带相比,山地雨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光照更强 B.夏季温度更高 C.夏季降水更多 D.冬季湿度更大
二、综合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0分
26.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3分)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会相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3分)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气候的影响。(4分)
27.下图为某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判断此时南京的风向,比较呼和浩特与南京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比较北京、长沙的空气质量的优劣,并说明主要原因。(3分)
(3)判断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并说明其未来天气变化趋势。(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甲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乙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l)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3分)
(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5分)
(3)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拉尼娜出现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2分)
(4)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图1)平均海拔3800 m,全长1629 km,客货兼运,设计时速l60~200 km/h。工程沿线环境复杂,穿越多个地形区、板块交界处、多年冻土分布区等,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2.5%。沿途经过数十处国家级保护区,分布有大熊猫,冷杉等近百种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脆弱,全线按生态环保的要求设计建设。图2为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主要成因。(4分)
(2)与青藏铁路相比,说出修建川藏铁路时需克服的不同自然障碍。(5分)
(3)指出川藏铁路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建设的目的。(6分)
永昌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与区时的相关知识。由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因此当北京时间7:36时,北京的地方时(116°E)为7:20,则北京的昼长=(12-7:20)×2=9小时20分,因此当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7:36+9:20=16:5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B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与区时以及日期变更的相关知识。北京时间(120°E)7:6时,零时所在的经线为6°E,零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即进入2022年的范围,因此新的一天跨经度174°,范图为6°E往东至180°。此刻西半球(l60°E-180°-20°W)未进入2022年的区域的范图为l80°-20°W.为160°,占4/9,故选B。
3.D 解析:在南半球不能观测到北极星,在北半球看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当地纬度,P处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2',可知Р地纬度为36°52'N;在Q处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4',可知Q地纬度为36°54'N,两地纬度相差2',根据纬度之间的距离计算,可知,PQ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7 km,“图中PQ距离为5 cm”,根据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计算可知比例尺为1:74000,A、C错误;“当太阳位于正南方时”表明此时地方时为12时,”国际标准时间为4点整”,表明P点比0°经线早8个小时,利用地方时计算方法,可知P点经度是120°E,B错误,D正确;故选D。
4.D 解析:图中显示,此时北京时间为9:00,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为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即165°E,在西半球;图中显示7:09日出,17:36日落,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综上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正确,排除A、B、C。据此选D。
5.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北京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09和17:36,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由于北京白昼较短,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较远,赤道附近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正午影子较长,A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日出东南,B正确;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能确定,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的变化无法确定,C错误;此时北京白昼较短,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D错误。故选B。
6.A 解析:读图分析,②作用形成了沉积物,应该是外力作用,A正确;③是由岩浆形咸岩浆岩乙,乙为侵入岩,③是冷却凝固作用,B错误;④指向岩浆,应该是重熔再生作用,C错误;沉积物形成丁(沉积岩),沉积岩通过⑤(变质作用)形成丙(变质岩),D错误。故选A。
7.A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甲类岩石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A正确;乙类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B错误;两类岩石为变质岩,没有层理构造,C错误;丁类岩石为沉积岩,典型代表是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大理岩为变质岩,D错误。故选A。
8.D 解析: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的典型范例。喀斯特地质地貌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形成的,石灰岩透水性好,A错误;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B错误。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C错误。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D正确。故选D.
9.A 解析:该石林的形成过程是流水沉积形成石灰岩或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流水侵蚀彤成石林,A正确,C、D错误。侵入冷凝形成的是岩浆岩,B错误。故选A。
10.B 解析: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渭河自西向东流,
所以渭河南岸侵蚀,北岸堆积,河道北侧有比较宽阔的滩地;离市区近,不是选择北侧建造的主要原因,河道植被主要为建造公园时人工裁植;渭河北岸居住的人口多少不是自然原因,所以A、C、D错误,故选B。
11.D 解析:图示景观“宅高田低”,住宅区则位于较高的坡地,能避免丰水期的水涝灾害,而非通风,因此D正确,A错误。低田位于较低的河流旁,主要作用是便于取水灌溉,低田地势较低,洪水期容易被洪水淹没,B错误。低田便于耕作的原因是由于河漫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与田地地势低无关,C错误。故选D。
12.A 解析:据图可知,海洋出现高压中心,则此时陆地气温高,为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保留海上部分,B、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13.B 解析:雨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脊以北的位置,当高压中心夏季偏强,雨带北移加快,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过短,易形成旱灾;北方地区雨带过早到达,降水过多,易形成涝灾。A、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14.A 解析:从风向可确定图示区域在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以南,说明气压带南移,北半球为冬季,欧洲沿海气候温和,C、D错误;P所在纬度此时盛行西南风,同纬度欧洲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降水多,B错误;综上所述,P同纬度欧洲沿海地区此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A正确。故选A项。
15.B 解析:R地处在两条等值的等压线中间,因此推断出此时R受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B正确;受低气压控制,气流上升,A错误;R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是下沉气流,C、D错误。故选B项。
l6.A 解析:在①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图中大致指向东南方),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大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②地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为高气压中心,B错误;③地靠近海洋,沙源较少,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动力条件弱,沙尘较少,C错误;④地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睛朗,D错误。故选A。
17.B 解析:图中呼和浩特此时在冷锋后,A错误;读图可知,北京位于暖锋锋前,暖锋的雨区位置主要位于锋前,所以北京可能有降水,B正确;反气旋为高气压中心,读图可知,成都附近并末形成高压中心,C错误;东海海域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并不会“风大滚高”,D错误。故选B。
18.C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塔里木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结合图中N湖的水位曲线可看出,汛期在夏季7月份,可判断出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不会形成明显的汛期,A、D错;结合图中M绿洲潜水位曲线可看出,夏季最高。夏季潜水位高,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易在表层集聚,可判断出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季节为夏季,C正确,B错。故选C。
1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为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减湿),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读图可知,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无林火分布,所以林火的发生与①洋流的美系不大,故A、C错误;林火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林火多发说明气候干旱,主要是由于洋流②(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减弱,导致降水减少,利于林火的发生,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20.A 解析:新西兰为岛国,面积小,位于中纬度地区,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空气湿度大,所以没有“丛林野火季”,故A正确,B、D错误;新两兰植被覆盖率高,但由于空气湿度大,不易产生森林火突,故C错误。故选A。
21.A 解析:海水的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夏季,海洋温度低于陆地,因此受海洋影响的区域,气温会降低,而冬季,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因此受海洋影响的区城气温会上升,因此减小了温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B 解析:大气降水主要进行的是水分交换,热量交换相对要少,A错误。海水蒸发,能将吸收的热量通过水汽带入大气之中,是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B正确。季风环流是大气运动形式,其与海洋之问的热量交换少,C错误。洋流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平衡,D错误。故选B。
23.A 解析:庚省为湖南省,洞庭湖,岳阳楼均位于湖南省,A正确,长江没有经过陵西省(乙省),B错误,咸阳位于陕西省,不在四川省,C错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多为春雨,多发生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生在甲省(河南省)的可能性不大,D错误。故选A。
24.A 解析:“山地雨林是分布在热带山区类似于雨林的景观”,图中尖峰岭有山地雨林分布,结合材料,其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可知该山地位于热带地区,甲海拔较低,气温高,应对应热带地区的植被类型,又结合从山地700 mm到100 mm,植被由山地雨林更替为常绿季雨林和落叶季雨林,水分条件变差,故可能是热带的稀树草原植被类型,A正确;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植被类型,B错误;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温带植被类型,C、D错误;故选A。
25.D 解析:“山地雨林是分布在热带山区类似于雨林的景观。植被季节变化小”。可知山地雨林类似热带雨林植板,植被内部空气湿度大。与落叶季雨林带相比,山地雨林带的海拔更高,气温更低,蒸发更弱,冬季温度更大,水分条件优于落叶季雨林带,B错误,D正确;落叶季雨林带冬季落叶,光照条件优于山地雨林带,A错误;该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都比较少,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50分)
26.(10分)(1)(3分)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1分)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压带南移)(2分)
(2)(3分)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1分)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1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相遇。(1分)
(3)(4分)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2分)。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2分)。
27.(11分)(1)(4分)偏北风(1分)。南京的风力较大(1分)。理由: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分)。
(2)(3分)长沙空气质量较好(1分)。原因:风力,降水多(2分)。
(3)(4分)冷锋(1分)。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3分)。
28.(14分)(1)(3分)东侧低西侧高(1分);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2分)。
(2)(5分)自西向东(1分)。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2分);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西侧高压流向东侧低压(2分)。
(3)(2分)东岸应预防干旱,西岸应预防洪涝(2分)。
(4)(4分)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2分);海面自西向东的气流减弱了秘鲁寒流,鱼类饵料减少,使鱼场减产(2分)。
29.(15分)(1)(4分)内力作用:板块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高山(2分);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河谷变深(2分)。
(2)(5分)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差大(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质灾害;穿越众多河流;雨季长,雨量大,影响施工进度(每点1分,共5分;其他分析正确者,均可得分)。
(3)(6分)保护沿线自然最观(或自然环境)(2分);减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2分);减轻对沿线河流的污染(2分);保护多年冻土环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