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大象版(2017秋)四年级上科学综合练习(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大象版(2017秋)四年级上科学综合练习(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2 10: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综合练习(一)五年级上科学教科版(2017)
一、判断题
1.一束光线只能反射一次。( )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3.手电筒光沿30°照向距离它100cm的桌面中心处,保持距离不变,慢慢使光沿90°照向中心处,在这个过程中中心处光斑越来越圆,越来越大。( )
4.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页岩。( )
5.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东高西低。( )
二、连线题
6.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将黄河不同河段与相应的特征用线连起来。
上游 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
中游 流水流水,速度快,较清澈
下游 经过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
7.将光的现象与原理连接起来
海市蜃楼
立竿见影 光的折射
水中折筷 光的反射
一团漆黑 光沿直线传播
8.选择下面的地形地貌与其形成原因。
长白山天池 水的冲刷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风的作用
敦煌的雅丹地貌 海浪侵蚀
黄土高原的沟壑 火山喷发
海岸边的石柱 河流的沉积作用
9.连线题。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10.将下图简易摆的各部分与名称用线连起来。
三、排序题
11.排序题。
当我们突然被强光照射时,我们会迅速闭上眼睛,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害。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做出反应的?(填序号)
①神经中枢 ②传入神经 ③传出神经 ④眼睛(感受强光刺激) ⑤眼部肌肉(控制闭眼)
12.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30次的摆,按制作顺序填序号。
( )用秒表测量自制的摆在一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 )准备好铁架台、线、木条、金属片、秒表等材料。
( )当摆动次数为每分钟30次时,进行重复测量。
( )根据摆的摆动次数,不断地调整金属片的位置。
( )利用各种材料组装好一个摆。
13.认真读题后排序,以下叙述了小明不小心碰到一杯热水时的活动过程。用1到5的编号表示他这一系列活动的先后顺序。
( )大脑将“热”的信号传到手部肌肉。
( )大脑接收“热”信号。
( )手部神经将“热”的信号传送到大脑。
( )手部肌肉收缩。
( )手部皮肤触觉感受器感受到“热”。
14.排序题。
( )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
( )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
( )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 )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
( )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 )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15.① 原始鸟类②最早的鱼类③ 最早的哺乳类④ 最早的两栖类⑤ 最早的爬行类
按在地层中出现年代由早到晚的次序,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
四、简答题
16.地震发生时,要怎么办?如何进行就地避震?
17.在一些高山峻岭中的河流,它们的河道往往很深。它们的河道一开始就那么深吗?它们是怎样形成深深的河道的?
18.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9.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20.大脑是脆弱的,我们如何保护大脑?
五、实验题
完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研究的问题: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猜想:土地上有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小;土地上无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21.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土地坡度 B.有无植物覆盖 C.降雨量
22.把泥土按30°坡度在箱子内的两侧堆好(如图所示),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在其中A坡上种上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同样快的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两个坡面的水流速度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水流速度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 )
B 较快 较多 ( )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请根据我们的实验,在上表空白处填入“较多”或“较少”。
②分析实验,可以发现:( )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原因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 )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 )的保护,土壤就容易被冲走。
23.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国政府决定严禁砍伐长江等河流上游的天然林木,几万林业工人由伐木者变为育林者,这么做主要是为了( )。A.改善大气质量 B.改善植被结构,防水土流失 C.改善水质
24.请你提出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25.探索: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方法 用________模拟地壳,用________模拟熔岩,用________加热,用________保护我们的眼睛。(填材料名称) 实验现象 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 实验结论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________,压力越________。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________。
小丹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
用手在两端向中间挤压,橡皮泥隆起 用手在两端向外拉伸,橡皮泥断裂
26.小丹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A.地球结构 B.地震的成因 C.火山的成因
27.小丹的实验是一个(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测量实验
28.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 )。
A.土壤 B.地幔 C.岩层
29.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 )。
A.剧烈的 B.缓慢的
小江自制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水钟,水钟的刻度条贴在下面的容器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如果漏出前10mL的水花了10秒,则漏出50mL水,可能花去( )秒。
A.50 B.40 C.70
31.小江还没有把水钟的刻度条贴上去,它可能是( )。
A. B. C.
32.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 )。
A.水流逐渐变慢 B.漏水孔太大 C.容器口径太大
光与影: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三个大小相同的木块,墙壁上会留下不同的影子(如下图)。
33.请在图中标出“光源”、“屏”。
34.三个木块在屏上投出的影子,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六、综合题
小科同学利用碗、水、硬币等物体给小雅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
第一步:先让小雅坐好不再移动,然后小科把硬币放入碗内并移动碗的位置,使小雅恰好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向碗中逐渐加入清水直至加满,小雅看到硬币逐渐升高,最终看到了整个硬币。
35.请在图乙中画出加满水后,小雅看到硬币时光的路线图。
36.小科同学表演的这个魔术利用的原理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37.夏天,我们总会遇到雷电天气。雷电是云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电荷在放电时产生的电火花,既有光也有声,这说明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既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小军说:“闪电形状千姿百态,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认为小军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④→②→①→③→⑤
12. 3; 1; 5; 4; 2
13. 4 3 2 5 1
14. 4 2 1 3 6 5
15.②④⑤③①
16.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避震,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厚实的床、桌下,千万不能跳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17.它们的河道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深的,是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才慢慢形成的。
18.地震、火山等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缓慢地改变着地球的表面。
19.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遮挡物时,光就被挡下来,因此在背光侧没有光,就产生了影子。
20.①加强体育锻炼。②保证充足的睡眠。③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④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等。
21.B 22. 较少 较多 A 植物 水土 植物 23.B 24.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
25. 土豆泥 番茄酱 酒精灯 护目镜 高 大 火山
26.B 27.B 28.C 29.A
30.C 31.B 32.A
33. 34.A
35. 36.B
37.(1)光速比音速快,当雷电产生时,光先到达人的眼中,而声音到达到人的耳朵要延迟一小段时间,所以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不对。闪电是由电荷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不同位置的电荷产生的光源位置不同,所以看起来闪电形状千姿百态。而且闪电发生时,我们看不见被云层遮挡住的部分,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