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人类生活在大气圈底部。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
2.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和氧气(21%),除此还有二氧化碳和臭氧。
①氮气(78%)作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气(21%):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
③二氧化碳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毁林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
二氧化碳增多的影响:导致全球变暖】
④臭氧作用: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臭氧层空洞原因: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释放出大量的氟利昂(制冷剂)。
臭氧层空洞的影响:对人类的影响:皮肤癌、白内障、传染病。
对生态和农业的影响:①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②减少渔业产量。③破坏森林等植被。
措施:抑制(制冷剂)氟氯烃(氟利昂)的产生】
3.水汽:在水平方向上,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在垂直方向上,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4.杂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
5.成云致雨的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杂质(凝结核)③遇冷凝结
【雨后空气是清新的:杂质作为凝结核随降雨降落到地面。】
6.雾和霾的异同点:
(1)共同点:①形成条件:凝结核(固体杂质)、大气层结稳定(如:对流运动弱、风小等);②影响:能见度下降。
(2)不同点:①雾是水汽凝结现象(雾的形成需要有大量的水汽,且遇冷);一般多发于晴朗的夜晚和清晨,当白天太阳升起,气温升高,雾就会消散。②霾是大量杂质集合现象,为大气污染状态(多为PM2.5的颗粒物),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出现。
(3)雾霾天气对我们生活会产生的影响: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生活出行;③影响交通通行。
7.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8.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①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 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 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②物质:大气圈最底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③范围:对流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④特点: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对流层的顶部气温约-50℃。)(对流层顶部湿度大时,飞机经过会有航迹云。)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原因: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原因: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在该层。 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上升运动,气温下降)。
10.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优势条件:夏季天气凉爽。
原因:贵阳虽然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但由于其处在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故夏季天气凉爽。
11.西藏地区的林芝,为什么被称作是“雪域江南”?
林芝虽然处在青藏高原地区,但该地海拔较低,且所在的纬度也比较低,故气温相对较高。
12.逆温的概念:①对流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强的现象。 ②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13.发生逆温时,大气的运动状况:上热下冷,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
14.逆温带来的影响:
利:①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沙尘暴。②有利高空飞机的平稳飞行。③可应用于农业生产,减少低温冻害,提高产量及质量;
弊:④污染物不易扩散,造成大气污染或污染加重;⑤多雾,降低能见度,危害出行、影响飞机起飞和降落;⑥危害人体健康。
17.平流层的高度、温度变化及其原因、大气运动方式、天气、影响
①高度: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
②温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平流层的顶部约0℃,底部约-50℃。)
原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③大气运动: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④天气:天气晴朗 ⑤影响: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18.臭氧层的位置及影响:集中在15-35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19.高层大气(最厚)
①位置:平流层以上大气。
②温度:随海拔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 原因:自平流层顶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下降;其后大气物质(原子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温度又上升。
③气压低,密度小;底部对流运动,上部平流运动。
④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
⑤有极光和流星现象,航天飞机、宇宙火箭、人造卫星也在这层。
3.2 大气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地球上最主要的外力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余的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物理原理:1.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物体就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2.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
3.晨昏蒙影: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落以后(黄昏)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
(成因:①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但可以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②由于大气能够对太阳辐射进行散射,从而引起“晨昏蒙影”现象。)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存在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
①太阳高度: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高纬度地区、早晚,太阳高度小,经过大气路程长,削弱多,太阳辐射弱。
②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晴天的白昼温度高,阴天的白昼温度低。 原因;晴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昼气温高。阴天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白昼气温低。
5.地表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①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到达地表。②一部分被地面反射。③一部分被地面吸收。④吸收部分,转化为地面辐射,波长较长。
6.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①新雪、城市水泥路面、冰反射率较高;海洋、耕地、土壤反射率较低。②地面越光滑,反射率越高。③地面反射越多,地面吸收越少。
7.对流层大气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8.大气辐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9.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①削弱作用:降低白天最高气温。②保温作用:提高夜间最低气温。
10.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11.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①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快,气温很高。②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12.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原因:人类活动:①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毁林,减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
结果: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变暖:①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②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③地表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13.大气受热过程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①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利用烟雾防霜冻;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不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等。
14.农业应用:农田表面覆沙、覆膜、覆草的作用:
相同点:①保湿、减轻次生盐碱化;②减少地表侵蚀,保肥;③调节地温(覆膜增温; 覆沙增加昼夜温差; 覆草冬季保温,夏季降温)
不同点:①覆膜:黑膜抑制杂草生长,遮光降温。 白膜反光增加作物底部光照。②覆沙:增加昼夜温差。
③覆草:增加有机质、抑制杂草生长;但易发病虫害。
15.一天之中:地方时正午12点,太阳辐射最强。下午13点左右,地表地温最高。下午14点左右,地表气温最高。 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16.用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
①高处不胜寒——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②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③在晚秋和寒冬,秸秆燃烧防御霜冻——燃烧秸秆增加烟雾,二氧化碳等,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提高夜晚最低温度。
④玻璃温室——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过玻璃,进入温室内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无法穿过玻璃,大气逆辐射增强。
⑤青藏高原日较差大的原因: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相对较热;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夜晚相对较冷。
⑥树干涂白防冻裂的原因:反射太阳辐射,减弱昼夜温差,防止树皮开裂。
⑦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强。
⑧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大气的路程短,蓝光被散射,因而天空呈蓝色; 早晚阳光斜射,穿过大气的路程长,各色光皆被散射掉,只剩下红光能到达地面,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
⑨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⑩全球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和植被的破坏),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高。
3.3 大气热力环流
1.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海拔升高,气压减小)
2.等压线: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等压面:空间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合而成的面。
水平面:海拔(绝对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面。
3.地表性质均一,各地受热均匀:①同一水平面,气压没有差异。 ②等压面平直。
在地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高凸低凹”,高气压向高处凸,低气压向低处凹。
4.大气运动: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5.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近地面 热:(膨胀上升)上升气流——低压——阴雨天气
冷:(冷却下沉)下沉气流——高压——晴朗天气。
6.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
①温压关系: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温越高。
②先有垂直运动,再有水平运动。
③近地面气压和相对应的高空气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相对应对高空为低压。
④近地面气压永远比上部高空气压高(近地面的低压也比高空的高压,气压值高),且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
⑤等压线/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
7.风向符号: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
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
8.大气热力环流对天气的影响: 9.大气热力环流,气压大小比较:
9.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郊区风。
大湖泊周围、大江大河沿岸也可以出现与海陆风相似的风的周期变化,分别称为“湖陆风”或“江(河)陆风”。
从保护环境而言,化工厂最适宜建在哪里?布局在城市郊外热力环流之外。
从保护环境而言,公园、绿化带、城市湿地最适宜建在哪里?布局在城市郊外热力环流之内。
谷风的风速与山风相等么?
不相等。 白天山坡受热所造成的温差,比夜间辐射冷却所造成的温差要大,因此谷风的风速大于山风。
夜晚(山风) 白天(谷风)
形成 山坡比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 山坡比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
影响 ①夜间的冷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②夜晚谷底暖空气被抬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已生成夜雨
10.风塔的原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