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3 月光曲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被尊
称为“乐圣”。他一生非常坎坷,
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
他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
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他对穷苦人民非常同情,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谱写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幽
注意“幽”字笔顺:
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兄妹俩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了下来,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幽静的小路
“清幽”:与“幽静”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静”,而“清幽”侧重于“清”。
环境描写
为贝多芬创作产生灵感做烘托。
幽:1.隐藏,不公开的;
2.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
3.沉静而安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默读,画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句子。
联想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读出清幽、舒暖之感。
月亮升起,洒向海面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气势逐渐增强,高昂激越。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月亮照耀,风起浪涌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想象,动态之美
他好像
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
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写文章的时候,如果既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一定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刻!不过,联想和想象必须建立在自己见闻的基础上,而且必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他好像
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
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他对穷苦人民非常同情,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
弹了一首又一首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说说罢了。”
~~~~~~~~~~~~~~~~~~~
~~~~~~~~~~~~~~~~~~
~~~~~~~~~~~~~~~
~~~~~~~~~~~~
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和她的善解人意
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贝多芬找到知音的欣喜
盲姑娘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贝多芬因他乡遇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本文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月光曲》赏析
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那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的明月,发出了清幽的月光,仿佛在歌颂、赞美穷兄妹俩的聪慧和美好的心灵。那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勤奋好学,可是,就是因为她贫穷所以没钱去听音乐会,更不能到音乐院校去学习,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引起了贝多芬的联想,都体现在了这首《月光曲》中。
拓展延伸
二泉映月
致爱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