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如木炭燃烧、铁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
【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6~P7的“实验1-1”,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1.探究物质的变化的实验
实验 变化前物质 现象 变化后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水 产生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形成水珠 液态水 无
(2) 蓝色块状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胆矾 无
(3)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
(4) 石灰石+稀盐酸 冒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小结 实验(1)(2)的共同特征是两个变化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实验(3)(4)的共同特征是两个变化都有其他物质生成。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7~P8,结合以上实验,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相关概念、伴随现象和联系。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实例 玻璃破碎 纸张燃烧
外在 表现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吸热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小组讨论】1.爆炸不一定(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是化学变化。
2.伴随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和生成气体或沉淀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纸张燃烧 B.钢铁生锈
C.大米生霉 D.瓷碗破碎
2.金属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C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D.固体质量增加了
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
A.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 B.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4.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 )
A.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2)(4)(5)(6)(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1)(3)。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瓷碗破碎 (5)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1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物理变化: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 ,如木炭燃烧、铁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 、 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
【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6~P7的“实验1-1”,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1.探究物质的变化的实验
实验 变化前物质 现象 变化后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水 产生______,遇冷的玻璃片形成______ 液态水
(2) 蓝色块状胆矾 块状变成______状 蓝色粉末状胆矾
(3)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______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______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石灰石+稀盐酸 冒大量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二氧化碳气体等
小结 实验(1)(2)的共同特征是两个变化都 ;实验(3)(4)的共同特征是两个变化都 。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7~P8,结合以上实验,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相关概念、伴随现象和联系。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 的变化 生成 的变化
实例 玻璃破碎 纸张燃烧
外在 表现 物质的 、 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 、 、 、 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 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小组讨论】1.爆炸__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是化学变化。
2.伴随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现象的变化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和生成气体或沉淀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钢铁生锈
C.大米生霉 D.瓷碗破碎
2.金属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D.固体质量增加了
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 B.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4.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瓷碗破碎 (5)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1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2.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该用途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填“性质”或“用途”)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物质的性质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8~P9,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9的“实验1-2”,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插入燃着木条
氧气 无色 气态 无味 木条燃烧更旺
二氧化碳 无色 气态 无味 木条熄灭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小组讨论】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 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其性质。如天然气可以作燃料,因为天然气有可燃性。
归纳总结:
1.性质是一种能力(不一定发生),变化是一个过程(正在发生或依据发生);
2.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通常用“能、会、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B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氧气能支持燃烧
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通过低湿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C )
A.可燃性 B.氧化性 C.导电性 D.稳定性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B )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二氧化碳灭火 D.氮气作保护气
4.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化学性质。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化学变化。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物理变化。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物理性质。
5.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⑧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1)物理性质有①②③④⑤(填序号,下同); (2)化学性质有⑥;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⑧; (4)发生的化学变化是⑨;
(5)用途有⑦。
1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2.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该用途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2.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3.物质的 决定物质的 。(填“性质”或“用途”)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物质的性质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8~P9,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__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
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9的“实验1-2”,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插入燃着木条
氧气
二氧化碳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小组讨论】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不需要发生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 颜色、 、状态、熔点、 、硬度、 、延展性、 、挥发性、导电性、 、吸附性等。 可燃性、 、还原性、金属活动性、 、稳定性、 、毒性、酸性、碱性等。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 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其性质。如天然气可以作燃料,因为天然气有可燃性。
归纳总结:
1.性质是一种能力(不一定发生),变化是一个过程(正在发生或依据发生);
2.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通常用“能、会、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氧气能支持燃烧
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通过低湿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氧化性 C.导电性 D.稳定性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二氧化碳灭火 D.氮气作保护气
4.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 。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 。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 。
5.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1)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 (2)化学性质有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 (4)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5)用途有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