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天净沙·秋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5 21: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增城市荔城街第三中学
张远礼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认真倾听音乐,感悟音乐的
情感基调。2.回顾学过的与思乡有关的诗句 ……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踏著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麽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飘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
……二、走进作者及解题。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曲状元”之称。代表作《汉宫秋》,他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志,长期漂泊他乡,在颠沛流离中写下这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题目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押韵:a/ia 1.认真聆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节奏、押韵,感悟
这首曲的感情基调,同时把你觉得较难理解的字词找
出来,一起解决。2.朗诵与感悟。
师生朗诵,把握感情。在听配乐朗诵的基础上,读准
字音,把握语速、语调读出感情,通过诵读去品味作
者的感情。
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断肠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或亲人的人(因思乡 而肝肠寸断的人。) 四、研读课文,鉴赏品析。(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1.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些情景。这些景物给人怎样的感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三句主要是写景,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表达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漂泊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 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气氛,同时乌鸦归巢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乌鸦已经归巢,而我却依然在他乡流浪、漂泊。第二句。“小桥” “流水” “人家”描绘出一幅温情脉脉、幽雅恬静的画面,而此时的“我”却在他乡孤独漂泊,孤独悲伤之感油然而生。这里写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一份思乡之情 。(对比反衬)第三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何况是人呢?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五、小结归纳,掌握写法。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比
映衬情


生融


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直抒胸臆抒发了天涯游子思乡之“悲”写作特色:
1. 融情于景,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2. 对比、映衬
六、巩固提高,加深理解。1.再次朗读(饱含深情)品味感情。
2.发挥想象把这首元曲改写成一篇小散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这首元曲,注意做到再现课文的情景以及把握好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交流、修改、展示) 深秋的黄昏,我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鸣叫,享受归来的乐趣;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正炊烟袅袅,也许正享受天伦之乐;而我这个孤独的游子依然行走在苍凉的古道上,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怎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呢? 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又是离的那么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令我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前程和功名吗?功名离我近吗?京城的路还有多远呀?在这样的黄昏,古道,萧索的季节,我是去继续追求功名呢?还是去服侍我那年迈的双亲?我自己也不能回答,只好满愁绪徘徊在漫漫古道上……
七、堂上背诵(注意:结合图片有感情地背诵)八、课外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元曲
2.同学们第一次离开家到学校住宿,很多同学都会有想家的念头,请写下你想家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
3.访问你身边远离故乡的老师或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加深对乡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