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2 12:2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一、单选题
1.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 C.H2O D.HCl
2.在反应2A+3B=2C+D中,当15 g A完全反应,生成21 g C,又知C与D的质量比为7:8,则生成D的质量为
A.24 g B.12 g C.30 g D.40 g
3.“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县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4.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现象为。则X是
A.NO2
B.CO
C.NO
D.N2O5
5.下列关于现象:2H2+O22H2O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6.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7.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8.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 的值等于 0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 8:1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5.0 3.0 4.0 3.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待测值 3.4 5.4
A.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M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中X、M的质量比为5:3
D.Z、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1:4
10.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 B.CH4O C.CH4 D.C2H4O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 A 原子,“●”表示 B 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3:2
12.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二、填空题
13.写出下列反应的现象。
(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2)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
(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
14.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根据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说明补图的依据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B到C的变化实质: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
15.下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
(2)生成物中氧化物与单质的质量比_______。
1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该反应中的生成物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4)该化学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画微粒符号)。
三、实验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常用固体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实验室制取SO2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填字母),查阅资料发现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请你将装置补充完整____。
18.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有火星没火焰,蜡烛燃烧有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填“固态”或“气态”) 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有无火焰
一氧化碳 ﹣205.1 ﹣191.5 约2600 有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有
铁 1535 2750 约1800  无
钠 97.8 883 约1400  ?
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 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B
6.C
7.B
8.A
9.B
10.B
11.D
12.C
13. 略
14.(1) 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2)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3)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15.(1) 分解反应
(2)9:8
16.(1)2:1:2
(2)化合反应
(3)可能
(4)、
17.(1)长颈漏斗
(2) BC
18.(1)气态
(2) 沸点 有
(3)木炭在燃烧时生成了可燃性的气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