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3质量守恒定律(课件1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3质量守恒定律(课件17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2 16:12:3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3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老师:your name
课堂导入
PART ONE
课堂导入
质量守恒定律
PART TWO
探究活动
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实验4-7 反应有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4-8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拓展与总结
探究(实质是验证)某一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是实验的装置要封闭。
有气体的反应(包括气体参加、生成) 无气体的反应
反应举例 红(白)磷燃烧、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封闭体系的装置 可行 可行
开放体系的装置 不可行(气体的质量没有被称量) 可行
下图甲~丙所示都属于封闭体系的实验装置,使实验装置封闭的方法有很多,如使用注射器(图甲)、使用气球(图乙)、使用橡胶塞(图丙)等。图丁所示则属于开放体系的装置,反应过程中体系中的物质可以逸散到体系外,体系外的物质也可以进入体系中。所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务必在封闭体系中进行,才能保证体系内气体不出去,体系外气体不进来,从而验证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适用范围是所有的化学反应
(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指“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不是“投入(或加入)”各物质的质量,即不能包括加入了但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例如:“2g一氧化碳与1g氧气反应生成3g二氧化碳”的说法就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只有1.75g
当我们通过实验看到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包括仪器的质量和所有加入的物质的质量在内)等于反应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包括仪器的质量和没有反应完的物质的质量在内)”,需要以某一个反应为例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3)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不包括能量守恒,也不包括体积守恒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算在内
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PART three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1.水分解的微观模型
化学反应 反应前 反应后
物质 水 氢气、氧气
构成物质的分子 水分子
氢气 氧气
分子的原子构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得出结论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由于原子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宏观微观辨析
是否变化 宏观分析 微观分析
不变 (1)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1)原子种类不变
(2)原子数目不变
(3)原子质量不变
变化 物质种类变化 构成物质的离子发生改变
可能变化 分子总数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必然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