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2 [哦,香雪]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2 [哦,香雪]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10:5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语文必修上册2022秋
4 [*哦,香雪]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情节简单,描写了主人公香雪一段“睁眼看世界”的经历: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她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文章中,作者写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________了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
萌发
意磨磨蹭蹭,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____________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___________的细节是: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  ),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
心甘情愿
出人意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解析】 答题时需要根据语境去推断恰当的词语。第一处,
根据横线后“朦胧的少女情愫”可知,可填写“萌发”,意
思是种子或孢子发芽,也比喻事物发生。第二处,语境说的
是凤娇为“北京话”付出心里一点儿也不勉强,可填写“心
甘情愿”,指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第三处,横线后
的小说细节令人意想不到,应用“出人意料”,指(事物的好
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
意料之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中画线句存在两处错误:一是成分赘余,“杰出”
与“后起之秀”语意重复,可删去“杰出”;二是成分残缺,可
在“女孩”后加“清泉般的心灵”等。
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让香雪十分气愤
B.这让香雪感到委屈
C.香雪因此而气愤
D.香雪听到这件事后震惊不已
【解析】 根据后文“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
屈”可知,应是对“这让香雪感到委屈”的进一步解释,应选B
项。
B
4.学校拟请著名作家铁凝来学校做报告,下面是对铁凝老师的
简介,请根据这一简介,把下面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补充完
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70字。
铁凝,女,当代作家。原姓屈,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
籍河北赵县。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母亲是声乐教授。铁凝
为长女。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80年起
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
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
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
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
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
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
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
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6起
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
一个名叫“我的文学梦”的报告会,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
名作家铁凝老师。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铁凝老师!
铁凝老师出身文艺世家,从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发表作品150余万字。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2006年起任中国作协主席。
【解析】 承接“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
师”,根据题目中的材料,要简要介绍其“出身文艺世家”的家
庭背景,概括介绍发表的作品情况、获奖情况以及担任职务
情况,语言表达要简要、得体、连贯。
5.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不超
过10个字。
在谈及文学创作问题时,铁凝表示,文学尽可以表现生
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一旦想急切表
演生活,那必是一个作家失败的时刻。“‘生活不是用来表演,
而是用来生活的’,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尽管‘永远’这个词在
新世纪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时而嘹亮、时而衰弱,但是我
仍然要说,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
铁凝坚定地表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应避免表演生活。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擀面杖的故事
铁 凝
我父亲作为一个长于西画的画家,却特别喜爱中国民间的“俗物”,擀面杖是其中之一。他搜集的擀面杖,多半来自乡间农 户,木质、长短、粗细各有不同,他对它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的原则是有意思就行。当他有机会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他进了屋,便在灶台、水缸、案板之间东看西看起来。遇有喜欢的,或
直接买到手,或买根新的去以新换旧。有一次他为了“磨”出一根他看上的擀面杖,在一个村子耽搁了大半天。而他进村的时 候,不过是想画些钢笔速写。这样,画速写用去二十分钟, “磨”擀面杖却花了五个小时。为了达到目的,他能忍住饥饿,忍住焦渴。他的顽强以至于惊动了那村的全体村干部。而看热闹的村人越发以为那家的擀面杖是个稀有的宝贝,便撺掇着主人将价格越抬越高。最后还是村干部从中说合,我父亲以近两百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擀面杖买下。我没有问过父亲这值不值,我知道“喜欢”这两个字的价值有多高。
那年初秋,我随父亲去太行山西部写生,他在一户人家发现
了中意的擀面杖。照我当时的看法,这根擀面杖其貌不扬,木质也一般。但也许正是它那种不太圆润的样子吸引了父亲,他小声对陪同我们前来的镇长说了买擀面杖的意图。镇长说这也叫个事儿?这也用买?先拿走,回头我让人上供销社给他们送根新的来!
这个上午,这家当时只有一位年近五十的妇女。当她得知我们要买她的擀面杖时,显然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她明确表示了她的不情愿,她说其实那不是地道的擀面杖,那年她当家的和兄弟分家的时候,他们家没分上擀面杖。她当家的在院里捡了根树棍,好歹打磨了几下权作了擀面杖,其实这擀面杖不过是个普通的树棍子。这位妇女想以这擀面杖的不地道打消父亲想要
它的念头,我却接上她的话说:“既是这样,就不如让我买一根真正的擀面杖送给您吧。”哪知那妇女听了我的话,又立刻调转话头,说起这擀面杖是多么的好使,说再不地道也是用了多少年的家伙了,称手啊,换个别的怕还使不惯哩……这时镇长不由分说一把将擀面杖抓在手里,半是玩笑半是命令地说这擀面杖归他了,他让妇女到镇供销社拿根新的,账记在他身上。妇女仍显犹豫,却终未敌过镇长的意愿。我们自是一番千谢万谢。一出她的院门,父亲富有经验地说,应该尽快离开这个村子,以防主人一会儿反悔。
我们随镇长来到镇政府,在他的办公室聊天,镇长对我讲起
了他的一些宏伟计划。我们的聊天被一阵高声叫嚷打断,原来是刚才那家的闺女前来讨要擀面杖了:“把我那擀面杖还给我!把我那祖传的擀面杖(明显与其母说法不符)还给我!”镇长上前想要制止她的大叫,说我们不是白要,不是让你娘去供销社拿新的么。但这女儿显然不吃镇长那一套,她“哼”一声冷笑道:“别说是新的,给根金的也不换!快点儿,快把擀面杖拿出来,正等着擀面呢(也不一定),莫非连饭也不叫俺们吃啦……”我和父亲只感到很惭愧。毕竟这其貌不扬的擀面杖是一户人家用惯的家 什,用惯的家什,确能成为这家庭的一员。那么,我们不是在“掠夺”人家家中的一员吗?我父亲不等这女儿再多说什么,赶紧
从屋里拿出擀面杖交给她。谁知这女儿接了擀面杖,表情一下子茫然起来,有点像一个铆足了劲儿挥拳打向顽敌的人突然发现打中的是棉花;又仿佛她并不满意这痛快简便的结局,愣了一会 儿,她才攥着擀面杖骑车出了镇政府。
过后父亲对我说,这没什么,比这艰难的场面他也碰见过。我知道他要说起一个名叫走马驿的山村。两年前他就在那儿看上了一根擀面杖,却未能得手。两年之间他又去过几次走马驿,并且间接托了朋友,每次都是败兴而归。但父亲在概念里早已把那擀面杖算成了他的,有时候他会说:“走马驿还有我一根擀面杖呢。”
我经常把父亲心爱的擀面杖排列起来欣赏,它们长短参差着被我排满一面墙,如管风琴一般。它们的身上沾着不同年代的面粉,有的已深深滋进木纹;它们的身上有女人身上的力量、女人的勤恳和女人绞尽脑汁对食物的琢磨。每一根擀面杖,都有一个与生计依依相关的故事。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正是这些凡俗的生活用具,使我能够找到离人心、离自然、离大智慧更近的路。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收藏擀面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他更看重擀面杖有没
有意思,可见他收藏擀面杖并不是为了这些藏品将来能进
一步增值。
B.“我”特别能理解父亲对擀面杖的痴迷,也自然能理解父
亲以画速写或写生为借口,深入乡村农户,寻找擀面杖
的动机。
C.那位年近五十的妇女,之所以不情愿转让她的擀面杖,是
因为这个擀面杖见证了她当家的与兄弟当年分家后一段特
殊的经历。
B
D.父亲对最终没能弄到年近五十的妇女家的擀面杖也能坦然
接受,他为自己有可能影响到人家的日常生活感到惭愧。
【解析】 “父亲以画速写或写生为借口”错误。从文中来看,
父亲是画家,画速写与写生并不是借口。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使用第一人称,使“我”成了父亲搜集擀面杖的见证
者。结尾写自己对这些擀面杖的欣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B.那段妇女的闺女到镇政府追要擀面杖的情节,语言生动有
趣。她拿回擀面杖时茫然的表情,写出她真正目的没有达
到的一点失落。
C.本文对镇长虽然着墨不多,但是读者分明可以看到他是一
个工作简单粗暴,喜欢夸夸其谈,对村民不够尊重的官僚
形象。
C
D.本文行文点面结合,开合有度。先是总体介绍了父亲有搜
集擀面杖的喜好,然后集中笔墨写购买一妇女人家擀面杖
的故事。
【解析】 “他是一个工作简单粗暴,喜欢夸夸其谈,对村民不
够尊重的官僚形象”错误。镇长只是认为买村民擀面杖是一件
小事,并答应给妇女买新擀面杖,这不能叫简单粗暴;镇长
对乡镇的发展有宏伟计划,不能叫夸夸其谈;镇长对人热情
豪爽,朴实接地气,根本不是官僚形象。
8.文中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为了达到目的,他能忍住饥饿,忍住焦渴。他的顽
强以至于惊动了那村的全体村干部”“赶紧从屋里拿出擀面杖
交给她”“过后父亲对我说,这没什么,比这艰难的场面他也
碰见过”“它们的身上有女人身上的力量、女人的勤恳和女人
绞尽脑汁对食物的琢磨”“正是这些凡俗的生活用具,使我
能够找到离人心、离自然、离大智慧更近的路”。从文中来
示例:①懂艺术,喜爱民间俗物。②能磨,顽强,有韧劲。③了解农民,也尊重农民。
看,父亲是“长于西画的画家”,他懂艺术;父亲“特别喜
爱中国民间的‘俗物’,擀面杖是其中之一。他搜集的擀面
杖”,可见父亲喜爱民间俗物。父亲为了得到擀面杖,他能
“磨”,“‘磨’擀面杖却花了五个小时。为了达到目的,
他能忍住饥饿,忍住焦渴。他的顽强以至于惊动了那村的全
体村干部。……最后还是村干部从中说合,我父亲以近两百
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擀面杖买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耐性、
韧劲。父亲得到擀面杖之后,“一出她的院门,父亲富有经
验地说,应该尽快离开这个村子,以防主人一会儿反悔”,
之后主人果然来要回擀面杖,可以看出父亲是了解农民的,
而父亲把擀面杖还给主人可以看出他对农民的尊重。
9.有人评价铁凝的散文:“坦诚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俏皮取代了
穿透与悲悯,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情意,蕴含着蓬勃之美,
体现了一种美善惊人的力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本
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种“美善惊人的力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同意。①写出人性纯真。表现了村民的热情好客,以及朴实的生活状态。②善于抓住生动的细节,展示民间生活的情趣,以及器物背后的历史厚重感。③用善意与包容的笔触,描写那些不乏小农意识的村民,没有批评与责怪。对百姓真诚的爱意令人感动。
【解析】 首先明确观点,一般遵从作者,就本题来说,应该
是同意他人的评价。然后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美善惊人的力
量”的内容。如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突出人性的纯真。
父亲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
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他进了屋,便在灶台、
水缸、案板之间东看西看起来。遇有喜欢的,或直接买到
手,或买根新的去以新换旧”,村民对待父亲这一“陌生
人”,很是热情,而且文中也展现了村民朴实的生活状态。
如文中在展现民间生活的时候,注重生动的细节,如“她当
家的和兄弟分家的时候,他们家没分上擀面杖。她当家的在
院里捡了根树棍,好歹打磨了几下权作了擀面杖,其实这擀
面杖不过是个普通的树棍子”。在描写物品的时候注重体现
器物背后的历史厚重感,如“它们的身上沾着不同年代的面
粉,有的已深深滋进木纹;它们的身上有女人身上的力量、
女人的勤恳和女人绞尽脑汁对食物的琢磨。每一根擀面杖,
都有一个与生计依依相关的故事”。如文中提到一些小农意
识的村民时并无批评和责怪,如一开始村妇不想把擀面杖卖
给父亲,“她明确表示了她的不情愿”“哪知那妇女听了我
的话,又立刻调转话头,说起这擀面杖是多么的好使,说再
不地道也是用了多少年的家伙了,称手啊,换个别的怕还使
不惯哩”,之后村妇的女儿来要回擀面杖“把我那擀面杖还
给我!把我那祖传的擀面杖(明显与其母说法不符)还给
我!”“别说是新的,给根金的也不换!快点儿,快把擀面
杖拿出来,正等着擀面呢(也不一定),莫非连饭也不叫俺们吃
啦……”这些文字之中并无责怪,体现出对百姓的真诚爱
意。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