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3 [“探界者”钟扬]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3 [“探界者”钟扬]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10: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语文必修上册2022秋
7 [*“探界者”钟扬]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世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钟扬最喜欢的一首藏族民歌,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钟扬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________。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曾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 坡,采集到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
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他艰苦援藏16年,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足迹________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的高原工作使他________,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因此而停下工作。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________帮助学生成长成才;(①),连续17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深受欢迎的“科普明星”。钟扬曾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的梦就是收集种子,培育人 才,投身公益,普及科学。他的一生是(②)。如今,他收集的那些种子静静地沉睡着,等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而他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鄂尔多斯市,标志性的双肩包、褪色的宽檐帽成了他留给人们的最清晰的记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成效  遍布  积劳成疾  同心协力
B.成果  遍及  积劳成疾  竭尽全力
C.成果  遍及  鞠躬尽瘁  同心协力
D.成效  遍布  鞠躬尽瘁  竭尽全力
【解析】 成果:工作或事业的收获。成效:功效,效果。语
句的意思是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应用“成果”。遍布:分布到
所有的地方;散布到每个地方。遍及:普遍地到达。由横线
后的“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可知,用“遍及”更合适。
B
积劳成疾:长期劳累而患病。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
全部精力。语句强调的是生病住院,应用“积劳成疾”。竭尽
全力:全力以赴。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语句强
调的是钟扬的个人努力,应用“竭尽全力”。故选B。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
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
物种子。
B.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
作,长期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的数千万
颗植物种子。
C.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
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
物种子。
D
D.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工作,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
植物种子。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
“长期”应放在“致力于”之前;二是成分残缺,可在“研究和
保护”后加“工作”;三是结构混乱,可将“的”改为“了”。只有
D项完全修改正确。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排比 引用 拟人    B.引用 排比 借代
C.排比 夸张 拟人 D.引用 双关 排比
【解析】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等运用了
引用的修辞手法;“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等运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他收集的那些种子静静地沉睡着”等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借代、夸张、双关的
修辞手法。故选A。
A
4.请在文中标序号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上述材料为钟扬写一则颁奖词。不少于7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热心科普公益事业 ②追梦育人的一生
超越海拔6 000米,抵达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最高点。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6.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引用《诗经·大雅·文王》
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周文王尊贤礼士,贤才
济济,所以国势强盛。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近年来,我们国
家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
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人才投身现代化建设,也确实有越来越多
的人才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钟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
身上有着许多人性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请根据课文
《“探界者”钟扬》的相关内容,概括钟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
得我们学习,然后以他为例,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学习钟扬,就是要学习他心中有党,忠诚人民的政治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学习他修身律己,甘于奉献的人格风范,以实际行动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学习他心系天下,科研报国的家国情怀
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
学习他不畏艰险,锐意进
取的创新精神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 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 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 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而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
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出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 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 000多米的山峰,收集了4 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在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编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
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
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
品格。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
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
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D
【解析】 D项,文中有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但
说他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教育属于张冠李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
既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他自己。
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
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出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
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作者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
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
可信。
B
【解析】 B项“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
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
9.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
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
观与人生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