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2.11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灭商以前以丰镐一带为中心,是为“宗周”。周公二次东征后,以洛邑一带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卒营筑,居九鼎焉”,以洛邑为王城,是为“成周”。据此可推知,定鼎洛邑旨在
A.不断扩大西周王畿范围 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促进南北之间文化交流 D.构建天下共主的正统性
2.史学家张荫麟指出:“古人名与姓氏不并举,因为在比较原始的社会里,互相接触的人,以同姓氏为常,自无以姓氏冠其名上之必要。”战国以后,这一习惯发生变化,在文献中姓与名并举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援引张荫麟的历史解释可推知,战国后
A.各族杂处的情况日益增多 B.华夏认同观念开始出现
C.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D.工商业经济有重大发展
3.北魏迁都后,洛阳的御道两边有接待外族使节的四夷馆,路的东边有四馆,名为金陵、燕然、扶桑、崦嵫,路的西边有四里,名为归正、归德、慕化、慕义。北魏史官撰史时凡涉西晋,皆书庙号,凡书东晋,皆称“僭晋”。这可用于说明,北魏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延续了华夏正统思想观念
C.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D.经济文化发展领先于南方
4.宋代,“富民”又称“富家”“富户”“富人”“富姓”。宋人叶适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朱熹说:“佃户既赖田主(富户)给佃生借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叶朱二人的言论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C.富民群体影响加强 D.重农思想发生动摇
5.明代,马欢曾三次随郑和下西洋,据其《瀛涯胜览》所载:“(郑和)所至颁中华正朔(指《大统历》),宣敷文教(如颁赐《烈女传》)”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 B.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
C.推动了受访国科技发展 D.巩固了明朝上国地位
6.鸦片战争后,不少士大夫认为西方各国因为人少需要用机器弥补人力不足,而中国人多,大量剩余劳动力尚且谋生无路,用机器会让更多人成无业者,加重社会动荡,危及统治。上述材料表明,持该论的士大夫
A.对西方社会有较深入了解 B.对落后的根源有清醒认识
C.立足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7.《辛丑条约》签订不久后,山西太原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太原一邑巨富,惟西峰村一户耳,然不过万金之产而已,其余数千金产者,才十余户,十五万(两)赔款乌能凑足?”这可以用于印证,《辛丑条约》
A.加剧了中国的贫困与衰败 B.是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是赔款数额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8.20世纪20年代初,不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就连国民党人中亦不乏热衷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戴季陶等不仅阅读、翻译,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问题。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B.新思潮与旧思潮的斗争激烈
C.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 D.国共合作具备一定思想条件
9.图1漫画《鸟儿与草人》发表于1952年9月《人民日报》。
图1 鸟儿对草人说,“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农民,现在农民可不是你这个样儿。”
该漫画反映了
A.土地改革受到农民欢迎 B.农民当家做主的意识增强
C.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成功 D.解放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10.读表1:
项目 绝对数 1983年比1952年增长% 以全国为100
1983年 1952年 1983年 1952年
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万个) 39.25 16.95 131.6 100 100
沿海 18.03 8.53 111.4 45.9 50.3
内地 21.22 8.42 152 54.1 49.7
全国职工人数(万人) 3552.6 510 6倍 100 100
沿海 1666.7 308.6 4.4倍 46.9 60.5
内地 1885.9 201.4 8.4倍 53.1 39.25
全国工业总产值(亿元) 6164.4 343.3 22.4倍 100 100
沿海 3667.5 238.1 19.1倍 59.5 69.4
内地 2496.9 105.2 29.9倍 40.5 30.6
——据《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949~1984)》
表1统计者力图说明
A.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工业建设地区布局日趋合理 D.内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11.古巴比伦的史诗《恩努马·艾利希》、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史诗《天界统御》和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创世史诗《神谱》三者的叙事结构皆为三代神祗争夺统治权:第一代神祗创造了最早的巨人,他们长大后开始反叛,老神想毁灭新神;第二代神则杀死老神,创造新的神祗;第三代主神最后重新整顿乾坤。这些史诗可以佐证
A.西亚与欧洲具有相同宗教信仰 B.早期欧洲文明源于西亚文明
C.早期欧亚地区存在区域性交流 D.古代文明呈明显的多元特征
12.12世纪的一部外国史书写道:“他们只能穿黑色和灰色的衣服,衣服上的折边很符合他们的生活,此外,还有一双牛皮做的鞋。就只有这些。亚麻布缝制的上衣有7尺长,裤子也是亚麻布的。如果发现他身上带有一把剑,就会把他带走,绑在教堂的栅栏上……如果他要抵抗敌人,只能用手杖保护自己。”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A.西欧封建制下的农民 B.中古西欧城市居民
C.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 D.阿拉伯帝国的商人
13.15世纪后期葡萄牙国王声言:“葡萄牙人,作为海洋霸主,没收未经他们许可,而在地球的海洋上航行者的财产是正当的。”其后,哥伦布从美洲大陆返回西班牙途经葡萄牙时声称:他代表西班牙国王发现了日本国。以上材料表明,当时
A.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两国对殖民地争夺趋于激烈
C.西班牙占据了最有利商路 D.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
14.1701年,一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上史料
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 B.证明了印度的生产率高于英国
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 D.反映出亚洲具有明显贸易优势
15.图2:这幅漫画发表于1922年2月。漫画中燃烧的烈焰中写的是“印度”“埃及”“爱尔兰”,右侧是英国纳税人手持斧头,上面写着“要求国防裁军”,左侧是时任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丘吉尔,他两边的军人分别是“海军废物”和“陆军废物”。
图2
图2漫画反映的状况表明
A.一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发生动摇 B.英国内部两党的斗争愈演愈烈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 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崩溃
16.1986年,美国海军公布了要控制的16个海上咽喉点(图3),为此要求建立一支总共600艘军舰的海军力量,并将航母战斗群增加到15个。
图3
美国此举旨在
A.在全球范围内孤立和封锁中国 B.保证世界经贸的安全
C.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 D.与苏联争夺海洋霸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考课,即对官吏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出台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深入社会搞调查研究。1880年4月,马克思为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起草了《工人调查表》,提出100个问题,详细了解工人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生活以及劳资关系状况,从中探索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的《资本论》参考了1500多种书籍和档案文件,包括大量的英国调查委员会和工厂巡视员所整理的调查报告、经济资料。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说,他用了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身接触,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研究了他们的痛苦和要求。
——据邓立勋《马克思主义与调查研究》
材料二
1924年7月,在彭湃等人的倡议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正式成立。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人先后担任第一至第六届农讲所负责人。农讲所积极引导学员要“入民间去”,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摘编自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制度化》
材料三
1941年后,各中央分局先后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重视对沦陷城市的情报搜集工作。晋察冀分局冀中区党委指出:“没有调查研宄,工作就无从着手,敌伪军工作尤其如此,没有这一工作,组织工作就无法开展。对策就无法提出。”
——摘编自王富聪《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沦陷城市的调查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恩格斯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8—1799年 法军占领埃及
19世纪 印度工业衰退
1800—1850年 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05—1849年 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1835—1918年 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1839年 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1846—1848年 美墨战争
1853年7月8日 佩里驶入东京湾
19世纪中叶 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1860年 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年 中国“洋务运动”
1877—1900年 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19世纪90年代 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1895年 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1900年 9个欧洲城市人口超过100万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围绕19世纪世界阶段性特征,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能体现时代特征,例如“工业化的世纪”;考生可以运用以上材料自拟论题并阐述,也可以运用19世纪其他史实自拟论题并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生不能以示例为题。)(12分)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东方出发,人们在亚洲所遇到的第一批人就是印度民族、赛里斯人和斯基泰人。赛里斯人住在临近东海岸的中,而印度人和斯基泰人却栖身于边缘地带……赛里斯人是一个充满正义的民族,由于其贸易方式奇特而十分出名,这种方式就是将商品放在偏僻的地方,买客于他们不在场时才来取货。
——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 年—45年)《世界志》
材料二
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23年—79年)《自然史》
材料三
赛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性情安静沉默,不扰邻国。气候温和,空气清洁,舒适卫生。天空不常见云,无烈风。森林甚多,人行其中,仰不见天……赛里斯人习惯俭朴,喜安静读书以度日,不喜多与人交游……物产丰富,无求于他人。虽随时愿将货物售于他人,然绝不自他人有所购买也。
——希腊史学家马塞里努斯(公元4世纪后半期)
(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归纳古希腊罗马学者从哪些方面描述“赛里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作者可能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哪些史实(任意两条)。(8分)
(2)请从史料辨析的角度,简要评析上述史料的价值。(6分)
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DABCB 6-10 CADDC 11-15 CABCA 16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评分标准
(1)特点:遵循一定程序(或定期考核);注重儒家伦理道德(或重视考核官员德行);等级分明(分级考核);标准明确;结合实际情况;制度严密;考核权由中央或皇帝掌握。(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背景:官僚主义愈演愈烈(或纲纪不肃);官员懒于政事,政策执行不力(或法度不行);明王朝的统治危机;张居正推行变法(或张居正改革)。(每点2分,任答1点,共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作用:提升了治理水平;提高了官员政策执行力;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整顿了官场风气;加强了内阁的权力;有利于张居正的变法措施推行;促进了财政经济的好转。(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14分)评分标准
(1)背景:(两次)工业革命开展(或进行);;资本主义残酷剥削使得工人生存环境恶劣(或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或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意义: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树立了重视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有利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1点,共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国民大革命时期:目的: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广泛发动农民,打倒列强除军阀(或发动农民支持国民革命或大革命);作用: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推进大革命;对后来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提供了条件。(目的2分,作用2分,共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全面抗战时期:目的:深入敌占区城市开展调查研究,保证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用:深入沦陷区城市,收集了敌伪情报,发展了沦陷区城市抗日组织,配合了全民族抗战起了重要作用(配合了全民族抗战)。(目的2分,作用2分,共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12分)评分标准
拟定论题 能围绕“19世纪世界”的阶段性特征,自拟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论题。(2分)
运用史实 能结合该时段2个及2个以上的史实阐述,史实准确。(4分)
表达逻辑 逻辑结构完整;能围绕所拟论题进行论述;条理清晰;表达准确。(4分)
总结提升 能简要总结论述的内容,或者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提升。(重复论题不得分,2分)
示例1:殖民统治的世纪。(2分)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西方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为寻找市场,倾销商品,加快了侵略的步伐。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市场。(4分)19世纪,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把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老挝,美国夺取了菲律宾。英、法、德等国召开“地图上作业”的柏林会议,非洲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4分)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19世纪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是殖民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2分)
示例2: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2分)
19世纪科技快速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火车的普及使交通运输大众化,工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4分)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电力技术广泛开发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化学工业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通过新技术发明,新的产业部门出现,生产力快速发展。(4分)科技是近现代国家发展的重大动力,加快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2分)
示例3:科学社会主义兴起的世纪(2分)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兴起一系列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圣西门、欧文等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1871年爆发巴黎公社。(8分)19世纪是个快速发展,问题丛生的时代,但同时新的发展道路萌生发展的时代。(2分)
其他:剧烈变革和动荡的世纪;改革和革命的世纪;殖民与反殖民的世纪等。
20.(14分)评分标准
(1)方面:地理方位、道德品性、文化特色、贸易方式、制造技艺、社会习俗。(每点1分,任答4点,共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史实:纺织业(丝织业或养蚕缫丝业)发达;纺织品远销海外,颇受欢迎;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贸易繁荣(或与丝绸之路相关史实或中西交往频繁);崇尚礼仪,文明开化;经济上自给自足(或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等。(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析: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上述材料均出自古希腊、古罗马文献著作。 代表了当时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和想象。
材料内容 ①材料记载了中国纺织品远销欧洲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中西方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问题。 综之,上述史料为域外史料,丰富了研究的视角,但存在较多认知上的讹误,需慎重使用。
②材料记载了中国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科技等方面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中华文明传播问题。
③材料中对中国地理位置、纺织技术的记载不明确,存在讹误之处。 要充分进行辨析与互证。
(说明:材料来源2分,若能直接从史料来源角度回答史料价值部分内容,且回答准确直接给2分;若不能,但回答了均出自文献史料,有一定史料价值只能给1分。材料内容分析4分,其中价值部分,①②任答一点得1分;第③点1分。材料内容总结提升部分回答完整给2分,本题合计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