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该馆是为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国耻而修建。 博物馆建成于1991年,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残历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为翻到事变日期的台历,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1997年9月开始扩建的,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馆内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
先烈洒热血---【9·18纪念场馆】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壹
误 判
“我觉得九一八事变,我判断错误了,假如我真知道日本人要这么办,我当时可能,我跟日本人要拼的。”
——张学良接受日本NHK电视台专访录音
——九一八事变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01
材料一: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材料二: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③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九一八事变的过程
02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 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为什么是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进而占领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03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二战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1937.7.7
1945.9.2
1939.9.1
伪满洲国的建立
04
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100 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东三省为何迅速沦陷?
东北军
8000人
vs
关东军
600人
败
约15.3万
(仅在东北的)
3万左右
败
攻东北军北大营时
整个东三省兵力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不抵抗政策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以华制华”:伪满洲国建立
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掠夺资源
奴化教育
细菌试验
日军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05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各抗日部队于1936年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东北抗日义勇军
马占山
贰
醒悟
“目前和平既然已无效,则只有以我们的精神和热血,贯彻抵抗”
——张学良(唐晓辉《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
01
日本侵华步伐: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
1932年
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3年
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
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华北危急!
全国救亡运动的高涨(1931-1936年)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民政府态度:
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平津危机!
华北危机!
中华民族危机!
中国共产党提出
“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二·九运动
02
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 年12 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二·九运动
时间
地点
口号
结果
影响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叁
怒谏
“我真怒了,所以我才会有西安事变”
——张学良(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
——西安事变
历史背景
01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材料一: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二:张学良和杨虎城受到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全国抗日潮流的推动,从1936年初,他们就实际上停止了同红军的战斗。
材料三: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一箭双雕。
(1)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2)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个人原因)
(3)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直接原因)
概括
02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
目的
人物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后:被软禁
解放战争后:继续被软禁
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
1995年:侨居海外
2001年:逝世,享年101岁
西安事变后:被撤职,被迫出国
1937年12月,偷回国,被软禁
1949年9月6日:杨虎诚及秘书、卫士和家人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军统特务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事变后各方态度
03
各方力量 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亲日派何应钦
宋美龄、宋子文等
英美等国
日本
中国共产党
组织讨逆军,讨伐张、杨
希望以政治手段营救蒋介石
不希望蒋介石垮台
日本在经济上对南京政府施加压力,营造内战声势
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何应钦
宋美龄
结果
04
中共通过谈判,促成事变和平解决。
蒋: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电影《西安事变》剧照
意义
0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的阴谋。西安事变发生后, 中共中央经过多方努力, 反复斗争, 迫使蒋介石口头同意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从而出现了国共两党从打内战,发展到建立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历史新阶段。
毛敏修《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与意义》
毛泽东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文章中指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堂小结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扩大侵华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随堂训练
1. 舒国惠在《红色大地》中记载:“对张学良来说,蒋介石反共和拖抗日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时已忍无可忍”,这个易动感情的人是东北军的头领,东北军的士兵特别反日,因为他们在东北的家乡,在( )之后就被日本军队占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 )
A.杨靖宇 B.张学良
C.徐邦 D.左宝贵
3.图中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
该事件的历史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
①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②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英雄 林则徐 邓世昌
事件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东北抗日游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