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四季之美》 课时 第1课时 执教者
解读课标 本单元以“感悟四时景物之美”为人文要素,以“初步体会课文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为语文要素,《四季之美》通过优美的语言,呈现景物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
解读学生 本篇课文要求会认读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10个生字和6个词语,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量不大,在这块的学习上,应该放手给学生;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写景的课文,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反复读来让学生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体会四季之美,积累描写景物的语言。
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22.四季之美》是部编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写景散文,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体会文章中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文中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动态描写。
教学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 二、 探究新知 三、设置疑问,聚焦主问题 四、 拓展延伸 1.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下面四组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万物复苏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骄阳似火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稻谷飘香 冰天雪地 冬日暖阳 鹅毛大雪 师:是的,这些词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季”(生齐说)。 下面我们就走进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眼中,看看四季之美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板书课题:22.四季之美)。 1.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简单讲解。 2.清扫文字障碍 (1)分别出示生字,请学生开火车读,检查预习成果。 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 再让学生齐读生字。 (2)给生字找形近字。(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黎、漆、幕、怡、免、晕 (3)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4)讲解多音字“晕” 问:同学们,你们发现在这些词里,有一个特别的字吗?(生答:晕) yūn 1.昏迷 晕 2.头脑不清 yùn 1.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 2.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 3.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 教师指导朗读。 (5)讲解“黎”。 提醒学生在书写“黎”的时候,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水”。 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1)播放视频,让学生认真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思考,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分别是什么? (生回答,师板书)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每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 明确:每一段的结构都是“总-分”,每段的第一句是中心句,都围绕着“美”这一主题来进行描写,这是写景散文的一大特点。 4.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师:秋天的黄昏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词句,画出来,可以简单的写点感受和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2)师:看来秋天的黄昏美逃不过同学们的“火眼金睛”,下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视频,找出在秋天的黄昏中有哪些变化? ①感受画面:夕阳斜照——夕阳西沉。 (时间的变化) 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画面的变化) ②感受声音:暗夜的寂静无声更突显了风声与虫鸣。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③对比感悟:动——静;画面——声音。 ④指导朗读。 前半部分要适当加快节奏,以便体现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比翼而飞”时的动态画面;最后一句宜舒缓,让人感受到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景致的辽阔高远。 ⑤背诵第3自然段。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朗读这一段的方法,请你们结合具体景物想象画面:出示夕阳斜照、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夕阳西沉等景物图片。 1.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清少纳言笔下秋天的黄昏美,还有三美到底美在何处呢?文章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2.师: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日本散文家清少纳言的作品《四季之美》,去欣赏和感受作家笔下的那一处亮丽的风景! 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景致,并和你的小伙伴分享。 分别请学生回答每一组词的特点。 引导学生齐说“四季”。 学生齐读课题“22.四季之美。” 学生看作者简介。 请其中一组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齐读生字 先请个别学生说,再出示课件。 请个别学生读词语, 再齐读。(在读中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印象,帮助学生顺利朗读课文) 教师范写,学生用作业本写。 听课文朗读,思考:作者眼中的四季最美的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生:春——黎明;夏——夜晚;秋——黄昏;冬——早晨) 生1:课文主要分别描写了每个季节最美的景色。 生2:课文按时间顺序写。 生3:我发现课文每一自然段都是围绕每段的第一句话写的。(引导学生,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 读完后请生回答。 预设: 生1:秋天的黄昏美在点点归鸦着急回家。 生2:秋天的黄昏美在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 生3: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和虫鸣的交响乐。 预设: 生:时间在变化,从“夕阳斜照西山”到“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生2:画面也在变化,夕阳斜照的时候天还没黑,夕阳西沉后天就渐渐变黑了。 生3:还有声音,夜幕降临,风声和虫的叫声更明显了。 指导朗读后,学生齐读。 请学生试着看画面背诵第3自然段。
板书设计 22.四季之美 画面变化 时间变化 春——黎明 点点归鸦 夏——夜晚 夕阳斜照西山 秋——黄昏 成群结队的大雁 风声、虫鸣 →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冬——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