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中时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石油炼制出的几种重要产品及其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难点: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这些燃烧带来的能量。在化学反应时,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呢?
新课学习: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现象与分析
现象 块状的生石灰变成粉末状,反应产生的热能将生鸡蛋煮熟。
分析 生石灰与水反应中有热量放出。
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2.镁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与分析
现象 产生大量气体;试管发热;镁带逐渐变小(或消失)。
分析 镁与稀盐酸的反应中有热量放出。
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3.归纳总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
(1)放热反应。如:燃烧、镁条等金属与盐酸的反应等。
(2)吸热反应。例如: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煤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煤的形成
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
2.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①固体:焦炭——冶金工业重要原料。②液体:煤焦油——化工原料;粗氨水——化肥。③煤气:煤气——燃料。
(二)石油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石油的形成
是古代动植物遗骸在地层下经过非常复杂变化形成的,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
2.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分离。
(三)天然气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天然气主要成分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主要的是甲烷(CH4)。
2.甲烷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气体;
(2)难溶于水;
(3)比空气轻。
3.甲烷燃烧现象
(1)明亮的蓝色火焰;
(2)烧杯内壁有水雾;
(3)杯壁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放出热量。
4.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
CH4+2O22H2O+CO2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地热能 D.煤
【答案】C
【解析】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地热能不是化石能源。
故选C。
2.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
【答案】A
【解析】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上述物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气、煤焦油、焦炉气均属于煤加工的产品。
A.煤焦油属于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符合题意;
B.润滑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C.柴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D.煤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3.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答案】B
【解析】这里“X气体”是指甲烷,湖泊池沼中可以产生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
故选B。
4.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B.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
【答案】B
【解析】A.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的,在空气中加热会发生燃烧;工业上将石油进行分馏,得到各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符合题意;
C.煤的干馏:指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许多有用的物质的过程,此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指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热炼制可得到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产品,此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不会直接燃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多项学习活动,知道了化学反应中时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到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及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石油炼制出的几种重要产品及其用途。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现象和放热现象。
二、化石燃料
1.煤:形成、成分、利用
2.石油:形成、成分、利用
3.天然气:成分、利用
4.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启发、补充和总结,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最初人类一直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突然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天不再是那么湛蓝,水不再绿,空气不再清新。请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新课学习:
一、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化石燃料
呈现有关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思考:化石燃料中主要含哪种元素,可能还含哪些元素?
化石燃料中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硫和氮等。
2.这此元素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可引起酸雨,一氧化碳有毒。
(二)酸雨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酸雨的成因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
2.酸雨的危害
(1)影响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2)腐蚀金属材料及建筑物。
(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造成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预防酸雨破坏的措施
(1)提高化石燃料质量,比如:煤的脱硫处理。
(2)废气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利用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如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安全核能等。
(三)汽车尾气
呈现有关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2.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料;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
(4)禁止不达标车上路;
(5)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6)乙醇汽油的使用。
3.乙醇(C2H5OH)
(1)乙醇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沸点低,能与水混溶,有可燃性。
(2)乙醇燃烧方程式:C2H5OH+3O2 3H2O+2CO2
二、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一)实验室制取氢气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药品
锌和稀硫酸
2.装置
发生装置(和制二氧化碳相同)和收集装置(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3.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二)新能源
呈现视频与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思考。
1.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
课堂练习: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汽油 C.氢气 D.天然气
【答案】 C
【解析】H2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为最理想的燃料。
故选C。
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选B。
3.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
【答案】A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加重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C.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的放出
D.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所以C说法不正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多项学习活动,了解了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煤燃烧时生成NO2和S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反应后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知道了酸雨的危害及预防酸雨破坏的措施。认识到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知道新能源包括: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同时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启发、补充和总结,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