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2 21: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3.知道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用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等性质。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
新课学习: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活动1:观察红墨水的扩散实验
呈现红墨水的扩散实验视频。
1.现象与结论:品红逐渐消失,水变为红色(品红在水中会扩散);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消失的快(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地要比在冷水中快)
(二)分子性质1
阅读材料,并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
1.材料:科学家测知,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需要3万多年。
2.【结论】分子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三)分子性质2
【实验探究】分子运动。呈现实验视频。
1.实验①:向盛有2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实验②: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2.实验现象
烧杯A现象:酚酞溶液变红。烧杯B现象:浓氨水仍为无色。
3.现象解释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烧杯中的氨分子因不断运动扩散到A烧杯内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4.【结论】分子性质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四)分子性质3
【实验探究】分子间隔。呈现实验视频。
1.实验:将100 mL的酒精和100mL的蒸馏水混合。
2.实验现象: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小于200 mL。
3.现象解释:酒精跟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是由于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的分子挤占了空隙。
4.【结论】分子性质3:分子之间有间隔。
【实验再探究】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1.实验: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5 mL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体积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空气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大,水不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小。
3.现象解释:一般情况时,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于液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4.【结论】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五)分子性质4
用PPT呈现素材。
1.资料:固态酒精、液态酒精、气态酒精都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2.【结论】分子性质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一)分子
PPT呈现资料,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1.思考: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1)水的蒸发(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没变,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是物理变化。)
(2)水的分解(水分子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
2.【归纳总结】
(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化学变化本质
PPT呈现资料,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1.讨论分析:氧化汞分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在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同样,在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2.【归纳总结】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
PPT呈现资料,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1.讨论分析:氧化汞分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在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同样,在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2.【归纳总结】
(1)原子性质: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原子也是在不断的运动的;③原子之间也有间隔。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①金属:Mg,Fe,Cu;②稀有气体:He,Ne,Ar;③非金属固体P,S,C,Si
(四)混合物和纯净物
PPT呈现资料,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归纳总结】
用微观观点(分子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同种(或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不同种(或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课堂练习: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大小不变,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可以再分无关。
故选D。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构成所有的物质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C。
3.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的缘故,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C。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3)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4.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1.基本特征:
(1)体积小、质量小;
(2)永不停息地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2.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基本特征:
(1)体积小、质量小;
(2)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原子之间有间隔。
【课后反思】
本节课涉及一些微观概念和微观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上课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问题为中心,诱导启发,由宏观现象过渡到微观世界,学生感到比较新奇,学习热情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