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3.2 原子的结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3.2 原子的结构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2 21: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结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会写离子符号,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写离子符号。
难点: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动画导入。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结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能够再分吗?
新课学习:
一、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结构
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请同学们总结下列原子结构(独立完成)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2.思考: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3.观察下列表格,讨论完成你有什么发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硫 16 16 16
氯 17 18 17
钾 19 20 19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3)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电子排布的规律
呈现视频,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归纳总结】
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排布规律:(1)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8个电子。
(二)电子分层排布
呈现视频,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归纳总结】
1.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原子核);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弧线(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2.总结原子种类
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形成离子
金属原子 1-3(H、He除外) 易失去电子 阳离子
非金属原子 4-7 易得到电子 阴离子
稀有气体原子 8(He为2个) 性质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三)离子
呈现PPT资料,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归纳总结】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
3.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
4.在结构示意图中,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判断依据: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通过对物质宏观组成的分析以及微观构成的分析,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三、相对原子质量
呈现视频,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归纳总结】
1.定义: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理解:(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2)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4)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3.公式:
(1)定义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质量×1/12
(2)近似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练习:
1.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答案】A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
2.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B
【解析】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正确;
B.氯原子的最外层上电子数是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正确;
C.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
D.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故正确。
故选B。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已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用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若一个该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后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m/12 B.n/12
C.12m/n D.12n/m
【答案】D
【解析】将各数值带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公式即可。
5.下面图甲和图乙分别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甲中的x=_______。
(2)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由图乙的结构可知,氯原子容易得到钠失去的1个电子,从而形成最外层有_______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的氯离子,氯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_。
【答案】(1)1 (2)8; Cl-
【解析】(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1=2+8+x,x=1;
(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钠失去的1个电子,从而形成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氯离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氯离子表示为:Cl-;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一、原子结构
原子核
核外电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相对原子质量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很难想象的微观粒子直观化,克服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新概念多等对学生进入微观世界的困难,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