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元素
【学习目标】
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认识元素周期表。
难点: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广告中所讲的“钙”“铁” “锌”指的就是元素,它存在于我们人体内,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一节我们将进行了解。
新课学习:
一、元素
(一)元素的概念
结合教材P59第二段文字和PPT展示,完成下面思考。
1.上述分子在组成上有何相同点?
2.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类原子?
3.归纳总结出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概念的理解
PPT展示氢、氘、氚原子结构图,完成下面思考。
1.它们属于哪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属于氢元素。)
2.区分两种元素关键看什么?(质子数是否相同)
3.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元素是宏观概念,表示物质的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4.归纳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5.讨论教材P59: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三)元素的分布
PPT播放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和分布的视频,并观察课本P60饼状图,完成下面思考。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拓展视野: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含量。观察表格,归纳生物体中元素含量前5位?(氧、碳、氢、氮、钙)
(四)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
通过对物质宏观组成的分析以及微观构成的分析,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二、元素符号
(一)元素符号的书写
PPT展示1~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完成下面思考。
1.观察元素符号,你能否找出书写规律?
(1)书写:采用拉丁字母,国际通用。
(2)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即一个字母的大写,二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2.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方法。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1.讨论:氧元素符号代表什么?(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氧元素的一个氧原子。)
2.归纳小结元素符号意义?(宏观:一种元素。微观:一个原子。)
3.思考:氢元素符号代表什么?铁元素符号代表什么?
4.思考“3.”中二者有何区别?归纳小结: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物质由原子构成)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思考: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元素符号前出现了数字,表示什么意义呢?以2H、5P为例,归纳概括(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后只表示微观意义,不再表示某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PPT播放元素周期表简介,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元素周期表,完成下面思考。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每个横行叫周期,共7个横行,即7个周期; 每个纵行叫族,共18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合成为1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每一横行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质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递增。(2)每一纵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小格,它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课堂练习:
1.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答案】A
【解析】这里的“氟”“碘”不是以单质、分子或原子等形式存在的,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A
【解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3.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
A.锌Zn B.硅SI C.氯cl D.贡Hg
【答案】A
【解析】A.锌元素符号为Zn,故正确;
B.硅元素符号为Si,故错误;
C.氯元素符号为Cl,故错误;
D.Hg为汞元素符号,故错误。
4.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Cl2 B.2Cl2 C.2Cl D.2Cl﹣
【答案】C
【解析】A.Cl2可表示1个氯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2Cl2可表示2个氯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2Cl﹣可表示2个氯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镓的核电荷数是31 B.镓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1
C.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答案】C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镓的核电荷数是31,故正确;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镓的核电荷数是31,所以镓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1,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正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多项学习活动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还能够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引出元素的课题,通过观察分析原子的结构,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使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