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篇名句理解式默写易错训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 ”一句,说明君子的天赋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要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人,就应做到“ ”。
2.《蜀道难》中,李白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的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3.荀子在《劝学》中用木材的直与曲来阐明人们要接受约束的道理,接着又说即使晒干了“ ”,木材也不会再挺直,其原因是“ ”。
4.《赤壁赋》中“ , ”两句描写了苏轼与客人乘坐小舟举酒互劝的场景。
5. “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自己的居室尚且“ , ”,却为天下寒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喊。
6.《逍遥游》描写鹏鸟迁徙南冥时,从水面奋起而飞,直上九万里高空的两句是“ , ”。
7.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一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 ”一句则写出了急流和瀑布争相喧闹的景象。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村音乐来反衬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动听的两句是“ , ”。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王朝灭亡覆辙的句子是“ , ”。
10.《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 , ”,这与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相呼应。
11.《桃花源诗》有云“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表现了桃花源里的人们生活幸福。《桃花源记》中,与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12.《赤壁赋》中写苏轼泛舟江上,感到飘然离世,超然独立,如同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 ”。
13.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是指“ , ”。
1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从神态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15.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写蜀道开辟之前极长时间里秦地与外面隔绝的情况。
16.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以“ , ”两句感慨美好时光已经结束,抒发抚今追昔的感情。
17.动车、高铁多次提速,真是飞速发展,正如郦道元在《三峡》中说的“ , ”。
18.庄子的《逍遥游》中“ , , ”三句描写了大鹏在高空毫无阻碍地向南飞行的状态。
19.荀子认为“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而孔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 , ”。
20.荀子在《劝学》开篇连用多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后,得出的推断是“ , ”, 以此阐明学习和反省对人的品性有重要作用。
21.杜鹃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蜀道难》中“ ”一句用杜鹃来渲染蜀道夜晚空寂苍凉的气氛,《琵琶行》中“ ”一句用杜鹃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时内心的孤寂悲愁。
22.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洞箫声的悲凉。
23.《诗经·氓》中女子感慨淇水有岸、洼地有边的句子是“ , ”,这不禁让人想到男子变化无常、没有准则。
24.《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忧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示“ , ”。
25.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上赏”的条件是“ ”,“中赏”的条件是“ ”。
26.民族复兴离不开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
27.荀子的《劝学》中“ , ”两句,通过举例从反面来论证学习要专心,不能浮躁。
28.《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2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营造出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 , ”。
30.《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暑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 ”,却能拿俸禄,因而“ ”,喟叹终日。
31.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并且“ ”,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才是为古代圣贤所称道的做法。
3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 , ”两句写将士们的心愿和报效朝廷的决心。
33.《师说》中,“ , ”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4.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 ”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水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一句,苏轼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江水的汹涌。
35.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话“ , ”。
37.曹操的《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大海水波荡漾、山岛耸立的景象。
3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 , ”两句写出了琵琶女指法技艺娴熟,能够演奏名曲。
参考答案
1.君子生非异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通“性”)
2.噫吁嚱 危乎高哉
3.虽有槁暴 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暴”通“曝” “輮”通“煣”)
4.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5.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6.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7.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8.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涉及“而”“也”多个虚词,其中连词“而”与语气词“也”容易遗漏。)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介词“乎”容易遗漏)
1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介词“乎”容易遗漏)
13.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14.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5.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16.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7.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18.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19.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1.又闻子规啼夜月 杜鹃啼血猿哀鸣
2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3.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24.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2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2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7.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8.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9.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30.曾不事农桑 念此私自愧
31.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32.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3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4.白露横江 卷起千堆雪
35.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6.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7.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38.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