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导入
01
文体介绍,激发兴趣
02
厘清思路,探究论证特点
03
目录
延伸拓展,仿写联系
04
学习和掌握在议论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设问提出论点,进而通俗地阐明道理,准确运用议论的语言。
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
导入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行。有时,不免走一些弯路,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引。那么,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论,从哪儿来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导入2
字润之
毛泽东(1893——1976)
著有《毛泽东选集》,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了解政论文。
文体介绍,激发兴趣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
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
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
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政治性
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2)指导性
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3)严密性
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2.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的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具体内容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厘清思路,探究论证特点
先提出论点
人的思想来源于实践;
然后分析问题
人的思想形成的过程;
最后联系实际
指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意义。
提示
开头到“这三项实践中来”是第一部分,提出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文就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①
本文从论述思路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结束是第三部分,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②
③
结构导图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引发全文,提出中心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解决问题
概论社会存在→思想(实践产生认识)
先进思想→物质力量(认识指导实践)
第一次飞跃实践→认识(手段)
第二次飞跃认识→实践(目的)
小结实践→认识→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写作原因—学习认识论的目的
2.结合文本,总结本文的论证特点。
(1)结构严谨,论点突出,层次清晰。
全文结构严谨,紧扣中心。开头以设问句点题、引正文,顺势提出总论点,简洁自然;后文分别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展开论述,层次清晰而又联系紧密;首尾回环,相互照应,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在理论论证中,始终围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论题,不枝不蔓;分论点、论证过程始终围绕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两方面展开,一贯到底。
第一层提出问题,以提问开始,紧接着用两个否定句自问自答相承,经过筛选,否定了错误观点,顺势提出正确论点,旗帜鲜明,能强烈地吸引读者,有力地突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剖析认识的全过程,作者胸有成竹,对深奥的哲学问题,作简练而又博大、浅显而又精深的解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三层针对实际,解决问题,提出方法,指明意义。
(2)论证方法多样,句式富于变化,行文灵活。
在论述认识的两个阶段时,前面运用了先叙述再概括的方法,后面则运用了先概括再叙述的方法,使论述灵活,文章显得有波澜。全文句式长短交错,以增强感情和气势。
如文章的结尾处,论及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意义时,作者连续使用了“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六个四字短语,读起来铿锵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短文从简单的自问自答入手,言简意赅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从而把读者引入正文的阅读。
学以致用,借鉴所学文章结构、语言、论证方法,联系历史发展和当前的时代背景,对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去中国化”进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顺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300以上。
延伸拓展,仿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