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黏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油样品的质量为 。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 。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kg/m3。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
(5)请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
2.如图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向______调(填“左或右”)
(2)该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克,体积是______厘米3,密度是______克/立方厘米。
3.图甲所示为同学们在综合实践基地制作的水培植株,其水面上浮有一些“小石头”,同学误称其为“浮石”。它们实际上是起固定植株作用的“陶粒”,是以页岩、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焙烧形成。
(1)真正的“浮石”是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有气孔构造的岩石,其本质属于______岩。
(2)小明要测定某品牌陶粒(无吸水性)的密度。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20颗陶粒,用托盘天平称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20颗陶粒的质量为_______克。
步骤二:将该20颗陶粒,置于量筒A中,并用一个带孔隔板(浮石不能通过小孔)卡在量简里。用另一个装有50毫升水的量筒B,往A中加水,至液面到达隔板处,此时量筒B中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通过计算说明该品牌陶粒的密度。_______
4.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利用实验仪器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在测量过程中,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kg/m3 .
(3)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小乐在长白山天池游玩期间,拾到了一种能浮在水上的石头,当地人把它称为“浮石”。小乐对此非常感兴趣,对它展开了研究:
小乐选取了一小块“浮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得“浮石”的质量:在调节天平的平衡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移。如果操作正确,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则“浮石”的质量m1为 g。
②在量筒中倒入V1为60mL的水,将绑有细线的石块用细铁丝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V2为68mL。
③用天平测一空烧杯的质量m2为40.5g。
④将上述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擦干石块的表面,将其放入该烧杯中,测得总质量m3为54.1g。则浮石的密度为 g/cm3。
6.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方法测量体积,则颗粒的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5)若在测固体颗粒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7. 小刚家新房子装修时,窗台上铺了一种叫“人造石”的材料,小刚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他拿了一块角料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一下该“人造石”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小刚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人造石”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 ;② .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人造石”的质量 g .
(3)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人造石”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人造石”的体积是 mL。
(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该“人造石”的密度为 kg/m3 .
8.油、盐、酱、醋是百姓人家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在一次科学拓展性课程中,朱老师带领同学们测量“浙江老字号”丽水某品牌酱油的密度,小清同学调节天平平衡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
B.将适量的酱油倒入空烧杯,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乙);
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酱油的体积(如图丙)。
(1)分析图中实验数据可得酱油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
(2)根据图中实验数据计算该品牌酱油的密度。( )
(3)小华认为按照小清的实验步骤,测得的酱油密度值会偏大,理由是___________,若要减小测量误差,更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清突然想起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没有将游码归零就调节了天平平衡(如右图),在本实验中,该错误操作会使测得的酱油密度值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如图甲是某地质公园的“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该类石头的密度为2.8-3.3克/厘米3。某同学想准确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
(1)称量该石头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该石头的质量为________克;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
(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0.学习了《物体的密度》后,小柯决定利用家里厨房中的工具和材料测量冰糖的密度。他找到:电子秤、喝药用的小量筒、水、面粉、冰糖。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冰糖放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 m;
步骤二: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 ,将冰糖浸没其中,读出总体积为 V1;步骤三:取出冰糖,读出量筒中剩余物体的体积为V2。
(1)步骤二中,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________。
(2)步骤二中“适量”的标准是________。
(3)计算冰糖的密度。ρ 冰糖=________(用 m、V1 和 V2 表示)。
(4)通过以上步骤测得的冰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1.在“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
(1)小李同学首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
(2)为了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小李同学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合理吗?为什么? 。
(3)四个小组测量出的石块密度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2.5×103kg/m3 2.6g/cm3 2.6×102kg/m3 2.5g/cm3
其中错误的是第 组的测量结果。
(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大
B.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小
C.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小
D.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大
12.在“测定蜡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把蜡块放在 (填“左”或“右”)盘中,向另一个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此时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蜡块的质量m= g。
(3)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丙所示,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计算出蜡块的体积为V2-V1,从而求出蜡块的密度p,这种测定蜡块密度的方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13.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 1 点 59 分,完成月球“挖土”任务的嫦娥五号返回器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从月球带回 1731 克月壤!
(1)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质量 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目前科研人员经过测定,月壤的密度比地球土壤密度要小。假如将来你也 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你取得了一块其他星球的矿石,想要测定该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测质量: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②测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按照该方法测出矿石的体积为 ________cm3。
A.加水到标记处(矿石浸没水中)B.取出矿石(准备补充水)C.将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处
③算密度:由以上数据,可以算出矿石的密度是 ________g/cm3(保留一位小数)。 但是此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因为从图 A 到图 B 的操作,会导致测量 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及解析
1.(1)50.6g;(2)46mL;(3)1.1×10kg/m3;(4)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5)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的质量。
【解析】(1)天平的读数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2)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视线与液面的凹底相平;(3)求出石油的质量,根据公式p=m/V计算出石油的密度;(4)根据测量体积、质量的误差分析密度的误差;(5)改进过程中,注意量筒中的体积和质量应对应,这样便可减小误差。
【分析】此题是测量石油的密度,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有关密度的计算及误差的分析。
【详解】(1)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天平的读数为50g+20g+10g+1.8g=81.8g;(2)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所以量筒的读数为46mL;(3)石油的质量m=81.8g-31.2g=50.6g则p=m/V=50.6g/43cm3=1.1×10kg/m3;(4)将烧杯内的石油倒入量筒中时,不能倒干净,所以测量的石油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则所测密度偏大;(5)可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的质量,这样量筒中的质量和体积便可对应了,减小了测量误差;故答案为:(1)50.6g;(2)46mL;(3)1.1×10kg/m3;(4)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5)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的质量。
2. 右 47.4 20 2.37
【解析】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图乙中石块质量 m=20g+20g+5g+2.4g=47.4g
石块的体积 V=70mL-50 mL =20 mL =20cm3
石块的密度 。
3.岩浆 6.4 0.32
【解析】
(1)浮石是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属于岩浆岩。故填:岩浆。
(2)托盘天平的读数是砝码加游码,即5g+1.4g=6.4g;
由图可知,B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是20mL,即倒入A量筒中的是50mL-20mL=30mL,A量筒中水和浮石的总体积50mL,V石=20cm3;
。
答:该品牌陶粒的密度为 0.32g/cm3。
4.(1)右(2)0.82×103(3)偏小
【解析】(1)用天平称量物质前要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调平衡时遵循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2)在天平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据丙图中②③可以计算出该材料的体积,而后再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即可;(3)由于测量过程中,复合材料上面会沾有一些水,故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大,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小.
【解答】解:(1)根据天平调平衡时遵循的原则: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图示中托盘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所以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据图乙可知,此时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待测物体的质量是:m=10g+5g+1.4g=16.4g;
据丙图中的②可知,此时的体积为60mL,据丙图中的③可知,此时的体积为40mL,故复合材料的体积是:V=60cm3﹣40cm3=20cm3;
故该材料的密度是:ρ= =0.82g/cm3=0.82×103kg/m3;(3)由于测量过程中,复合材料上面会沾有一些水,故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大,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1)右;(2)0.82×103; (3)偏小.
5.(1)左; 9.6;(2)0.8
【解析】(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左右偏转的幅度相同时,天平的横梁平衡。如果天平的横梁不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浮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根据烧杯的总质量和空烧杯的质量,以及天平测得石块质量可求得从水中取出后石头内含水的体积,然后求得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得该材质的密度。
【分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牢记测固体密度的基本方法: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用p=m/V算密度。
【详解】(1)如图指针偏右,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左移,“浮石”的质量m1=5g+4.6g=9.6g;
(2)浮石吸入水的质量:m水=m3-m2-m浮石=54.1g-40.5g-9.6g=4g,水的体积:由p =m/V得,
V吸=m水/p水=4g/(1.0g/cm3)=4cm3;浮石的体积为:V浮石=V2-V1+V吸=68cm3-60cm3+4cm3=12cm3,
P浮石=m浮石/V浮石=9.6/12cm3=0.8g/cm3,故答案为:(1)左; 9.6;(2)0.8
6.(1)161;(2)20;(3)8.05×103;(4)小;(5)小
【解析】(1)利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2)该固体颗粒物质易溶于水,所以用细铁砂代替水,通过乙图中A与C就能算出该固体颗粒物质的体积;(3)利用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物质的密度;(4)如果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不准确,这样计算出的密度就会有误差;(5)根据生锈后砝码的质量分析。
【分析】本题测量颗粒的体积,体现的是一种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属于等效替代,此题中用细砂替代水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详解】(1)砝码的质量是:160g,游码对应的示数是1g,所以物质的质量是:160g+1g=161g;(2)由乙图A可知细铁砂的体积是:150cm3,由C图可知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是:170cm3,所以该物质的体积是:170cm3-150cm3=20cm3;(3)该物质的密度是:p=m/V=161g/20cm3=8.05g/cm3=8.05×103kg/m3;(4)当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变大了,由密度公式p=m/V可知物质的密度就变小了;(5)砝码生锈后,质量会变大,则测量的物体的质量会偏小,由密度公式p=m/V可知,物质的体积一定、质量偏小,物质的密度就偏小了。 故答案为:(1)161;(2)20;(3)8.05×103;(4)小;(5)小。
7.(1)砝码错放在了左盘,人造石错放在了右盘;不应该用手直接拿砝码
(2)23.4(3)9(4)2.6×103
【解析】【解答】解:(1)图中没用镊子夹取砝码,而且放到了左盘.
(2)石子质量m=20g+3.4g=23.4g;
(3)石子体积V=39ml﹣30ml=9ml=9cm3 ,
(4)石子密度ρ==2.6g/cm3=2.6×103kg/m3 .
故答案为:(1)①砝码错放在了左盘,人造石错放在了右盘;②不应该用手直接拿砝码;
(2)23.4;(3)9;(4)2.6×103;
(1)天平使用前要调节平衡,使用时观察量程分度值,潮湿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到称盘中,砝码要用镊子夹取,物体放到左盘里砝码放到右盘.
(2)天平称量时石子质量m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用量筒根据排水法测石子体积V,体积值为放入水中前后量筒液面的读数差值,用公式计算石子密度.
8. 45 1.125g/cm3 烧杯中的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使测量所得酱油的体积偏小 B C A 不变
【解析】
(1)由图可知,烧杯的质量=10g+5g+2g=17g,烧杯与酱油的质量和=50g+10g+2g=62g,则酱油的质量=62g 17g=45g,故填45。
(2)由图可知,酱油的体积为40mL,则酱油的密度==1.125g/cm3,故填1.125g/cm3。
(3)测量过程中,烧杯中的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使测量所得酱油的体积偏小,测得的酱油密度值会偏大,故填烧杯中的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使测量所得酱油的体积偏小;
为避免烧杯中的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使测量所得酱油的体积偏小,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先测出酱油与烧杯的质量和,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酱油的体积,最后再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即BCA,故填BCA。
(4)由图可知,使用托盘天平两次称量质量时,游码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该错误操作不会使测得的酱油密度发生改变,故填不变。
9.(1)52.4;2.62
(2)大;玄武石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放入量筒后,会有一部分水进入石块中,导致测量的体积偏小
【解析】(1)石头的质量m=m砝码+m游码,石头的体积等于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即V=V2-V1。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石头的密度;
(2)玄武岩存在大量的小孔,放入量筒后,水会进入小孔中,导致石头和水的总体积偏小,进而计算出的矿石的体积偏小。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游码的质量为2.4g,
那么石头的质量m=50g+2.4g=52.4g;
根据丙图可知,石头的体积:V=V2-V1=80cm3-60cm3=20cm3;
那么石头的密度为:。
(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大,原因是:玄武石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放入量筒后,会有一部分的水进入石块中,导致测量的体积偏小。
10.(1)面粉(2)能浸没冰糖,且放入冰糖后总体积不超过量筒量程。 (3)m/(V1-V2) (4)偏小
【解析】(1)冰糖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测量冰糖的体积。如果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面粉,将冰糖淹没其中,分别记下冰糖放入前后面粉的体积值,最后将这两个值相减即可;
(2)使用“排面法”测量冰糖的体积时,加入的面粉至少要将冰糖浸没;加入的面粉和冰糖的总体积最多不能超过量筒测量的最大值,否则,都不能测出它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冰糖的密度即可;
(4)将冰糖从量筒中取走时,它肯定会带出部分面粉,从而使V2减小,根据V=V1-V2可知,测得冰糖的体积肯定偏大,根据可知,计算出的冰糖密度肯定偏小。
【解答】(1)步骤二中,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面粉 。
(2)步骤二中“适量”的标准是:能浸没冰糖,且放入冰糖后总体积不超过量筒量程。
(3)冰糖的体积为V=V1-V2;那么冰糖的密度为:;
(4)通过以上步骤测得的冰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11.(1)43;(2)不合理;加水量太多,再浸入石块后总体积可能超出量筒的量程;(3)三;(4)D
【解析】(1)天平的读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2)量筒中倒水时要适量,既要能浸没物体,又不能浸没物体后超出量程;(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分析哪些数据合理,哪个数据不合理;(4)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要求,并注意不同的操作可以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据此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天平的读数、量筒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过程的评估等,对基本实验能力考查较全面,值得我们关注。
【详解】(1)由图甲可知,石块的质量:m=20g+20g+3g=43g;(2)由图乙可知,量筒中加水量太多,再浸入石块后总体积可能超出量筒的量程,所以这样操作是不合理的;(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二、四组的数据比较接近,都在2.5g/cm3-2.6g/cm3或2.5×103kg/m3-2.6×103kg/m3之间,而第三组:2.6×102kg/m3,明显相差比较大,可能是少算了一个“0”造成的,故此组数据错误。(4)AB.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会影响天平的调节,但只要天平调平了,其测出的质量依然是准确的,故AB错误;CD. 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取出石块时,由于石块上沾有水,则测得的质量偏大,而体积测量值是准确的,由密度公式可知,所测出的密度偏大,故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1)43;(2)不合理;加水量太多,再浸入石块后总体积可能超出量筒的量程;(3)三;(4)D。
12.(1)右;(2)左;12.4;(3)不正确
【解析】(1)用天平称量物质前要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调平衡时遵循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2)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3)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由于蜡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漂浮,故V排小于V物,据此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工具,在使用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要严格按照天平的使用规则。天平平衡的调节在称量物质的前后有不同的方法,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用天平测质量,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体积,是测固体的密度的基本方法,但要注意只有全部浸没时,V排等于V物。
【详解】(1)根据天平调平衡时遵循的原则: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图示中托盘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所以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物体(蜡块)放在左盘,因为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且图示中游码在2.4刻度线上.所以被测物体的质量为:10g+2.4g = 12.4g;(3)当把蜡块放到量筒里,由于蜡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两次示数的差值并不是蜡块的体积,因此做法错误。故答案为:(1)右;(2)左;12.4;(3)不正确。
13.(1)不变 (2)70;2.5;偏小
【解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②量筒内水的体积的减小值等于矿石的体积,即V=V1-V2;
③首先根据m=m砝码+m游码计算出矿石的质量,再根据计算矿石的密度;
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那么测出的体积其实是矿石和带出水的体积之和,因此矿石的体积偏大,根据公式可知,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小。
【解答】(1)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位置发生改变,但质量不变。
(2)②矿石的体积为: V=V1-V2=200mL-130mL=70mL=70cm3;
③根据图片可知,矿石的质量为:m=(100g+50g+20g+5g)+0.6g=175.6g;
矿石的密度:。
但是此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因为从图A到图B的操作,会导致测量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决胜期末”好题汇编(八)
密度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