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期末】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好题汇编(六):人类的家园--地球【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决胜期末】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好题汇编(六):人类的家园--地球【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3 07:5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符合从古到今认识地球顺序的是(  )
①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地球照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如图中ABCD四点位置,与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有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
A.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4.下列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
②岩石组成了地壳
③岩石能提供人类所需的全部矿产
④岩石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料和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人类很早就在研究地球的形状,例如古代人们发现①太阳东升西落,因此认为②天圆地方,后来亚里土多德发现③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④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如今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对地球的形状的研究一步步接近真实。其中能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图表示了世界海陆的分布状况变化,根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7.根据经纬网(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在B的西南方,B位于北半球 B.B在D的西北方,E位于西半球
C.D在E的东北方,D位于东半球 D.C在E的东北方,C位于西半球
8.如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B.图中①区域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C.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 D.图中属于是东半球地区的是①②
9.如图所示,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这属于是什么灾害?( )
A.山洪爆发 B.山体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10.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做法容易形成泥石流的是( )
A.在坡面上洒大量的水 B.在B处覆盖草皮
C.将模型的坡度减小 D.减少在B处堆积的泥沙
11.读图经纬网,②地位于①地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2.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③鞍部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13.下列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证据有(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日食的阴影是弧形的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4.小红观察某岩石标本,并将其外观特征记录如下表,则该岩石标本可能是( )
颜色 矿物晶体 气孔结构 片状结构 化石
浅灰色 明显有 无 无 无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15.如图为某城市的自然环境,该城市气候偏干燥,且经常刮西北风。现欲在城市建一个大型化工基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可供选择,你认为理想的地点应选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16.读下图地震构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A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越小,破坏越严重
B.BA为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破坏越严重
C.O点为震源,往往位于板块交界处
D.O点为地核,往往温度很高
1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的证据的是(  )
A.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B.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C.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 D.风蚀的蘑菇型岩石
18.下图为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__________;C__________;
(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类比,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__________。
19.观察、探索、研究地理现象和事物,可以推动地理科学的发展。
(1)甲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火山喷发  D.大陆漂移
(2)认识事物往往需要证据支持。乙图中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的现象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3)丙图为地球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20.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处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
(2)在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
①山区 ②地表有碎屑物 ③开矿、采石 ④强降水
(3)若在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1.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什么类型的岩石?___________
(2)编号___________表示变质作用。
22.根据如图所示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___________(填字母)是软流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如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
(3)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_(填字母)。
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
天圆地方说: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也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麦哲伦16世纪环球航行;1968年第一次拍到地球图片;因此顺序为①②③。.
2.B
【解析】
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而与所处地点的经度无关.根据题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读图可知,②为岩浆岩,岩浆岩主要有玄武岩和花岗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形成沉积岩,故①为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主要有大理岩,板岩等;综上分析可知,选B。
4.B
【解析】
①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故正确;②岩石组成了地壳,故正确;③岩石能提供人类所需的多种矿产,但并非全部矿产,故错误;④岩石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料和能源,故正确;故选B。
5.D
【解析】
①太阳东升西落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错误。
②天圆地方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错误。
③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错误。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正确。
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正确。
6.A
【解析】
读图可知,根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世界海陆的分布状况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故选A。
7.B
【解析】
由图中的经纬网可知,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A.C在B的正西方;B点的纬度是60°N,位于北半球,故A错误。
B.B在D的西北方,E点的经度是165°E,位于西半球,故B正确。
C.D在E的正东方,D点的经度是165°W,位于西半球,故C错误。
D.C在E的西北方,C点的经度是位于150°E,位于东半球,故D错误。
8.C
【解析】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东北方向,A错误。
B.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图中①区域位于西半球低纬度,B错误。
C.纬度越低,纬线越长,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C正确。
D.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图中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①和③,D错误。
9.C
【解析】
据图及题干可知,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这种灾害为泥石流,故选C。
10.A
【解析】
由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可知在坡面上洒大量水容易形成泥石流,故A正确。
11.B
【解析】
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分析可知,从经度看,②地位于①地的东方;从纬度看,②地位于①地的北方;由此可知, ②地位于①地的东北方向。
12.B
【解析】
①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③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④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13.C
【解析】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日食的阴影是弧形的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月食的阴影是弧形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故选项C符合题意。
14.B
【解析】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常含有化石,A选项错误。花岗岩,浅灰色或肉红色,有明显的矿物结晶,很坚硬,B选项正确。玄武岩一般有气孔结构,C选项错误。大理岩没有矿物晶体,D选项错误。故选B。
15.C
【解析】
化工基地会排出空气污染物或废水等,处于河水上游和下风向的地区会污染最严重,甲、乙处会污染河水,经常刮西北风甲、乙处位于居民区的上风口,空气污染物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而丁远离水源且位于上风处,一是不便于用水,二是会对居民区造成污染空气污染,也会污染河水,所以选丙。因为丙处水源充足,水陆交通方便,而且又处在下风口,不会对人民生活产生影响。
16.D
【解析】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读图可知,图中O点为震源,往往位于板块交界处;A为震中,OA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越小,破坏越严重;BA为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破坏越严重;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因此O点位于地壳,D错。故选D。
17.D
【解析】
A、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海陆变迁,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故A正确。
B、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故B正确。
C、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故C正确。
D、风蚀的蘑菇型岩石是风力侵蚀的结果,不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一观点,故D错误。
18.地壳 地核 地幔
【解析】
(1)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地核。
(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类比,那么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
19. A 不能 ②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发生了海陆变迁,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
(2)铅笔在篮球表面前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的实验是地球是球体的模拟实验,不可以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图中表示地幔的是②。
20.坡面滑落 ①②④ 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少
【解析】
(1)读图可得,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发生坡面滑落。
(2)与坡面滑落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陡峭的山区地形、暴雨或持续的强降水、堆积有大量的碎屑物的坡面,故填①②④。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少,因为增加植被的覆盖率有利于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1.岩浆岩 ⑥⑦
【解析】
(1)岩浆经过上升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侵入型岩浆岩或者喷出型岩浆岩,各种岩石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所以A是岩浆岩,B为变质岩。
(2)根据分析可知,①、②、③为熔化,④凝固,⑤是和⑧是沉积作用,⑥和⑦是变质作用。
22. C AB1 丙
【解析】
(1)如图1所示,C是软流层,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岩石圈是指AB1。
(2)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乙东半球、南半球;
丙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丁西半球、南半球;
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丙 。
23. 山脊 B 450 G
【解析】
(1)C是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
(2)B处相比H处等高线密集,B坡度较陡。
(3)图中比例尺为1:15000,说明图上1cm代表15000cm,3cm对应实际距离为3×15000cm=45000cm=450m。
(4)G为等高线重合地点,为陡崖,适合攀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决胜期末”好题汇编(六)
人类的家园--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