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查尔达什舞曲
梦幻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常用弦乐器的一般特征,理解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2、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教学方法欣赏《查尔达什舞曲》《梦幻曲》,提高音乐的感受力。
3、识各种弦乐器,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知导入
你认识这个乐器吗?你知道这乐器各部分的名称吗?
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的一种匈牙利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速度缓慢、情绪深沉而忧郁,旋律带有歌唱性;第二部分热烈奔放,音乐充满跳跃性。
查尔达什
新知讲解
《查尔达什舞曲》是意大利作曲家维托里奥·蒙蒂以“查尔达什”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创作而成的作品。乐曲分为四个部分,四四拍、四二拍交替出现。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划分段落。
曲式结构图:
慢 快 慢 快
(AB) (CD) (E E1) (D1C1C2)
新知讲解
首先在低音区演奏出节奏自由、充满激情的引子,之后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徐缓出现。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分为两段。
A段表现出一种悲愤和忧郁之情;
B段出现另一支流畅而华丽的小调旋律,深沉而略含忧愁。
新知讲解
第二部分:分为两段。
C段欢快活泼,热情奔放;
D段表现出欢快而奔放的氛围。
新知讲解
第三部分:分为两段。
E段小提琴用双音缓缓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题旋律,音乐宽广、舒展,富有气势;
E'段中纯朴甜美的旋律经过小提琴泛音再现,形成一种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
第四部分:快板,再现了第二乐段的旋律,分为三段:
D段的再现;
C段的变化再现,用大调来演奏明朗的曲调;
C段的再次变化,将乐曲推向热烈的高潮,在明朗的大调上结束全曲。
新知讲解
《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
1838年,热恋中的舒曼写信告诉克拉拉:“记得有一回你对我说:‘有时在你面前我真像个孩子。’无论是不是这句话的影响,总之,我突然有了灵感,即席写了30首有趣的小品。”在其中,就有《梦幻曲》。
一支简短的旋律包容了人们对生活、对爱情、对幻想的追求与希冀,也表达人们对已逝去或将来到的美好的梦幻的热望与挚爱。
这支旋律,显示出这个梦幻主题是永恒的,也是不朽的,细腻的音乐表情,丰富的和声语言,引人入胜的表现力,使这首短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百听不厌。
画旋律线,谈谈感受。
随琴轻声模唱音乐主题,边唱边按拍指挥图示挥拍。
聆听《梦幻曲》全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
辨别音乐主题出现的次数,每一次出现使音乐进行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徐缓如歌的旋律,柔美醇厚的音色,蕴含着宁静的冥想与沉思,把我们引入梦一般的意境。
分析作品,分组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管乐器组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乐段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表现出静谧而甜美的意境。
第二乐段运用“梦幻”主题进行转调发展而成。频繁的调性转换,旋律的起伏跌宕,体现了朦胧变换的感觉。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 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罗伯特·舒曼 (1810-1856),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他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堂总结
这节课通过学习《查尔达什舞曲》,我们了解到了小提琴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演奏技法多样,我们又通过听赏优美的《梦幻曲》,共同感受了舒曼叔叔抒情、遐想的作品风格。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