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历史史实及史观
1.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2.列举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合国情的(重点);
3.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认识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重点);
4.了解苏联模式的影响与弊端,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难点)
课前思考与导入
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讲授和感悟新知
01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其他的
资本
主义国家
俄国国内的地主
资本家和沙皇军官
国外
国内
联合起来
三年内战
(1918——1920)
不甘失败!
制度不同!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经过四年(1914~1918)帝国主义大战和三年(1918~1920)国内战争。到1920年,苏维埃俄国重工业产量比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食盐和食糖产量分别只及战前的30%和8%,粮食产量只有战前的一半。经济形势的严峻导致了工农大众生活的恶化。
新经济政策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
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新经济政策
阅读第一子目“新经济政策”,自学内容。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和目的?
(2)新经济政策的时间、领导人?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体现在方面?
(4)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性质、积极作用?
新经济政策
背景:
①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②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
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巩固工农联盟
时间:1921年春开始
领导者:列宁
新经济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结合起来。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从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新经济政策
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20
100
80
60
40
20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1925年
1913年
1920年
02
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国徽
苏联成立
苏联国旗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
目的:
领导人:
措施:
特点:
成就:
阅读第二子目“苏联的工业化”,自学内容。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目的:实现国家工业化。
领导人:斯大林。
“斯大林时代”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1922年4月,在联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苏联的工业化
措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提出设想: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开始建设: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实现完成:1928-1932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2-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斯大林
特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的工业化
成就: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苏联
“一五计划”
重点项目
苏联的工业化
评价:
优点 (1)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为以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存在问题 (1)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
03
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
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时间:
方式:
成就:
存在问题:
阅读第三子目“农业集体化”,自学内容。
农业集体化
原因:
主要原因: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直接原因:1927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
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方式:①开展消灭富农运动;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
的建设。
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农业集体化
评价:
成就:①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②社会主义成分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存在问题: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04
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
背景:
形成标志:
特征:
表现:
影响:
阅读第四子目“苏联模式”,自学内容。
苏联模式
背景: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表现:
(1)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2)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苏联模式
评价:
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利: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联模式
评价:
材料一: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材料二:由于存在着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法制不健全并随意受到破坏,许多无辜的人遭到迫害……历时多年的大清洗运动给苏联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弊1:损害农民利益,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
弊3:民主法制受到破坏。
弊2:经济发展不协调。
苏联模式
启示:
政治上: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
经济上: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民生上: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知识小结
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