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近代化探索
1860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1912年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技术
制度
失败
失败
1915年
1923年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新青年》发刊词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德、赛两先生渐渐从黑暗中把西洋人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运
文
新
动
化
第12课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贰
叁
肆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目
录
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实现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另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欲使共和国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贰
开始标志
01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7 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
代表人物
02
主张
03
阵地
04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蔡元培
(1868—1940)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贰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传统国学大师辜鸿铭
佛教哲学家
梁漱溟
◆北京大学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叁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抨击的“仁义道德”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吃人”?
“仁义道德”代表的是封建礼教
旧道德: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
“打倒孔家店”
新道德:包括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等。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说。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叁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迷信、愚昧,缺乏科学思想
专制独裁,缺乏民主思想
德、赛两先生渐渐从黑暗中把西洋人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旗帜(口号)
◆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什么?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叁
现在各种日报、旬报,虽然出的不少,却都是深文奥义,满纸的之、乎、者、也、矣、焉、哉字眼,没有多读书的人,哪里能够看得懂呢?
——王观泉:《被绑的普米修斯—陈独秀传》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固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通俗的明了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3.发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叁
《新青年》从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起开始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成为了当时第一个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
白话文在推广之初,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有很多人就"看不惯"白话文,和胡适等人唱反调。这其中,黄侃是比较有名的一位。胡适在北大任教,一次公开讲课中,他说白话文比古文简洁。有学生提出反驳。于是,胡适就出了一道题,就如何回绝行政院秘书一职草拟电文,学生用古文,胡适用白话文,看谁使用的字少。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用了十二个字。胡适给出的答案则只有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肆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徐志摩和张幼仪
冲破大学女禁第一人——邓春兰
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男女同校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7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肆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
——《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结果: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14 孔子 1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7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肆
1919
一群爱国青年在思潮中觉醒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7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肆
在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批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陆续创办。
4.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7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肆
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中国封建制度与文化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绝对否定)
◆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腹有诗书气自华”。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绝的历史,就能自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时强调
7
伍
课堂小结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两大旗帜
阵地
主 要 内 容
意义和影响
《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等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新青年》、北京大学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
3.发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解放人们思想,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
陆
课堂训练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感谢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