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3 10: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时,我和哥哥痛哭不止。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民族危机加深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太平天国

希望?
怎么办?
出路?




第6课




第6课




Shù

戊戌变法:
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
序幕—公车上书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三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原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用“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亘古所罕。
——《申报》1895年5月10日
康有为
梁启超
香港游历
研习西学
请求变法
宣传变法
(万木草堂)
师从康有为
报刊主笔
宣传变法
拒绝求和;
迁都;
变法
未能上达光绪帝,但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发展—宣传变法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所译《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近开报馆,名曰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新报,尤足以开拓心思,发越聪明……。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通议》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上述人物及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点:变法图强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发展—宣传变法
1.2倍
高潮-百日维新
光绪帝
(1871-1908)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1898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五帝三王, 不相沿袭,……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7.12)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898.1)
1898年6月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予专折奏事。
1898年7月 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六品衔,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1898年9月 光绪帝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
1、背景、时间、标志:
2、内容及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等)
经济
政治
文化
教育
军事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新政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军事实力增强
有利于西学传播和新式人才培养
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变法颁布了哪些措施?
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请同学们谈谈百日维新对不同阶层会产生什么影响?请判断出他们对变法最基本的态度?你从中获得什么认识?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政府守旧官员
反对
支持
反对
反对
反对变法的较多,变法缺乏基础,变法很难成功。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
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
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地主阶级顽固派
结果—戊戌政变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被
囚于瀛台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戊戌六君子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留。” --《复兴之路》
失败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影响
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吴玉章回忆录》 
《天演论》出版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 ……“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1910年7月,20岁的胡洪骍(xīng)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吴玉章(1878—1966)
胡适
(1891—1962)
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两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兴起的学会……为广开中国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民族危亡
甲午战后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百日维新 1898年
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
推行维新变法措施
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
思想启蒙影响持久
第6课戊戌变法
课堂小结
1.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讨论戊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令,实行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它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的建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图强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课堂练习
3.“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4.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