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离子键的百分数为62%,则不是纯粹的离子晶体,是离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
B.通常当作离子晶体来处理,因为是偏向离子晶体的过渡晶体,在许多性质上与纯粹的离子晶体接近
C.是偏向离子晶体的过渡晶体,当作离子晶体来处理;是偏向共价晶体的过渡晶体,当作共价晶体来处理
D.分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有过渡型
2.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B.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3.下列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的是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4.如图为冰晶体的结构模型,大球代表O原子,小球代表H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另外四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
B.冰晶体具有空间网状结构,是原子晶体
C.水分子间通过H—O键形成冰晶体
D.冰晶体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
5.下列事实能说明刚玉()是共价晶体的是
①是两性氧化物;②硬度很大;③它的熔点为2045℃;④自然界中的刚玉有红宝石和蓝宝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内均存在共价键
B.分子晶体的熔点较高
C.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氢键
D.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破坏了范德华力
7.砷化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熔点1238。它在600以下,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并且不被非氧化性的酸侵蚀。砷化镓晶胞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砷化镓是一种分子晶体
B.砷化镓中不存在配位键
C.晶胞中Ga原子与As原子的数量比为4:1
D.晶胞中Ga与周围等距且最近的As形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8.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单质B
熔点/℃ 801 710 -68 2300
沸点/℃ 1465 1418 57 250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分子晶体 B.单质B可能是共价晶体
C.时,呈气态 D.水溶液不能导电
9.下列有关超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分子是如蛋白质一样的大分子
B.超分子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
C.超分子是由高分子通过非化学键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D.超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10.下列有关晶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胞是晶体中最小的结构单元 B.晶胞中所有的粒子都为几个晶胞共用
C.晶胞均为长方体 D.不同晶体的晶胞不一定相同
11.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没有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为
C.在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D.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为不与乙醇发生反应
12.Al2O3的下列性质能用晶格能解释的是
A.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
B.固态时不导电,熔融时能导电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
D.晶体Al2O3可以作宝石
13.C2O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结构式如图所示,可溶于水生成草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与草酸互为同系物
B.C2O3是非极性分子
C.熔点:草酸>三氧化二碳>干冰
D.CO2、C2O3和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相同
14.下列关于超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超分子就是高分子 B.超分子都是无限伸展的
C.形成超分子的微粒都是分子 D.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的特征
15.已知晶体属立方晶系,晶胞边长a。将掺杂到该晶胞中,可得到一种高性能的p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其结构单元如图所示。
假定掺杂后的晶胞参数不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结构单元中O原子数为3 B.Ni和Mg间的最短距离是
C.Ni的配位数为4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二、填空题
16.一种立方钙钛矿结构的金属卤化物光电材料的组成为Pb2+、I-和有机碱离子CH3NH,其晶胞如图(b)所示。其中Pb2+与图(a)中_______的空间位置相同;若晶胞参数为a nm,则晶体密度为_______ g/cm3 (列出计算式,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7.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___ (填“Mg2+”或“Cu2+”)。
18.(1)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发现,取CoCl3·6NH3(黄色)、CoCl3·5NH3(紫红色)、CoCl3·4NH3(绿色)和CoCl3·4NH3(紫色)四种化合物各1 mol,分别溶于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立即产生氯化银,沉淀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1 mol和1 mol。
①请根据实验事实用配合物的形式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CoCl3·6NH3_______,
CoCl3·5NH3_______,
CoCl3·4NH3(绿色和紫色):_______。
②上述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都是_______。
(2)向黄色的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无色的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该反应在有的教材中用方程式FeCl3+3KSCN=Fe(SCN)3+3KCl表示。经研究表明,Fe(SCN)3是配合物,Fe3+与SCN-不仅能以1:3的个数比配合,还可以其他个数比配合。请按要求填空:
①Fe3+与SCN-反应时,Fe3+提供_______,SCN-提供_______,二者通过配位键结合。
②所得Fe3+与SCN-的配合物中,主要是Fe3+与SCN-以个数比1:1配合所得离子显血红色。含该离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③若Fe3+与SCN-以个数比1:5配合,则FeCl3与KSCN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
19.一种立方钙钛矿结构的金属卤化物光电材料的组成为、和有机碱离子,其晶胞如图(b)所示。其中与图(a)中_______的空间位置相同,有机碱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若晶胞参数为anm,则晶体密度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Ti的四卤化物熔点如下表所示,TiF4熔点高于其他三种卤化物,自TiCl4至TiI4熔点依次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
化合物 TiF4 TiCl4 TiBr4 TiI4
熔点/℃ 377 ﹣24.12 38.3 155
21.Eu、Ti和O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晶胞为如图所示的立方体。
(1)Eu是镧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
A.s区 B.p区 C.d区 D.ds 区 E.f区
(2)在该晶胞中,Eu、Ti、O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
(3)若将Ti原子置于立方体的体心,Eu原子置于立方体顶角,则O原子处于立方体的_______位置。
A.体心 B.面心 C.棱心 D.顶角
(4)1个Eu原子和_______个O原子相邻,1个Ti原子和_______个O原子相邻。1个O原子和_______个Eu原子相邻,1个O原子和_______个Ti原子相邻。
22.区分晶体Ni和非晶体Ni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为_______
23.我国复旦大学魏大程团队开发的一种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饰技术,可直接在二氧化硅表面生长高质量六方氮化硼薄膜。
(1)下列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中,按第一电离能大小排序,第一电离能在B和N之间的元素有_______种。
(3)Na与N形成的NaN3可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其中阴离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这种黄色焰色用光谱仪摄取的光谱为_______(填“发射”或“吸收”)光谱。
(4)已知NH3分子的键角约为107°,而同主族磷的氢化物PH3分子的键角约为94°,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解释NH3的键角比PH3的键角大的原因:_______。
(5)BH3·NH3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固体储氢材料,可由BH3与NH3反应生成,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氮原子提供_______,在BH3·NH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24.研究发现,在低压合成甲醇反应()中,氧化物负载的氧化物纳米粒子催化剂具有高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和分子中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低压合成甲醇反应所涉及的4种物质中,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原因是_____。
(3)硝酸锰是制备上述反应催化剂的原料,中的化学键除了键外,还存在__________。
25.因生产金属铁的工艺和温度等因素不同,产生的铁单质的晶体结构、密度和性质均不同,对铁晶体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定,测得A、B两种晶胞,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下:
则A、B两种晶胞中含有的铁原子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A.中离子键的百分数为62%,说明还存在共价键,则不是纯粹的离子晶体,是离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故A正确;
B.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在于形成化学键的两元素电负性差值,差值大为离子键,差值小为共价键,通常当作离子晶体来处理,因为是偏向离子晶体的过渡晶体,在许多性质上与纯粹的离子晶体接近,故B正确;
C.、均是偏向共价晶体的过渡晶体,当作共价晶体来处理,故C错误;
D.根据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分析,分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有过渡型,故D正确;
故选C。
2.A
【解析】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Y为Si元素;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则X是Na,Z是S,W是Cl,M是O;
A.O3、Cl2都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故A正确;
B.W、Z、M的氢化物依次为HCl、H2S、HCl,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三者中水的沸点最高,B错误;
C.Y、Z、W的单质依次为硅、硫、Cl2,硅单质是原子晶体,硫单质、氯气是分子晶体,故C错误;
D.X、M能形成Na2O、Na2O2两种常见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A。
3.A
【解析】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据此判断。
【解析】A.酸对应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因此一定不存在离子键,A符合;
B.碱中可以含有离子键,例如NaOH等,B不符合;
C.盐中可以含有离子键,例如NaCl等,C不符合;
D.氧化物中可以含有离子键,例如Na2O等,D不符合;
答案选A。
4.A
【解析】在冰晶体中分子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分子晶体,每个水分子都可以与另外四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A.根据图示,每个水分子都可以与另外四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水分子中的O原子采用sp3杂化,所以每个水分子与另外四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故A正确;
B.冰晶体虽然具有空间网状结构,但分子之间是氢键,不是共价键,所以是分子晶体,故B错误;
C.水分子之间是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冰晶体,故C错误;
D.由于氢键有方向性,导致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当晶体熔化时,氢键被破坏,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Al2O3 是两性氧化物,属于物质的分类,与晶体类型无关,①错误;
硬度很大、熔点为2045℃(很高),都是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②③正确;
红宝石、蓝宝石是刚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与晶体类型无关,④错误,正确的组合是②③;
故选B。
6.D
【解析】A.稀有气体分子内无化学键,A项错误;
B.分子晶体有低熔点的特性,B项错误;
C.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氢键,如晶体,C项错误;
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一定存在范德华力,可能存在氢键,所以分子晶体熔化时一定破坏了范德华力,D项正确。
故选:D。
7.D
【解析】A. 根据砷化镓熔点数据和晶胞结构(空间网状)可知砷化镓为原子晶体,A错误;
B. Ga最外层有3个电子,每个Ga与4个As成键,所以砷化镓必有配位键,B错误;
C. 晶胞中,Ga位于顶点和面心,则数目为,As位于晶胞内,数目为4,所以晶胞中Ga原子与As原子的数目之比为1 : 1,C错误;
D. 由图可知,晶胞中Ga与周围等距且最近的As形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A.由题表中所给熔、沸点数据可知,的熔、沸点最低,应为分子晶体,A正确;
B.单质B的熔、沸点最高,可能为共价晶体,B正确;
C.的沸点是,则时,呈气态,C正确;
D.属于易溶的离子晶体,水溶液能导电,D错误;
故答案选D。
9.D
【解析】超分子不同于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也不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综上所述,故选D。
10.D
【解析】A.晶胞是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但不一定是最小结构单元,故A错误;
B.晶胞中有些粒子为晶胞独自拥有,故B错误;
C.晶胞多数为平行六面体,不一定为长方体,故C错误;
D.不同晶体的晶胞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氨水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 H2O═Cu(OH)2↓+2NH,继续添加氨水,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Cu(NH3)4]2+,离子方程式为Cu(OH)2+4NH3═[Cu(NH3)4]2++2OH-,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给出孤对电子,以此分析解答。
【解析】A.铜离子和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再和氨水能反应生成配合离子[Cu(NH3)4]2+,所以反应后Cu2+的浓度减小,故A错误;
B.氢氧化铜沉淀溶解的离子反应为Cu(OH)2+4NH3═[Cu(NH3)4]2++2OH-,则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为[Cu(NH3)4]2+,故B正确;
C.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给出孤对电子,故C错误;
D.[Cu(NH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向溶液中加入乙醇后因为溶解度减小,析出蓝色晶体[Cu(NH3)4]SO4,故D错误;
故选B。
12.A
【解析】A.Al2O3中Al3+和O2-所带电荷都比较多,半径又都很小,因此Al2O3的晶格能很大,熔点很高,故Al2O3可作耐火材料,能用晶格能解释,故A选;
B.Al2O3固态时不导电,熔融时能导电,说明熔融状态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与晶格能无关,故B不选;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是指氧化铝能够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与晶格能无关,故C不选;
D.晶体Al2O3俗称刚玉,导热好,硬度高,透红外,化学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可以用作宝石,与晶格能无关,故D不选;
故选A。
13.C
【解析】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甲酸()与草酸()不符合要求,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
B.由题图可知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B错误;
C.草酸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不能,故草酸熔点比高,相对分子质量比小,因此熔点低于,熔点:草酸>三氧化二碳>干冰,C正确;
D.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14.D
【解析】A.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有的是高分子,有的不是,故A错误;
B.超分子这种分子聚集体有的是无限伸展的,有的的是有限的,故B错误;
C.形成超分子的微粒也包括离子,故C错误;
D.超分子的特征是分子识别和自组装,故D正确。
答案选D。
15.B
【解析】A.由均摊法可知该结构单元中O原子数=1+12×=4,A错误;
B.由图可知,Ni和Mg间的最短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即=,B正确;
C.由晶胞可知Ni的配位数为6,C错误;
D.1个晶胞中Li的个数=1×0.5=0.5,Mg的个数=2×0.5+1×=1.125,Ni的个数=7×+3×0.5=2.375,O的个数=4,因此该物质的化学式为,D错误;
答案选B。
16. Ti4+
【解析】距离最近的是处于面心的,的配位数为6,图(a)中的配位数也为6,其与图(b)中的空间位置相同;
根据均摊法,1个晶胞中含有的个数为,;的个数为,的个数为1,化学式为,摩尔质量为,一个晶胞的质量为,体积为,则晶体密度为。
17. sp3 sp3 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Cu2+
【解析】乙二胺(H2NCH2CH2NH2)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sp3;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Mg2+、Cu2+有空轨道,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配位体给出电子能力越强,则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就越强,配合物也就越稳定,因此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Cu2+。
18. [Co(NH3)6]Cl3 [Co(NH3)5Cl]Cl2 [Co(NH3)4Cl2]Cl 6 空轨道 孤电子对 [Fe(SCN)]Cl2 FeCl3+5KSCN===K2[Fe(SCN)5]+3KCl
【解析】(1) ①由题意知,四种络合物中的自由Cl-分别为3、2、1、1,则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Co(NH3)6]Cl3、[Co(NH3)5Cl]Cl2、[Co(NH3)4Cl2]Cl。
②1mol CoCl3·6NH3只生成3mol氯化银,则有3mol氯离子为外界离子,钴的配位数为6;
1mol CoCl3·4NH3(绿色)和CoCl3·4NH3(紫色)都只生成1mol氯化银,则有1mol氯离子为外界离子,钴的配位数为6。
(2)①Fe3+与SCN-反应生成的配合物中, Fe3+提供空轨道, SCN-提供孤对电子。
②Fe3+与SCN-以个数比1 : 1配合所得离子为[Fe ( SCN)]2+ ,故FeCl3与KSCN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Fe ( SCN ) ]Cl2与KCl。
③国Fe3+与SCN-以个数比1 : 5配合所得高子为[Fe (SCN) 5]2-,故FeCl3与KSCN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K2[Fe (SCN)5]2-与KCI,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FeCl3+5KSCN===K2[Fe(SCN)5]+3KCl。
19. Ti4+ sp3
【解析】距离最近的是处于面心的,的配位数为6,图(a)中的配位数也为6,其与图(b)中的空间位置相同;中,氮原子形成4个单键,其中有1个是配位键,N原子采取杂化;根据均摊法,1个晶胞中含有的个数为,的个数为,的个数为1,化学式为,摩尔质量为,一个晶胞的质量为,体积为,则晶体密度为。
20.TiF4为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其他三种均为共价化合物,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解析】F的电负性强,故TiF4属于离子化合物,形成离子晶体,熔点较高,而自TiCl4至TiI4均为共价化合物,形成分子晶体,熔沸点很低,且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21. E 1:1:3 B 12 6 4 2
【解析】(1)Eu是镧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原子核外电子最外层、次外层及倒数第三层的电子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属于f区的元素,故合理选项是E;
(2)在该晶胞中,Eu原子个数为:1,Ti原子个数为:8×=1,含有的O原子个数为12×=3,则晶胞中Eu、Ti、O的粒子个数比是1:1:3;
(3)若将Ti原子置于立方体的体心,在一个晶胞中含有1个Ti原子,通过该Ti原子的8个晶胞中含有8个Eu原子,将8个Eu原子相连,形成一个立方体,Eu位于立方体的顶角上, O原子处于立方体的面心上,故合理选项是B;
(4)根据图示可知:在晶胞中与Eu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原子有12个,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以晶胞顶点Ti原子为研究对象,在晶胞中与Ti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原子有6个,分别位于Ti原子上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距离为晶胞边长的一半;O原子位于晶胞棱边上,通过该棱边可以形成4个晶胞,每个晶胞中有一个Ti原子,因此与1个O原子和4个Eu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距离是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在1个O原子周围有2个Ti原子与O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距离是晶胞边长的一半。
22.X射线衍射法
【解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X射线衍射法;故答案为X射线衍射法。
23.(1)D
(2)3
(3) 直线形 发射
(4)N的原子半径比P小、电负性比P大,使得NH3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之间的距离比PH3分子中近、斥力大
(5) 孤电子对 sp3
【解析】(1)
基态氮原子的能量最低,能量越高的轨道中电子个数越多,原子能量越高,依据图示可知,A为基态原子,能量最低,B、C、D为激发态原子,而D中能量较高的轨道中电子数最多,所以能量最高。
(2)
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IIA、VA族元素为全充满或半充满的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因此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在B和N之间的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
(3)
NaN3的阴离子为,其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2,无孤对电子,采取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低能级,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用光谱仪摄取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4)
NH3、PH3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3杂化,N的电负性比P大、原子半径比P小,N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强,因而NH3分子中成键电子对间的距离较近、斥力较大,NH3的键角比PH3的键角大。
(5)
B原子形成3个B-H键,B原子有空轨道,氨分子中N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硼原子提供空轨道;在BH3·NH3中B原子形成3个B-H键,还形成1个配位键,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取sp3杂化。
24. 与均为极性分子,中氢键比甲醇多;与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 离子键和键(键)
【解析】(1)中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所以为杂化, 分子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为杂化,故答案为:;;
(2)水和甲醇均为极性分子,常温常压下两种物质均呈液态;二氧化碳和氢气均为非极性分子,常温常压下两种物质均呈气态,根据四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状态可以判断出水甲醇的沸点均高于二氧化碳、氢气的沸点。由于水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都能参与氢键的形成,而甲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原子能够形成氢键,所以水中的氢键比甲醇多,则水的沸点高于甲醇的沸点。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属于分子晶体,但由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氢气,所以二氧化碳的沸点高于氢气的沸点,故答案为:;与均为极性分子,中氢键比甲醇多;与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
(3)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此外在中,3个O原子和中心原子之间还形成一个4中心6电子的大键(键),所以中的化学键有键、键和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键(键)。
25. 2 4
【解析】A晶胞中铁原子在8个顶点和1个中心,则含有铁原子是8×+1=2个;B晶胞中铁原子在8个顶点和6个面心,含有铁原子为8×+6×=4个。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