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3 10: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022年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本届航展有很多难忘瞬间,大飞机“三兄弟”首次同时来到珠海,“20家族”首次在这里会师,还能看到不断迭代的各类无人机,各种武器装备成体系亮相。这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和国防实力最重要的展示平台,更是成为展示中国力量,彰显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的一个窗口。
你知道世界第一架飞机有是何时出现的吗?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五课
01
背景篇—科技赋能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政治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市场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Text
Text
Text
Text
科学技术
物理学
生物学
化学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
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除英国和美国北部已完成,法国接近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他的高潮期,如德国和俄国,有的则刚刚起步,如远东的日本和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职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的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02
进程篇—科技点亮生活
01
电的应用
0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0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01
电的应用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法拉第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存在许多缺点。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发明大王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还在纽约建成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
“电气时代”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爱迪生在童年时只受过几个月的正规教育。他极具想象力,对什么事都爱刨根问底。12岁时,他开始外出工作,当过火车服务生、电报员。爱迪生善于将最新的科学发现运用到自己的发明中。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 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








电影摄影机
投票计数器
打字机
在几年时间里,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废寝忘食,试验过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失败2000多次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他用棉线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通上电流,造出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电灯。
人们对爱迪生作出高度的评价:希腊神话中说,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天火;而爱迪生却把光明带给了人类。
0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 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19 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带来了汽车制造业 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发明物 时间 国家 发明人 名称
内燃机
1876年
德国
奥托
煤气内燃机
1883年
德国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德国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结合教材,梳理内燃机的发明过程
奥托制造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
 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可充作交通工具的发动机。
1892年,狄塞尔发明了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柴油内燃机,它虽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0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新的交通工具:
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奔驰1号。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汽车制造专利,车速最快为15km/h。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
福特先生被尊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他的杰作是世界上第一种流水线作业的汽车产品-T型车。福特的T型车使汽车成为大众化商品。它创下了一个惊人的纪录,19年间总共生产销售了一千五百万辆。
1913年,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汽车大王—亨利 福特
作用: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0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并试飞成功,试飞最长一次飞行59秒,行程约260米。把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美国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
冯如一号飞机
1909年9月21日“冯如一号”试飞成功,实现了中华飞天梦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好。1867 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阅读教材,根据时间线梳理现代化学工业还有哪些成就
19世纪60-80年代
1867
1869
1884
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诺贝尔现代炸药
法国夏尔多内人造纤维
在军事、工程方面广泛应用
碱、硫酸、人造染料
成本低、性能好
美国海厄特赛璐珞制造技术
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0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极其艰难。1864 年,他的工厂在生产炸药时爆炸,他的弟弟和另外 4 人死亡。为了避免研究给他人造成危险,诺贝尔只好到湖中的船上进行实验。诺贝尔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凭借自己的发明,他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诺贝尔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于 1901 年第一次颁发,1968 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章
03
影响篇—科技引发思考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世界钢产量从52万吨增长到2800多万吨;石油产量从80万吨增加到2000万吨,增长了24倍;铁路从21万公里增加到79万公里,延长了近3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1870 年 1900 年 增长倍数
世界钢产量 52万吨 2830万吨 54
石油产量 80万吨 1950万吨 25
铁路长度 21万公里 101万公里 5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手工工场
工厂
垄断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流水线生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的美国参议院
垄断资本主义,又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依靠资本输出,让其他国家劳动,得到利润的国家。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开辟新航路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沙漠化
雾霾
水污染
战争
扩大战争带来的灾难、工业污染加重、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项 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 明 来 源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来源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生产组织 工厂 垄断组织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进入时代
国 家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对中国的影响 ①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 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合作探究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和现代化。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课堂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的应用
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市场的扩大。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重工业为主、两次工业革命交叉。
积极影响:改善人们生活、一些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消极影响:帝国主义、对外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内燃机为核心的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 ( )
A、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
4、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发动机的汽车的发明者是( )
A、莱特兄弟 B、卡尔·本茨 C、福特 D、爱迪生
5、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