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猫》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20: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重点)
2、体会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3、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激发学生形成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的情感。(难点)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情先行 明确目标 1.导入。 由“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引入课文 2.板书课题《猫》 3.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1.带着思考,进入学习情境。 2.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教学目标,能充分发挥好教学目标的导学、导教和导测功能。
知 识 为 例 探 寻 方 法 检 查 预 习 积 累 字 词 1.出示字词,学生朗读。 污涩 (sè) 怂恿(s ng y ng) 蜷(quán)伏 怅( chàng)然 诅(z )骂 惩(chéng)戒 2.指名生介绍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课前预习导学提纲: 读课文:划生字新词会读理解。 读思勾画:作者在文中描写三只猫的语句。 3. 探究交流:第三只猫的死亡是谁的责任? 基础年级字词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的环节。 了解作者有利于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
初步 感知 理清 思路 指导自学 学生默读并思考: 1.请快速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勾画出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完成表格。 (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1)将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结局进行对比,了解文中对比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2)家里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自学自检: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展示点评: 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全班交流。 归纳小结: 经过一番比较,充分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及作者对待三只猫的态度。了解对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
·通过此环节,学生能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主要让学生能自己从文中筛选信息作答,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品读 语言 体会 情感 指导自学,问题探究 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和痛苦呢?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作者养猫之乐的句子,读一读,品味其中的快乐。 在文中将能表达作者失去猫之后的心情的语句勾画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跳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归纳小结: 养猫给我带来了快乐,但是失猫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痛苦与愧疚。 朗读体会其中情感 1.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者在三次养猫的经历中,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这情感变化是感悟文章主旨的前提,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感受。
知人 悟文 畅谈 收获 思维拓展: (小组讨论)第三只可怜猫已经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那它的死亡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从中又能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自学自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完成问题。 互帮互学:小组交流讨论 展示点评: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归纳小结: 1.第三只猫的死亡“我”要负主要责任。 2.正是由于“我”对第三只猫的不公平、不公正,所以我们更应该平等的对待生命,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理解第三只猫的悲剧,在讨论中让文中的道理浮出水面,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拓 展 延 伸 加深 体会 当局迷,旁观清,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自学自检:心灵感悟,写作练笔 展示点评: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归纳总结:学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联系实际,走出课本。结合生活,加深体会。尊重生命,善待他人。 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拓展思考,将所学联系实际
课堂 小结 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模仿本文的描写,将其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 (自拟题目,200字左右。)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在课外的迁移中验证方法。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三次养猫 经历不同 养猫之乐 失猫之痛 善待生命 关爱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