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新经济政策
PART.02
新经济政策--背景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材料一: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背景: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概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国有化
国家分配
新经济政策
提高积极性
部分私有制
市场、商品经济
征收粮食税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1921年开始
时间:
特点(新):
①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②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新经济政策--影响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
120
100
80
60
40
20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1925年
1913年
1920年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启示:
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改革创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关注民生)
PART.02
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的工业化--苏联的建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最初入盟: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
沙俄
苏维埃俄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苏联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俄罗斯
时间:
全称:
加盟国:
1922年
1547年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伟大的 无产阶级政治家 军事家
(1870—1924) 终年53岁
史实:
①领导十月革命。
②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新生政权。
③实行新经济政策。
④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⑤成立苏联。
1924.1列宁逝世
思考列宁有哪些贡献?
丘吉尔评价斯大林: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苏联的工业化--概况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相关史事: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开始时间
目的
措施
重点
成就
1926年
实现国家工业化
1928-1937年,制定两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苏联的工业化--影响、评价
计划是强制性的,“计划就是法令”……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在短期内(1928-1937年)就实现了工业化,从而为卫国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这些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办法后来都被固定下来,……以致苏联经济日益僵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从材料中总结概括苏联这种方式下实现的工业化有何影响?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PART.03
农业集体化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苏联农业集体化--概况
目的:
内容:
开始时间:
背景: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0世纪30年代初
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方式:
苏联农业集体化--影响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推动工业化进程
消极作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
PART.04
苏联模式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苏联模式---概况
背景:
形成标志:
主要特征:
国内: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缺乏积极性)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政治上
权力高度集中
(忽视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也称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模式--评价
材料一:苏联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大国崛起》
材料二:依靠工业化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苏联人的各种武器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前线。当我们歼灭苏联20个师,立刻又会有50个师的苏联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材料五: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苏联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增长26%。最后,苏联的经济増长由高速转为低速、停滞和衰落。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
积极一面: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一面:没有尊重经济规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指令计划使企业缺乏活力),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分配方面 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历程
余粮征集制
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平均分配
固定粮食税
允许
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重工业)
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调节
1、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3、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2、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受到了苏联模式的较大影响,请举例说明。
工业上: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农业上:
农村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
课堂小结
成就
主要问题
列宁
斯大林
经济
政治
经济
政治
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颁布1936年新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片面发展重工业;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排斥商品和市场经济);
消灭富农,忽视民生,挫伤农民积极性;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权力高度集中;
个人崇拜盛行,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农业集体化建设
苏联模式形成
经济
政治
1922年成立苏联
随堂练习
1.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28年相比,其水平增加到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计划经济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C.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3.假如你于1936年踏上苏联的国土,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 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里有出版发行的新宪法 ④攻占冬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