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2022-2023学年必修上册高一语文精品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2《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2022-2023学年必修上册高一语文精品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18: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单元
一、探究一词多义
记住词的本义,然后思考该词的其它义项与本义的联系,串联起来记忆。
“兵” 本义是兵器、武器。
例:斩木为兵。
引申义:
①士兵。
例:将军将兵万人。
②军事、战争。
例:兵者,国之大事。
③军队。
例: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一、探究一词多义
引:
1、左右皆试引之
2、虞常果引张胜
3、相如引车避匿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引赵使者蔺相如
6、孔子引而教之
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8、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矣
9、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10、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弓
招出;牵连
调转
率领
延请
引导
援引
伸长
举、拿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词义扩大: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词义扩大
方面 例词
①由单指某事物扩 大到相类似的事物 雏

②由感觉性质相同扩 大到感情相似 甘

③由专名扩 大到通名 江

中国
④由一部分扩 大到整体 秋

幼小的动物,最初的形式
表面一层组织,或包在外面的东西
味美、味甜,心里乐意。
味苦、辛苦、痛苦
河流的通称
一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品质
全中国。
一年

小鸡
兽皮

味苦
长江
女子貌美
中原地区
秋季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词义缩小: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词义缩小
方面 例词 古义
①程度 减弱 饿 已达到死亡威胁
怨 恨
②范围 缩小 禽 飞禽走兽的通称
丈夫 男子的通称
子 孩子的总称
臭 泛指气味
③义项 减少 劝 鼓励、劝说、规劝
迁 迁移、变换、调任
升职
今义
一般的肚子饿
不满意,责备
鸟类
“妻”的配偶
儿子
难闻的味道
劝说、规劝
迁移、变换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词义转移: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词义转移
方面 例词
甲事物到乙事物 币

甲动作到乙 走

甲义到乙义,词性发生变化 牺牲

古义
礼物
眼泪
跑、逃跑
离开某地
牛、羊、猪

今义

鼻涕
步行
到某地去
舍去生命或利益(动词)
假期、真假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感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中性词”变“褒义词” 或“贬义词”。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感彩变化
方面 例词 古义 今义
褒义词 变化为 贬义词 明哲保身 聪明善于适应环境 不管原则顾自己
复辟 失位君王复位 恢复旧制度
爪牙 勇士武将 帮凶狗腿子
衣冠禽兽 官服上的禽兽图案 道德败坏像禽兽
贬义变 为褒义 乖 偏执不驯服 听话安顺
中性变 褒或贬 谤 议论批评他人过失 恶意中伤
卑鄙 低微浅陋 品质恶劣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一、字形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字形分析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鸟、虫”与动物有关
3.从“讠(言)、辶(走)、彳(行)”与人的行为有关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二、通假
“见”通“现”:出现
“要”通“邀”:邀请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风吹草低见牛羊
3.张良出,要项伯
“倍”通“背”:违背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音近或形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三.结构
(更加,越来越)
(疲劳)
1.追亡逐北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5.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排斥、排除)
(败逃者,逃亡的人)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结构观察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四.成分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将军身披坚执锐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 解“坚硬的盔甲,“锐” 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成分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语法功能,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五.迁移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禁得起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B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知识迁移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
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六.语境
弄璋:
弄瓦:
生男 璋:一种玉器
生女 瓦:陶土烧的纺锤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三、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借助语境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