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28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28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2 18:52:44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对外则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
法西斯是什么意思?
法西斯
新课导入
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积极扩张,醉心于建立庞大帝国。
罪恶之源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新知讲解
1919年3月23日,发起一场“法西斯主义运动”,在米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战斗的法西斯党”。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被称为“领袖”。1922年10月28日的“罗马进军”。10月31日组织内阁,被任命为总理。
意大利在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债务众多,分赃最少,从1918年至1922年,政府更迭5次,群众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政府无力控制局面。
1. 背景
2. 政权更迭运动
意大利法西斯的统治措施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的影响简表》
国名\项目 工业生产 下降 对外贸易 缩减 工人失业 人数 工人罢工
次数
德国 40% 70% 800万 1931~1934年1000多次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德国的形势更为恶劣:工业生产跌了近一半;工商业企业纷纷 倒闭。国家的全部生产设备中只有三分之一 在勉强运转;社会上滞留了 800万的失业工 人。整个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灾难之中,德国 工人阶级掀起了罢工的浪潮。
思考: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籍奥地利裔政治人物,纳粹党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兼种族灭绝核心人物。1919年加入德国工人党。1921年他成为该党党魁,并将其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希特勒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主张扩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
战争狂人 “希特勒”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我的奋斗》
二战恶魔
纳粹党
"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
纳粹党(全称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纳粹党
新知讲解
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和希特勒个人独裁,确立发动战争的政治体制
1. 建立时间
1919年
2. 党派名称
3. 领导制度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党如何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夺取政权的?
材料一:当纽约股票交易所在1929年10月“黑色星期五”崩溃时,它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力首先严重地震动德国。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的46.2%,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农业生产下降了30%。经济危机使德国的社会局势更为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起来。
材料二: 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个旗号,用“解决失业问题”、“废除《凡尔赛和约》”、等宣传蛊惑群众。希特勒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材料三:1929年起希特勒就同煤钢托拉斯头子蒂森建立联系,从20年代到30年代,煤、钢垄断巨头每年捐助纳粹党100万马克;企业主联盟每年资助200万马克;鲁尔煤矿资本家每年资助600万马克;前德皇威廉二世资助了200万马克。
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打击取缔其他政党,确立纳粹党一党专政。
1. 一战战败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严厉惩罚,国家经济遭到严厉打击(外因)
2. 1929年经济危机给德国沉重打击,激化了社会矛盾和人们对《凡尔赛和约》的痛恨(内因)
3. 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混乱局势,展开骗取民众支持的活动,趁势扩张势力(内因)
回答问题:纳粹党如何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夺取政权的?
结果:
国会纵火案
国会纵火案是1933年2月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的阴谋事件。
1933年2月27日22点,柏林消防队接到消息,国会大厦发生火灾。最后抓获了一名嫌疑人,其身份为荷兰共产党人。希特勒借此机会宣布德国共产党要发生动乱,并使德国共产党退出了国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
在国会纵火案之后,非纳粹党派遭到了希特勒的疯狂打压,纳粹控制下的国会通过了特别授权法,使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
戈林于1942年在庆祝希特勒生日的午餐会曾说:“唯一熟悉国会的人就是我,是我故意放火把它点着了!”可见“国会纵火案”是纳粹党蓄意策划的
希特勒纳粹主义思想理论的核心之一,便是种族优越论,竭力鼓吹要保持日耳曼人种族的纯洁性,就必须排斥和征服劣等的犹太民族。希特勒纳粹党在掌权之前就大肆宣传反犹排犹,掌权后大肆迫害犹太人。1933年,希特勒政府宣布禁止犹太人经商、从军和担任公职。纳粹党徒骚扰犹太人商店、侮辱犹太人。1935年9月颁布“纽伦堡法”,禁止犹太人与雅利安人通婚,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国籍。饭馆、商店挂着“犹太人不得入内”之类的牌子,许多医院拒绝给犹太人治病。1938年,希特勒政府又强令犹太人向政府登记全部财产,公开侵吞德国社会中经济地位相对富裕的犹太人的大量财物。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思想
表现
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
从1933年到1945年,纳粹德国在欧洲各地一共修建了1200多座集中营,大批犹太人被纳粹逮捕,送到各地的集中营,从肉体上消灭,进行种族灭绝。
奥斯维辛集中营因惨杀110万犹太人,而号称“死亡工厂”
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便开始写日记。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将日记出版问世。
《安妮日记》
观看视频《奥斯维辛集中营》视频
苏联红军解放集中营时,这里堆放着7000公斤头发,近1.4万条人发毛毯,35万件女装,4万双男鞋和5000双女鞋。
名副其实的“杀人工厂”!!!
毒气弹
人们正仰头望着喷头。突然,所有的灯全熄了,人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叫。跟着,离喷头最近的人摇晃着倒下了,人们知道不妙,争相涌向大门口。受尽惊吓的人们意识到厄运降临,人群中发出阵阵惨叫。紧接着,所有的喉咙好像都被一只手卡住了……15分钟后灯亮了,屠杀者通过窥视孔观察里面的动静,若有人还在挣扎,就熄灯再等十余分钟……
如果当时别的国家出兵,那么德国同时要应对4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一旦发生冲突,那么他们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就连他自己事后也承认,在进驻莱茵区的48小时是他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如果法军做出反应也进军该地区,那么德军只能撤退。可是各国的“无动于衷”很快就让他的担心抛到九霄云外。
1935年,德国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关于限制德国武装的军事条款,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积极扩军备战。同时,意大利在非洲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英、法为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对德、意侵略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也实行中立政策。
1935年8月31日,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中立法》。它的通过,从法律上把美国基本的欧洲政策固定下来,对当时欧洲的绥靖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6年3月1日3万德军进入莱茵区,这可是他人生中的一次豪赌,但赌对了。
对外(侵略扩张):
①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
③ 1936年,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④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⑤1939年3月,吞并了
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在阅兵
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的德国,如同增添了左膀右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得到了巨大增长——
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民族
外交
通过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确立了战争经济体制;大力发展以军备工业为基础的重工业,扩大战略原料代用品生产,增加战前储备
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扩军备战,并大量增加军费开支。
推行反犹、排犹政策
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和希特勒个人独裁,确立发动战争的政治体制。
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对外试探、扩张
希特勒筹备战争策源地的措施
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描述了日本走向法西斯的道路,1919年法西斯团体犹存社建立
新知讲解
1. 历史渊源
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
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
日本法西斯主义
2. 原因
30年代经济危机是日本经济遭受打击,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直接原因)
具体原因
军部:指日本当时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宪法规定,天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使军部在日本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新知讲解
2. 建立标志
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傀儡政权广田弘毅内阁被扶持上台,这是日本国家法西斯主义确立的标志
日本觊觎中国之必由来已久;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1. 背景
材料一: 侵华之战 蓄谋已久
1915年,日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交《日华条约》(即“二十一条”)。
1916年,日本策动第二次满蒙独立。
1919年,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要求山东权益。
1922年,日本代表币原喜重郎表示不同意废除二十一条。
1923年,日本重申拒绝废除二十一条。
1925年,加藤内阁决定向东北增兵3000余名。
1927年2月,日本陆相劝蒋介石与共产党断绝关系。5月,田中内阁决定出兵山东。
1928年5月,日军制造“济南惨案”。
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袭击日本,日本经济全面下降。9月,关东军参谋部鼓吹尽快侵占中国东北。
1931年6月,参谋本部指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拟定一年以内对东北采取军事行动。9月18日,9·18事变发生。11月,挟持溥仪,预备成立伪满洲国。
1932年,溥仪就任伪满“执政”,伪满洲国的国防、铁路、港湾均“委托”日本管理。
1933年,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到达黑龙江。日军开始加速实施东北殖民化战略。
1934年,日本宣传在满洲有“特殊地位”,不容他国染指。
1935年,1月22日外相广田弘毅宣传中日亲善,以瓦解中国抗日力量。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936年1月,广田弘毅发表对华三原则。2月26日,日本军官发动政变,日本彻底走向法西斯化。4月,内阁会议决定增兵华北。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日本正式加入轴心国。12月17日,日本声明,若南京政府与张学良、杨虎城妥协,日本将不能置之不理,日本此举试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
1937年5月,驻屯军在天津召开参谋会议,策划侵略华北具体方案。7月7日,策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日本
觊觎中国之心
由来已久。
材料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简表》
国名\项目 工业生产 下降 对外贸易 缩减 工人失业 人数 工人罢工
次数
日本 32.5% 50% 300万 1931年
2415次
②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材料三:日本军部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包括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日本军部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
③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经济危机导致日本经济混乱,法西斯主义抬头,为了摆脱危机,加紧对外侵略!
新知讲解
①独裁,如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自由。
②扩军,如军费开支扩大。
内政:
外交:
1927年6月27日,日本政府召开东方会议。7月25日,田中天皇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叫嚣“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他建议,在占领中国之后,再利用中国的资源征服印度和南洋各国,进而征服小亚细亚和欧洲,最后征服世界!
九一八事变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占领东北三省,伪满洲国
侵略华北
“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了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轴心国集团。
德国
莱茵区
萨尔区
奥地利
东普鲁士
苏台德区
大战爆发前德国的侵略扩张
历史档案
捷克斯洛伐克
位于欧洲中心,不但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人占领捷克后,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阵地。
绥靖政策
我们应当怎样防止历史悲剧的发生?
1、第三世界国家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各国人民加强友好合作交流。
3、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争端和地区冲突。
4、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5、反对恐怖主义,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