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 [劝 学](一)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 [劝 学](一)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18: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语文必修上册2022秋
17 [劝 学](一)
C
2.下列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木直中绳, 以为轮 ③虽有
槁暴,不复挺者 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 ⑥君子生非异也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D
D
4.下面加点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 ④金就砺则利 ⑤非能水也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⑦积善成德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A.①⑧/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C.①④/②/③⑤⑧/⑥⑦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解析】 分别为:形容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作名词/
名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B
5.下面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解析】 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B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
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
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
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
张性善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
何不索性将孟子排除在圣
贤之外呢(为什么还要重视他呢)
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
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
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
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的
7.有人依据现在的学习状况,写了《劝学新篇》,这里选了前
半部分,请你续写四句话,使意思完整。
劝学新篇
父母之心,天下一般;生儿养女,连心连肝;盼子成龙,
望眼欲穿;操心儿女,心血耗干。家务农活,全部承担;夏
顶烈日,冬冒严寒;春经雨露,秋经霜寒;饱尝辛苦,历尽
苦难。节衣缩食,养咱吃穿;长年辛劳,发白腰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
之恩
重于泰山
要当强者
扬起风帆
闯过暗礁
越过险滩
宏志骄子
目标实现
8.品味下面一副对联的意蕴,联系《劝学》一文的内容,写出
下联。
上联:孔子论语,勤学必温故知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9.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孔子:你们都毕业了,怎么又回来了?
弟子:外面就业太难,我们回来读研。
这幅漫画意在讽刺当今一种怎样的现实?请比较古代儒家教
育与今天的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运用对比论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现在一些读书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常采取逃避现实的做法。
②儒家教育以修身为核心,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学习内容比较单纯。现在的教育功利性比较强,学习内容繁杂,多以获取物质财富为目的。 
10.下面是某校图书馆的还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改写成一段文字
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示例:读者携带借阅证去图书馆查验,进行还书,若无过期,直接还回,图书管理员将书籍归库上架;若过期,读者需缴纳逾期费再还书,图书管理员把逾期费上缴财务。
二、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
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
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一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
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
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
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
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劝 学(节选)
荀 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 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
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②。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是故无冥冥③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
之人④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注】①苇苕:芦苇的穗。②其渐之滫……庶人不服: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中,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戴它。渐(jiān):浸。滫(xiǔ):臭水。服:佩戴。③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等于下文的“惛惛”。④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
/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
/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
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
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解析】 “不至”不能断开,另外“不足谓善射”“不足谓善御”
“不足谓善学”句式整齐,内容对应,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A。
A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遗言:“遗言”有“临终的话”“古训”“遗漏之语”“留传下来
的说法”这几种含义,文中取第一种含义。
B.干越夷貉:干越,泛指当时我国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
代中国境内北方的民族。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至
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桀纣:“桀”“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
后来用“桀纣”泛指暴君。
【解析】 文中是“古训”的意思。
A
1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
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B.第二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
“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
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
C.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
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
D.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
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解析】 A项,第一段说明的应该是教育对人的影响。
A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
之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
纣盗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地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
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
16.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圣明帝王的古训,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吹来,苇穗折断,鸟蛋打 破,小鸟摔死。它的窝不是不完善,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之上,因而能俯临百仞的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到这么高,是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长在麻地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中,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一定要选择好的乡邻,外出交游时一定要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地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
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赶车走一千里路程,即使还有一两步没能走完,就不能称 之为善于驾车;伦理规范不能贯通,仁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学习,本来就要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算是个真正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