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现代诗二首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回顾写法
活动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渲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透过简练的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它的波澜壮阔,流连于它的诗情画意,感应到它内心的召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活动2 回顾诗歌,复习学法
1.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说学习诗歌的方法。
2.指生读导读提示,明确导读提示既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也为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提供了重要方法。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操作指导: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诗歌,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板块二 学习《秋晚的江上》
活动1 朗读诗歌,完成学习活动卡
1.自读诗歌,按要求完成学生课堂活动卡。(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什么季节 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哪些景物 阅读感受
2.借助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及意境,同桌相互交流,完成学习活动卡。
活动2 结合学习活动卡,集体汇报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完成表格。
4.课件出示诗歌全文及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这些景物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5.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句子,用“添加色彩+添加动态=活的画面”的方法交流诗歌描写的画面。
预设: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鸟儿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活动3 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自主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3.学法小结:刚才我们借助学习活动卡,带着问题圈出关键句,然后想画面,说画面,最后背诵,层层深入,走进诗歌。
操作指导:本环节教学,教师要紧扣课文导读话题“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来展开,也可插入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景色。
板块三 学习《花牛歌》
活动1 朗读课文,完成学习活动卡
1.过渡:下面我们按刚才的方法学习《花牛歌》。
2.自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学习活动卡。(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
序号 趣事 情景
3.借助老师课前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自己描述一下,同桌之间交流。
活动2 结合学习活动卡,集体汇报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罗、眠、霸、占”。
2.课件出示词语及部分词语图片,重点理解秋罗这种植物。
3.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4.汇报交流,完成表格。
5.导学: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怎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大花牛自由自在,很快乐。
我们要热爱大自然,要和动植物和谐相处。
6.拓展小结: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株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7.指导感情朗读: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小诗。
活动3 仿照诗歌形式,尝试创作
1.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来创作一首小诗吗?
课件展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
操作指导:教师要在想象画面、感悟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创作,要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言语间的相互迁移和内化,提升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板块四 总结课堂,课外拓展
活动1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
2.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3.小结:本节课我们借助学习活动卡,带着问题圈出关键词,然后想象画面,借助“添加色彩+添加动态=活的画面”的方法说画面,最后背诵,层层深入,走进诗歌。
活动2 阅读链接,巩固方法
1.课件出示类文,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阅读类文。
课件展示:
雁儿们(节选)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她们身上,
晚霞在她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芒。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听她们的歌唱!
听她们的歌唱!
有时候悲伤,
有时候欢畅。
2.导学: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云空中飞翔的大雁,晚霞印在它们身上,时而银辉,时而金芒。而它们的歌唱,有时悲伤,有时欢畅。
5.小结:圈画景物,用“添加色彩+添加动态=活的画面”的方法说画面,能使我们更快地走进诗歌,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试着读读其他诗歌。
操作指导:教师在推荐学生进行类文迁移阅读环节时,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归巢 鸟儿 坐 压扁
驮着 斜阳 眠 霸占
双翅 一翻 走 甩尾
掉在 江上 梦 偷渡
芦苇 红颜
热爱大自然 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悟诗歌的意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
强化学法指导,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在更为广阔的语文背景下进行自我学习,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再引导学生阅读导读话题,把握学习任务,从而把握诗歌学习的基本策略,接着运用这种学习策略学习课文,注重学习策略的内化、迁移和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遵循诗歌教学的基本规律。
诗歌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意会和诵读,凭着直觉、想象去领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这是对“诗性”最起码的尊重和维护。本课教学依据这两首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画面,在大脑中建构出一定的意象画面,《秋晚的江上》中“倦鸟回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画面,《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里各种有趣的活动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思维的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