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19: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2.掌握边塞诗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王昌龄、王翰、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塞、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
3.能借助注释说出《出塞》的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守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和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依次展示几幅古代将士征战沙场的图片后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一下?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孤独、寂寞。)
3.过渡: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我们今天要学的王昌龄的《出塞》就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课件出示)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王昌龄的资料,教师补充。(课件出示)
5.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6.学生齐读课题,解题。
(1)“塞”是什么意思?
课件展示:边关,关塞。从广义上说,并不都在边疆,也泛指某些军事重地。
(2)唐代诗人用《出塞》《塞下》《入塞》等乐府旧题为诗者甚多,内容大多写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军民的战斗、生活。
操作指导:教师通过谈话,让学生初步感受边塞诗的特点,引出此诗,在齐读诗题时,指导学生理解“塞”字的意思,进而理解题目“出塞”的意思,感悟边塞诗的特点,为下一步理解诗的意思做铺垫。
板块二 初读古诗,合作识字
活动1 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2.提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同桌互相读一读,如果有读错的地方要互相纠正字音。
  ②认读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说一说哪些生字比较难记,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活动2 再读古诗,交流自学情况
1.汇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课件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相机点拨:
“将”还读jiānɡ,本诗中读jiànɡ,有“将官,将领”的意思。
“教”表示“令,使”时,读jiào,因此在诗中读四声;“教”还读jiāo。
2.学生齐读古诗。
3.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诗歌中的停顿:七言诗可以按“二/二/三”的节奏来读。也可以按“四/三”的节奏来读。(课件出示节奏)
4.师生合作诵读。
操作指导:诵读古诗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取不同形式诵读,只有读出感觉来,才能感受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所以,教师要重视古诗的朗读。
板块三 朗读古诗,品味意境
活动1 自由朗读,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自由读第1、2句诗,借助书上注释,逐句读懂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2.学生讨论,教师相机导学。
课件展示:(1)诗句中的“明月”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3)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导学。
课件展示:假如你就是将士们的亲人,仰望明月时,你会想些什么?
  久未回家的戍边战士面对明月会想些什么?
4.学生齐读古诗第1、2句,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悲壮与无奈之感。
活动2 有感情地朗读,交流后两句诗的意思
1.有感情地朗读第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1)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李广的图片及资料,介绍人物,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3.过渡:同学们,我们讨厌战争,渴望和平,可是,当外敌入侵时,我们该怎么办?当我们的家园受到威胁时,我们该怎么办?当我们的同胞被敌人蹂躏时,我们该怎么办?来,让我们到军营里去看看。
活动3 方法迁移,学习《凉州词》
1.解题并介绍王翰。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2)学生简介诗人,教师补充。(课件出示)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课件展示:(1)朗读诗句,边读边正音,画出朗读节奏。
  (2)小组内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组内成员互相品读诗,成员之间互相纠正错误。
3.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景。
(1)结合注释,交流已读懂的诗句,朗读诗句,想象画面。
(2)小组内交流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联想。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认识夜光杯、琵琶,理解第三、四句诗的意思。(课件出示)
5.教师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景说具体、说生动并引导感悟主旨。
6.引导学生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好这两首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表现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
(2)小组代表全班展示朗读古诗,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7.指导背诵古诗。借助板书背诵这两首古诗。
操作指导:在反复诵读古诗中,引导学生抓住“但使”“飞将”“教”等关键词语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等词语来进行描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入情境,可播放合适的音乐来激发学生想象。注重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学生想象诗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认读生字,交流书写要点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塞、秦、征、词、催、醉。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同桌交流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字。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生字。
(1)“秦”上半部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距离匀称,撇和捺要舒展,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
(2)“醉”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左边的“酉”要写得瘦长,“卒”的下半部分,竖要出头。
活动2 指导书写,评价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书写动漫。
2.观察教师范写,跟随教师进行书空。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催、醉”。
3.学生练写,把字写得正确、美观。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4.同桌互相评议,说一说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提出恰当的建议。
操作指导:教师范写很重要,要把重点字指导到位,引导学生书空,掌握生字的笔顺,观察仔细再书写,教师强调易错笔画,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杰、亦”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能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能结合注释说出《夏日绝句》的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能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比朗读三首诗,体会诗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古诗,揭示课题
活动1 复习背诵,引出新课
1.背诵《出塞》《凉州词》。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夏日绝句。
活动2 朗读训练,交流资料
1.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图片,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本诗的历史背景及李清照相关的资料。
2.自由朗读,全班评议。推荐进行朗读展示。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读出气势。
操作指导:本诗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教师在汇总古诗背景时不宜过多过细。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及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板块二 识记生字,朗读理解
活动1 自由朗读,交流识字
1.自由朗读古诗,画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1)“雄”是后鼻音。
(2)其中左窄右宽的字有“项”;左右宽窄相当的字有“雄”。“雄”横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不要漏写,注意横画间的距离要匀称。
2.自由读诗句,读好停顿。
3.组内轮读,互相评价。
活动2 指导朗读,交流理解
1.教师课件出示古诗《夏日绝句》,学生自读,并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名朗读诗句,讨论:项羽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3.教师课件出示项羽的图片,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讲讲项羽的故事。
4.品悟诗句想一想: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哪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
5.引导学生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应当怎样做人了吗?
6.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诗意。
(1)小组内赛读。
(2)指名配乐诗朗诵。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这个有效资源对古诗进行理解。要引导学生将小组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学习,可以快速将知识内化,以便更好地为学习新知服务。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谈做人。
板块三 对比阅读,体会感情
活动1 整体回顾,完成课堂活动卡
1.课件出示课堂活动卡。
活动内容 《古诗三首》对比
诗题 表现手法 阅读感受
《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3.回顾三首古诗的内容,了解三首古诗的表现手法,交流阅读感受。
4.组长带领组员完善活动卡。
活动2 合作交流,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对比三首古诗,说一说:这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件展示:(1)王昌龄一首《出塞》,让我们聆听到了止战之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之痛,也表达了诗人对守关将士的深深关切和美好愿望。
(2)王翰的《凉州词》则把我们带到了热火朝天的军营,让我们看到了一群生龙活虎、视死如归的将士。
(3)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巾帼不让须眉。她将泱泱华夏的气节与精神化为了20个汉字,这种气节,这种精神,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过渡: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让我们再来诵读这三首诗,读出诗的“悲、壮、豪”。
3.指导背诵积累。同桌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理解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乡之苦。找共同点时,可引导学生从题材方面入手。小组背诵时,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板块四 指导书写,朗读延伸
活动1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杰、亦、雄、项。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练习扩词、造句。
2.课件出示生字的书写动漫。
3.学生观察教师范写,交流写字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投影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活动2 配乐朗读,激发情感
1.朗读全诗。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感情朗读三首诗。
操作指导:针对难写、易错的字,引导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从而把每首诗读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夏日绝句》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集不少资料。课前搜集了四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精练,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及南宋的历史背景。缩短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