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 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代的中国外交成就,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通过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 通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以及全方位的外交成就,培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3. 通过中共十八大以来外交理论和外交实践创新,帮助学生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
重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针。
2.改革开放后全方位的外交成就。
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难点:1.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新理论。
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学习重难点
重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针。
2.改革开放后全方位的外交成就。
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难点:1.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新理论。
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探学新知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外交方针:确立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2.建交高潮: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4.万隆会议: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各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1.建交高潮
(1)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2)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迎来新中国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2. 国际地位提高: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全面发展对外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重要外交活动: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四、世纪之交的外交成就
1.大国关系:中国稳定大国关系框架,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2.周边关系: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3国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3.与发展中国家关系: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4.地区事务及国际事务: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中国还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了金砖国家机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五、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成就
1.指导思想:中国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国际关系
(1)大国关系:倡导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保持中俄关系高水平运转;充分挖掘中欧合作潜力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发展.
(2)周边关系: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周边关系,真心实意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3)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以“真、实、亲、诚”为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
(4)建交国:截至2018年8月,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六、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中的中国方案
1.联合国作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倡导并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2.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处理: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3.全球治理: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4.国际金融体系: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5.国际合作: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
6.大国担当
(1)中国通过主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呼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立客观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现实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深化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 据报道,2012年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近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就经贸、人权、军事安全等问题批评中国,并声称若其当选总统将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答问时表示,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是双方共同的责任。“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才是负责任的政治家。一些既不负责任,也毫无根据的论调不值一驳。”他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共同利益”是什么?“走到一起”在国际上有什么积极作用?“走到一起”对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中,你有什么认识?
答案:(1)态度:拒绝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原因:美苏冷战开始,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冲突
(2)共同利益: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作用:①对国际:直接推到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高潮②对中国: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台湾问的解决
(3)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冲突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所在;世界全球化背景下,大国责任所在
(4)认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同时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随堂训练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很( )
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
②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
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
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建交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稳步发展同苏联等国贸易的同时,采取了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这体现了新中国( )
A.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对抗
B.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延伸至经济领域
C.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D.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贸易体制
4.下面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国力的增强助推外交新局面
B.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际关系决定因素
C.外交政策更加的灵活与务实
D.“一边倒”外交方针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于1980年废止。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可知( )
A.中俄关系的发展得益于长期的结盟 B.中俄关系的走向受国家利益影响
C.中苏结盟与意识形态对抗毫无关系 D.大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制度
6.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 )
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
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7.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 )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8.迄今,中国已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除维和任务外,中国维和官兵还在刚果(金)、南苏丹等国参与人道主义救援和战后重建工作,并向一些国家的民众传授农业种植技术。这表明(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正横行其道 B.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愈演愈烈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力量 D.多数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维和
9.面对当今世界众多共同的挑战,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提出,有利于( )
①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提供新的发展道路选择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重新调整世界统治秩序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3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所以,新中国在短短几年间就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而“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跨洋握手”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以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故选C;日内瓦会议是由中、苏、美、英、法以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无法体现“和而不同”,排除A;美苏争霸不符合“和而不同”,排除C;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苏建交不能充分体现“和而不同”,排除D。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中国既发展同苏联的贸易,又开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体现了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延伸至经济领域,B项正确;根据材料“我国在稳步发展同苏联等国贸易的同时,采取了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可得出,没有放弃意识形态的对抗,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贸易体制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而20世纪50年代正在进行计划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949~1953年“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新中国成立头三年亟需巩固政权、开展各项民主改革相对外交工作更重要,且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一边倒”外交成为选择;1953~1956年“独立自主”使用频率迅速提升,这与国内经济建设密切相关,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政策呈现出更加的灵活与务实,C项正确;图示无法体现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外交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本身说法有误,排除B项;“独立自主”使用频率上升说明“一边倒”外交有所弱化,排除D项。故选:C。
5.答案:B
解析:决定一个国家外交关系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中俄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国家利益影响,故选B项;根据材料信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80年废止,排除A项;中苏结盟时期正值美苏冷战时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C项;大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利益,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有利于深化多边外交,故选B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国家并非都是世界大国,排除A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国家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非洲国家不是中国的邻国,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A.材料“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表明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故A正确; A项绝对化,应排除。CD.独立自主的外交、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已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除维和任务外,中国维和官兵还在刚果(金)、南苏丹等国参与人道主义救援和战后重建工作,并向一些国家的民众传授农业种植技术”可慨括出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且在维和之外,中国维和官兵还在刚果(金)、南苏丹等国参与人道主义救援和战后重建工作,并向一些国家的民众传授农业种植技术,这说明中国失败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力量,C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中国积极参加维和行动不等于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愈演愈烈,两者不是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出中国积极参与维和,排除D项。故选:C。
9.答案: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