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4.3.4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一、单选题
(2022·北部湾) “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废弃纸箱属于( )
A. B. C. D.
2. 实行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有( )
①减少环境污染②增强环保意识③增加生活成本④资源循环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垃圾减量化处理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从而达到减量的目的。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1.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有利于变废为宝、节省土地,如废弃纸箱属于可回收垃圾,可以再次使用,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2.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效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①②④正确、③错误,“实行生活 .垃圾分类”不会增加生活成本。故选B。
3.(2022·牡丹江)北京冬奥会力争“碳中和”,组委会采取的措施有( )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③使用一次性餐具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使用太阳能照明是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①正确;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②错误;③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③错误;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节省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④正确;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2·广东)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火”,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下图为北京冬奥会点火仪式场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采用“一缕火苗”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火炬成本 B.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C.避免引发火灾 D.美化火炬造型
5. 北京冬奥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 ②提高国际影响力 ③促进文化交流 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4.B
5.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和半湿润区,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便利,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4.读材料:“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火”,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B正确,ACD不正确。故根据题意选B。
5.北京冬奥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能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提升我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各国和我国的文化交流;但会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故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故答案为:A。
(2022·晋中) 快递行业既方便了生活,也容易等来一些问题。端午节期间,全国快递包裹达9.4亿件,某快递公司将一批粽子从太原市运至晋中市爱心养老院。下图为快递派送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快递粽子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 B.铁路 C.公路 D.水路
7. 快递需要大量的纸盒、纸箱,生产纸盒、纸箱的原材料主要来自(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海洋资源 D.土地资源
8. 随意丢弃使用过的纸盒、纸箱造成了资源浪费,倡导大家将其投放至( )
A.有害垃圾箱 B.厨余垃圾箱
C.其它垃圾箱 D.可回收垃圾箱
【答案】6.C
7.A
8.D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1)各种运输方式中,运量最大,运价最低,速度最慢的是水路运输,速度最快,运价最高的是航空运输,灵活性最强的是公路运输,运输量大,价格低的是铁路运输,连续性强,受恶劣天气影响最小的是管道运输。
(2)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6.由题干可知,某快递公司将一批粽子从太原市运至晋中市爱心养老院为省内运输,距离较短,适宜选择公路运输,故C正确;航空适宜远距离的和紧急货物运输,故A错误;铁路、水路适宜远距离的笨重货物运输,故BD错误。故答案为:C。
7.快递需要大量的纸盒、纸箱,生产纸盒、纸箱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森林资源,属于生物资源,故A正确。故排除BCD,故答案为:A。
8.随意丢弃使用过的纸盒、纸箱造成了资源浪费,纸制品可以重复使用,倡导大家将其投放至可回收垃圾箱,故D正确;纸制品不属于有害垃圾箱、厨余垃圾箱、可以回收不属于其它垃圾,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
9.(2022·泰安)我们共有一个地球,“碳中和”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应该做到( )
①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②节约用电,节约用水③炭薪毁林,尽情烧烤④提倡步行,绿色出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为“碳中和”做到的有: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电、节约用水;提倡步行、绿色出行等;炭薪毁林,尽情烧烤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022·株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在20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我间广生的二氧化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前主要是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表为部分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中国 10084576 6.7 日本 1168286 8.9
印度 2507558 1.6 美国 5282248 14.9
俄罗斯 1666526 10.6 德国 771772 8.2
10. 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 B.俄罗斯印度 C.美国日本 D.俄罗斯德国
11. 下列有利于达到碳中和的行为包括( )
①出门随手关灯 ②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
③多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A
11.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10.读图表可知,碳排放总量各国家排序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人均碳排放量各国家排序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中国、印度,故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故答案为:A。
11.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我们在生活中时刻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出门随手关灯减少了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了低碳生活的要求,故①④正确;人在运动时会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故不利于碳中和,故②错误;多使用一次性的餐具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更多的垃圾,不利于碳中和,故③错误。故答案为:D。
12.(2022·天水)从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角度看,下列做法应当提倡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B.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互赠贺卡表达情谊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角度看,下列做法应当提倡的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回收利用有用的资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废旧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互赠贺卡表达情谊会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022·邵阳) 碳中和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年度二氧化碳吸收固定总量相等,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碳回收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我国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森林和草地的“碳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森林、草地主要分布地区是( )
A.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 B.森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
C.草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D.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
14. 为实现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该( )
A.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B.禁止污染大气企业开设
C.净化江河湖海,减少水污染
D.大力发展农业,限制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发展
【答案】13.B
14.A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13.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半湿润、湿润地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14.为实现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目前,我国应该植树种草,绿化环境,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禁止污染大气企业开设太过于绝对,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减少水污染和大力发展农业对实现“碳中和”作用不大,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15.(2021·滨州)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B.严格限制煤炭的使用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排放吸收、减排
D.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
【答案】B
【知识点】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排放吸收、减排;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要合理利用煤炭,不能做到严格限制煤炭使用。
故答案为:B
【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021·长沙)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6.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17.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答案】16.A
17.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1)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实现碳中和的举措有:①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②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并严格执行重点行业、产品、设备等节能标准;③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优化运输结构;④进一步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沙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护等生态环境工程。
16.以上四种生活方式中,学生上学私家车接送是加大环境污染、浪费能源的做法,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而按需点餐光盘行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和节约纸张双面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故答案为:A。
17.由图示信息可知,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加大森林开采力度增加收入和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污染,实现碳中和,故答案为:C。
18.(2021·新疆)实行垃圾分类,既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空易拉罐应该投入到哪个垃圾箱中(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空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因此投入到可回收物中,A正确。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不符合题意,B错误。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不符合题意,C错误。其他垃圾(上海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
19.(2021·常州)下列生活行为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
A.电器不用时待机延长寿命 B.出门开车提高办事效率
C.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电器不用时应关闭电源,A错误。出门开车增加碳排放,不利于节能、环保,B错误。一次性塑料袋不易降解,C错误。垃圾分类回收符合“绿色、节能、低碳”,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 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选择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选择。
20.(2020·铁岭)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坚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
C.在家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方便
D.双面打印,节约张纸,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选项中,坚持一水多用、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双面打印,节约张纸,符合“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符合建设美丽家园的有力措施。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约资源,不可取,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纸巾,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等。
21.(2020·长沙)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倡导个人参与。下列行为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是( )
A.公交出行 B.节约水电
C.垃圾分类 D.使用一次性饭盒
【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绿色出行,外出选择公共交自行车或者步行;勤俭节约,人离灯熄节约用电、循环利用水资源;废旧利用,垃圾做到分类处理、再生利用不浪费;ABC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不符合题意。使用一次性饭盒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节约资源的具体措施有: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提倡步行,骑单车;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双面使用纸张;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随手关闭水龙头; 一水多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绝过分包装等。
22.(2020·黑龙江)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行为是( )
A.节日向朋友邮寄纸质贺卡
B.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
C.注意卫生,使用一次性筷子
D.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节日向朋友邮寄纸质贺卡、注意卫生,使用一次性筷子都会间接破坏森林资源,不属于低碳生活的行为,AC错;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会污染环境,也不属于低碳生活的行为,B错;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人走灯熄属于低碳生活的行为,D对,ABC错。故答案为:D。
【点评】低碳出行是一种降低“碳”的出行方式,即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这种出行方式环境影响最小,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如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23.(2019·云南)从自然资源利用上来看,分类投放垃圾、废物回收利用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污染 B.降低成本 C.节约资源 D.提高效益
【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从自然资源利用上看,“垃圾回收,废物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节约资源的具体措施有:
1使用布袋;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3提倡步行,骑单车;4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5双面使用纸张;6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7随手关闭水龙头;8 一水多用;9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0拒绝过分包装等。
24.(2019·百色)近日,广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桂在行动”活动。不属于此活动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节约、保护自然资源 B.明显增加民众经济收入
C.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D.促进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广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行动有利于节约、保护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从而促进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垃圾分类回收与明显增加民众的经济收入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25.(2019·山西)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绿色生活”是以园艺为媒介,引领人们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美丽家园”就是要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生活中的行为,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上学乘坐私家车 B.少用一次性物品
C.同学互赠生日卡 D.购物多用塑料袋
(2)建设“美丽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 B.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C.围湖造田,发展种植业 D.城市建设,重高楼轻绿地
【答案】(1)B
(2)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少用一次性物品,能减少森林的砍伐,符合“绿色生活”理念;其余选项则不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
(2)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有义务、更有责任为建设美丽家园而作出努力。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措施,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做法不利于建设“美丽家园”。
故答案为:(1)B;(2)B;
【点评】绿色生活具体措施有:
1使用布袋;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3提倡步行,骑单车;4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5双面使用纸张;6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7随手关闭水龙头;8 一水多用;9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0拒绝过分包装等。
26.(2019·达州)针对我国人口多、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 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
A.在家里常使用一次性碗筷
B.坚持一水多用
C.出行时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节约每一张纸
【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分析】各选项中,坚持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出行时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轻大气污染,节约每一张纸可以保护森林资源这些都是符合“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符合建设美丽家园的有力措施。而在家里常使用一次性碗筷会浪费木材,不符合 “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
故答案为:A。
【点评】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7.(2019·邵阳)“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期间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及多个国内省、自治区参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积极承办世界园博会,体现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 )
A.全国政治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2)“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少用洗涤剂,防止水污染 B.超市购物,自备环保袋
C.少开私家车,绿色出行 D.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木筷
【答案】(1)C
(2)D
【知识点】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交通中心、教育中心、科研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市积极承办世界园博会,体现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国际交往中心;C符合题意。(2)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不符合“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理念;其它选项符合;D符合题意。
【点评】(1)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也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28.(2019·海南)海南省政府于2019年3月5目最终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是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柴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增加汽、柴油销售量 B.减轻大气污染
C.增加非可再生能源使用 D.减少清洁能源使用
(2)结合下图分析,若现阶段我国大量利用农产品发酵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作为汽车燃料,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A.緩解土地荒漠化 B.使全球气温升高
C.减轻耕地压力 D.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答案】(1)B
(2)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由题中关键词“新能源”可知,新能源相比较传统能源主要的优点是能减少燃油量,较清洁污染小,故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故选:B。(2)乙醇的原料是粮食,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大量用粮食来生产乙醇,导致粮食的短缺;故选:D。
【点评】(1)常规能源是指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能,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主要能源。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等。
(2)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9.(2019·天水)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低碳发展。下列做法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A.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B.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C.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以上四种做法,家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即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做法太绝对,故B符合题意;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私家车,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故C不符合题意;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节约了电能。
故答案为:B。
【点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0.(2019·长沙)长沙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城市之一,2019年将实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100%覆盖,生活垃圾中属于可回收的是( )
A.纸盒 B.渣土 C.烟灰 D.骨头
【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在这四种垃圾中,纸盒属于可回收的,可以再利用。
故答案为:A。
【点评】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在生活中我们要节约利用有限的资源,变废为宝。
31.(2019·烟台)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行为与此主题不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由题意可知,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A、垃圾分类投放,保护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美化空气,美化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C、常流水,浪费水资源,故C符合题意;D、绿色出行,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自觉树立节水意识,使用节水龙头并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的习惯;企业生产要实行节能减排,利用先进技术,循环用水,防止水污染;政府要大力宣传,积极倡导,建立全民节水意识,建立建全相关法律以及各种赏罚制度。
32.(2018·益阳)2018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将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期限。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 )
A.节能减排 B.方便出行 C.资源共享 D.促进消费
【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节能减排,传统汽车损耗能源越来越大,不是方便出行、资源共享和促进消费。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生活中的地理常识,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生要主要观察思考,节能减排是目前大众的一种消费趋势,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33.(2018·湘西)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没有足够的资源作基础,加快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们 必须重视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石油 D.地热能
【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没有足够的资源作基础,加快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以上四种能源中,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属于新能源,石油属于常规能源。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社会生活地理,石油、天然气、煤炭都属于传统能源。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4.3.4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一、单选题
(2022·北部湾) “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废弃纸箱属于( )
A. B. C. D.
2. 实行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有( )
①减少环境污染②增强环保意识③增加生活成本④资源循环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2·牡丹江)北京冬奥会力争“碳中和”,组委会采取的措施有( )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③使用一次性餐具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022·广东)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火”,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下图为北京冬奥会点火仪式场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采用“一缕火苗”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火炬成本 B.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C.避免引发火灾 D.美化火炬造型
5. 北京冬奥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 ②提高国际影响力 ③促进文化交流 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2·晋中) 快递行业既方便了生活,也容易等来一些问题。端午节期间,全国快递包裹达9.4亿件,某快递公司将一批粽子从太原市运至晋中市爱心养老院。下图为快递派送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快递粽子最恰当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 B.铁路 C.公路 D.水路
7. 快递需要大量的纸盒、纸箱,生产纸盒、纸箱的原材料主要来自(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海洋资源 D.土地资源
8. 随意丢弃使用过的纸盒、纸箱造成了资源浪费,倡导大家将其投放至( )
A.有害垃圾箱 B.厨余垃圾箱
C.其它垃圾箱 D.可回收垃圾箱
9.(2022·泰安)我们共有一个地球,“碳中和”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应该做到( )
①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②节约用电,节约用水③炭薪毁林,尽情烧烤④提倡步行,绿色出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株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在20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我间广生的二氧化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前主要是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表为部分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中国 10084576 6.7 日本 1168286 8.9
印度 2507558 1.6 美国 5282248 14.9
俄罗斯 1666526 10.6 德国 771772 8.2
10. 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 B.俄罗斯印度 C.美国日本 D.俄罗斯德国
11. 下列有利于达到碳中和的行为包括( )
①出门随手关灯 ②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
③多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2·天水)从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角度看,下列做法应当提倡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B.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互赠贺卡表达情谊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022·邵阳) 碳中和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年度二氧化碳吸收固定总量相等,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碳回收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我国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森林和草地的“碳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森林、草地主要分布地区是( )
A.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 B.森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
C.草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D.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
14. 为实现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该( )
A.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B.禁止污染大气企业开设
C.净化江河湖海,减少水污染
D.大力发展农业,限制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发展
15.(2021·滨州)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B.严格限制煤炭的使用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排放吸收、减排
D.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
(2021·长沙)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6.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17.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18.(2021·新疆)实行垃圾分类,既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空易拉罐应该投入到哪个垃圾箱中( )
A. B.
C. D.
19.(2021·常州)下列生活行为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
A.电器不用时待机延长寿命 B.出门开车提高办事效率
C.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20.(2020·铁岭)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坚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
C.在家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方便
D.双面打印,节约张纸,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21.(2020·长沙)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倡导个人参与。下列行为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是( )
A.公交出行 B.节约水电
C.垃圾分类 D.使用一次性饭盒
22.(2020·黑龙江)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行为是( )
A.节日向朋友邮寄纸质贺卡
B.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
C.注意卫生,使用一次性筷子
D.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23.(2019·云南)从自然资源利用上来看,分类投放垃圾、废物回收利用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污染 B.降低成本 C.节约资源 D.提高效益
24.(2019·百色)近日,广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桂在行动”活动。不属于此活动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节约、保护自然资源 B.明显增加民众经济收入
C.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D.促进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25.(2019·山西)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绿色生活”是以园艺为媒介,引领人们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美丽家园”就是要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生活中的行为,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上学乘坐私家车 B.少用一次性物品
C.同学互赠生日卡 D.购物多用塑料袋
(2)建设“美丽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 B.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C.围湖造田,发展种植业 D.城市建设,重高楼轻绿地
26.(2019·达州)针对我国人口多、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 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
A.在家里常使用一次性碗筷
B.坚持一水多用
C.出行时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节约每一张纸
27.(2019·邵阳)“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期间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及多个国内省、自治区参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积极承办世界园博会,体现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 )
A.全国政治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2)“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少用洗涤剂,防止水污染 B.超市购物,自备环保袋
C.少开私家车,绿色出行 D.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木筷
28.(2019·海南)海南省政府于2019年3月5目最终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是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柴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增加汽、柴油销售量 B.减轻大气污染
C.增加非可再生能源使用 D.减少清洁能源使用
(2)结合下图分析,若现阶段我国大量利用农产品发酵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作为汽车燃料,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A.緩解土地荒漠化 B.使全球气温升高
C.减轻耕地压力 D.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29.(2019·天水)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低碳发展。下列做法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A.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B.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C.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30.(2019·长沙)长沙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城市之一,2019年将实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100%覆盖,生活垃圾中属于可回收的是( )
A.纸盒 B.渣土 C.烟灰 D.骨头
31.(2019·烟台)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行为与此主题不符的是( )
A. B.
C. D.
32.(2018·益阳)2018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将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期限。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 )
A.节能减排 B.方便出行 C.资源共享 D.促进消费
33.(2018·湘西)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没有足够的资源作基础,加快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们 必须重视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石油 D.地热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垃圾减量化处理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从而达到减量的目的。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1.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有利于变废为宝、节省土地,如废弃纸箱属于可回收垃圾,可以再次使用,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2.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效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①②④正确、③错误,“实行生活 .垃圾分类”不会增加生活成本。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使用太阳能照明是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①正确;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②错误;③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③错误;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节省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④正确;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答案】4.B
5.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和半湿润区,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便利,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4.读材料:“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火”,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B正确,ACD不正确。故根据题意选B。
5.北京冬奥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能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提升我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各国和我国的文化交流;但会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故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6.C
7.A
8.D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1)各种运输方式中,运量最大,运价最低,速度最慢的是水路运输,速度最快,运价最高的是航空运输,灵活性最强的是公路运输,运输量大,价格低的是铁路运输,连续性强,受恶劣天气影响最小的是管道运输。
(2)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6.由题干可知,某快递公司将一批粽子从太原市运至晋中市爱心养老院为省内运输,距离较短,适宜选择公路运输,故C正确;航空适宜远距离的和紧急货物运输,故A错误;铁路、水路适宜远距离的笨重货物运输,故BD错误。故答案为:C。
7.快递需要大量的纸盒、纸箱,生产纸盒、纸箱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森林资源,属于生物资源,故A正确。故排除BCD,故答案为:A。
8.随意丢弃使用过的纸盒、纸箱造成了资源浪费,纸制品可以重复使用,倡导大家将其投放至可回收垃圾箱,故D正确;纸制品不属于有害垃圾箱、厨余垃圾箱、可以回收不属于其它垃圾,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为“碳中和”做到的有: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电、节约用水;提倡步行、绿色出行等;炭薪毁林,尽情烧烤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答案】10.A
11.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10.读图表可知,碳排放总量各国家排序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人均碳排放量各国家排序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中国、印度,故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故答案为:A。
11.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我们在生活中时刻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出门随手关灯减少了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了低碳生活的要求,故①④正确;人在运动时会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故不利于碳中和,故②错误;多使用一次性的餐具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更多的垃圾,不利于碳中和,故③错误。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角度看,下列做法应当提倡的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回收利用有用的资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废旧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互赠贺卡表达情谊会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答案】13.B
14.A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13.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半湿润、湿润地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14.为实现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目前,我国应该植树种草,绿化环境,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禁止污染大气企业开设太过于绝对,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减少水污染和大力发展农业对实现“碳中和”作用不大,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排放吸收、减排;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要合理利用煤炭,不能做到严格限制煤炭使用。
故答案为:B
【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答案】16.A
17.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1)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实现碳中和的举措有:①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②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并严格执行重点行业、产品、设备等节能标准;③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优化运输结构;④进一步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沙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护等生态环境工程。
16.以上四种生活方式中,学生上学私家车接送是加大环境污染、浪费能源的做法,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而按需点餐光盘行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和节约纸张双面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故答案为:A。
17.由图示信息可知,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加大森林开采力度增加收入和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污染,实现碳中和,故答案为:C。
18.【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空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因此投入到可回收物中,A正确。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不符合题意,B错误。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不符合题意,C错误。其他垃圾(上海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
19.【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电器不用时应关闭电源,A错误。出门开车增加碳排放,不利于节能、环保,B错误。一次性塑料袋不易降解,C错误。垃圾分类回收符合“绿色、节能、低碳”,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 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选择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选择。
20.【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选项中,坚持一水多用、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双面打印,节约张纸,符合“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符合建设美丽家园的有力措施。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约资源,不可取,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纸巾,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等。
21.【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绿色出行,外出选择公共交自行车或者步行;勤俭节约,人离灯熄节约用电、循环利用水资源;废旧利用,垃圾做到分类处理、再生利用不浪费;ABC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不符合题意。使用一次性饭盒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理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节约资源的具体措施有: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提倡步行,骑单车;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双面使用纸张;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随手关闭水龙头; 一水多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绝过分包装等。
22.【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节日向朋友邮寄纸质贺卡、注意卫生,使用一次性筷子都会间接破坏森林资源,不属于低碳生活的行为,AC错;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会污染环境,也不属于低碳生活的行为,B错;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人走灯熄属于低碳生活的行为,D对,ABC错。故答案为:D。
【点评】低碳出行是一种降低“碳”的出行方式,即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这种出行方式环境影响最小,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如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23.【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从自然资源利用上看,“垃圾回收,废物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节约资源的具体措施有:
1使用布袋;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3提倡步行,骑单车;4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5双面使用纸张;6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7随手关闭水龙头;8 一水多用;9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0拒绝过分包装等。
24.【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广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行动有利于节约、保护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从而促进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垃圾分类回收与明显增加民众的经济收入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25.【答案】(1)B
(2)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少用一次性物品,能减少森林的砍伐,符合“绿色生活”理念;其余选项则不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
(2)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有义务、更有责任为建设美丽家园而作出努力。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措施,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做法不利于建设“美丽家园”。
故答案为:(1)B;(2)B;
【点评】绿色生活具体措施有:
1使用布袋;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3提倡步行,骑单车;4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5双面使用纸张;6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7随手关闭水龙头;8 一水多用;9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0拒绝过分包装等。
26.【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分析】各选项中,坚持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出行时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轻大气污染,节约每一张纸可以保护森林资源这些都是符合“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符合建设美丽家园的有力措施。而在家里常使用一次性碗筷会浪费木材,不符合 “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
故答案为:A。
【点评】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7.【答案】(1)C
(2)D
【知识点】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交通中心、教育中心、科研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市积极承办世界园博会,体现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国际交往中心;C符合题意。(2)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不符合“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理念;其它选项符合;D符合题意。
【点评】(1)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也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28.【答案】(1)B
(2)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由题中关键词“新能源”可知,新能源相比较传统能源主要的优点是能减少燃油量,较清洁污染小,故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故选:B。(2)乙醇的原料是粮食,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大量用粮食来生产乙醇,导致粮食的短缺;故选:D。
【点评】(1)常规能源是指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能,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主要能源。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等。
(2)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9.【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以上四种做法,家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即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做法太绝对,故B符合题意;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私家车,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故C不符合题意;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节约了电能。
故答案为:B。
【点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0.【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在这四种垃圾中,纸盒属于可回收的,可以再利用。
故答案为:A。
【点评】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在生活中我们要节约利用有限的资源,变废为宝。
31.【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由题意可知,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A、垃圾分类投放,保护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美化空气,美化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C、常流水,浪费水资源,故C符合题意;D、绿色出行,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自觉树立节水意识,使用节水龙头并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的习惯;企业生产要实行节能减排,利用先进技术,循环用水,防止水污染;政府要大力宣传,积极倡导,建立全民节水意识,建立建全相关法律以及各种赏罚制度。
32.【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节能减排,传统汽车损耗能源越来越大,不是方便出行、资源共享和促进消费。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生活中的地理常识,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生要主要观察思考,节能减排是目前大众的一种消费趋势,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33.【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没有足够的资源作基础,加快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以上四种能源中,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属于新能源,石油属于常规能源。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社会生活地理,石油、天然气、煤炭都属于传统能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