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3 13:53:43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五课
青铜器与
甲骨文
青铜器
第一章
自主阅读教材25-26页了解何为青铜器
青铜器:用青铜制造的器物。青铜,是铜与其他化学元索的合金,古代又称金或吉金。中国古代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从夏商周直至秦汉这段时期,时间跨度为2000年左右。青铜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部话生生的史书”。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发展:
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
盛行: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2.商周青铜器的制作
金有六齐(剂)。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周礼 考工记》
请同学根据材料,同桌之间议一议青铜钺的制作步骤。
1.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 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打破模型进行 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泥范铸造法
第一步是要对矿石进行熔炼。
第二步具体铸造青铜器的过程:
1.制模 2.翻外范 3.制内范4.合范 5.浇注6.打磨修整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斧钺


编钟
①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3.青铜器的特点
从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中你能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秩序?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青铜器的特点
四羊方尊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
卷角羊
羊的前腿
“尊”是一种盛酒的用于祭祀的礼器, 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器。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
司母戊鼎
重832.84千克
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铸造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②制作工艺高超
③规模大
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
铜人头像
青铜纵目面具
独特的三星堆文化
3.青铜器的特点
④造型独特
甲骨文
第二章
右图是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同学们知道它是哪一种文字吗?观察图片,看看这种文字是刻写在哪上面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
龟甲
兽骨
甲骨文
发现情况:
记载内容:
发现意义:
名称来历 :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文,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王懿荣
猜猜甲骨文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齿 月 雨
上 下 本
明 从 涉
盂 酒 柄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甲骨文造字特点
甲骨文的价值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界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契形文字和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都已失传,因而也导致他们文明的一度中断。只有以甲骨文所代表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并对周边国家(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比较成熟
一脉相承
影响周边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刚柔并济、骨力追风的线条勾勒出殷商时代的包罗万象; 古今相通,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使得殷商文明成为华夏信史。
藏技于器,藏史于器,藏礼于器是殷商文明对青铜的 馈赠,殷商因青铜而绚烂,青铜因殷商而赋予生命。
甲骨文、青铜器,原始宗教情感加上沉着、坚实、稳定的造型,造 就了“如火烈烈”的殷商时代,祖先们正是这样筚路蓝缕、 铿锵有力地锻造出了中华之魂,中华文明继而延绵不绝,亘古长青!
结束语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繁荣于商周时期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
龟甲、兽骨上
内容十分丰富
最早、体系较完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沿用至今
课堂小结
1.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右图的展品出自中国
古代的( )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许多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这些龙骨上面刻写符号,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3.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4.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这反映了我国的铜器早在什么时期就已出现( )
A.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