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 苏 轼【注】 ①漏断:漏壶里水滴光了,指深夜。漏壶,古时用水计时的器具。②幽人:指下句的“孤鸿”。③缥缈:高远貌。④省:了解、明白。
【鉴赏提示】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当时苏轼谪居黄州。作者以孤鸿为喻,表示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答案】 (1)tà (2)cù (3)zhēnɡ (4)zhuó (5)sǒnɡ (6)hái (7)shàn (8)bí qí (9)chóu chú (10)zhuì (11)jiàn (12)xīn (13)lǐ (14)jiè (15)yǎo (16)nà (17)cù (18)miù (19)tuán (20)lénɡ【答案】 jiān中间/jiàn间或 tà朱拓/tuò开拓 niù执拗/ào拗口 ɡēnɡ更事/ɡènɡ更加 zhēnɡ新正/zhènɡ正常 shé折耗/zhē折腾/zhé折算【答案】 形骸/惊骇 熙熙攘攘/大快朵颐 收敛/装殓 和蔼/烟霭 迟钝/混沌 寒暄/渲染 悚然/竦身 谬论/绸缪4.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
(1)究竟·毕竟
A.科萨重新拾起大连队的教鞭还不到10天,然而留给他了解和熟悉球队的时间却屈指可数,________距离中超第二阶段开幕只有短短两周的时间。
B.每当我回到家中,想到先生对我的呵护和关爱,我就感到十分愧疚,我________该如何面对他呢?(2)惊奇·惊异
A.翻开欧洲杯焦黄的历史记录,你会________的发现, 在以往12届欧洲杯中,四强球队往往被东道主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上届葡萄牙还打入了决赛。
B.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两枚金牌的“蛙王”在6月8日于东京辰已游泳馆进行的日本游泳公开赛上将男子200米蛙泳的纪录提高了令人________的0.99秒。(3)朦胧·曚昽
A.有人这样描述乡村的日出过程:天________的有点让人难以捉摸。薄薄的晨雾像缕缕轻纱,在半山腰缭绕着,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B.它们是一片________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解析】 (1)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2)两词都是形容词,都有感到奇怪的意思。“惊奇”表示对某些特殊的少见的事物感到奇怪,觉得难以理解。“惊异”是对异乎寻常的重要事物感到奇怪,多用于书面语言。(3)“曚昽”指日光不明。“朦胧”指不清楚、模糊,使用范围较广。
【答案】 (1)A.毕竟 B.究竟 (2)A.惊奇 B.惊异 (3)A.曚昽 B.朦胧5.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后名________。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1919~1922)、《________》(1924~1926)、《________》(1922~1935),散文集《________》(1928年写成,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_》(1927),杂文集《且介亭杂文》(1934~1936)、《坟》(1907~1925)、《二心集》(1930)、《而已集》(1927)、《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南腔北调集》(1932~1933)等,并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________》、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________》等作品。
【答案】 周樟寿 豫才 树人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死魂灵 毁灭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2.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明确: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3.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择其要板书)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4.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明确: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讨论中注意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思考和练习”的三个句子) 5.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付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明确: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6.比较几次肖像描写,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明确: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7.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8.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1.小说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________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先写结局再叙述经历是倒叙。
【答案】 倒叙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欢呼祝福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2.小说中几次写到“祝福”的情景?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小说标题的含义。
【答案】 小说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仅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第三次是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的景象。作者用“祝福”为题,意在反讽。鲁镇家家“祝福”,“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与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完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________(寂静 沉寂)。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________(寂静 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________(奇怪 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________(舒畅 舒适)起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②3.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答案】 寂静 沉寂 怪讶 舒畅4.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活得有趣”是指活得滋润,有情趣。这种生活是典型的悠闲阶级的生活,谁有空闲?只能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诸如鲁四老爷之流。
【答案】 D5.雪花本无声,作者却说它“似乎瑟瑟有声”,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景物描写在营造氛围和刻画形象所起作用的角度答题。
【答案】 反衬周围环境的沉寂,烘托“我”的内心活动。6.画线句②有何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句子的意思要结合主题来回答。
【答案】 封建社会的“神”永远是站在富人一边的,它带给穷人的永远是无尽的苦难;富人们欢乐的祝福掩盖了穷人的斑斑血泪和垂死挣扎。含蓄而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7.文中的“我”起什么作用?选出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我”即是作者鲁迅,通过写自己的一段经历、见闻,使故事真实可信。
B.“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连起来的。C.“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是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尚未找到出路,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D.“我”与《一件小事》中的“我”、《一个人的遭遇》中的“我”一样,都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主要人物。【解析】 A项,“我”不是鲁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C项,“我”是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不是作者批判的对象。D项,“我”只是线索人物,不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主要人物。
【答案】 B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