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玉楼春
□ 宋 祁
【注】 ①彀绉:即皱纱,用来比喻水的波纹。②闹:热闹、浓盛。③浮生:飘浮无定的短暂的人生。“浮生若梦”,是古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一种消极的人生观。④肯爱千金轻一笑:怎么肯爱惜金钱财富而轻视欢乐的生活。【鉴赏提示】 宋祁 (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湖北安陆县)人,后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宋仁宗天圣二年举进士,曾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累迁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他的诗词多写个人生活,题材较窄。其词语言工丽,善炼字句,活泼生动,意切境新。这首词是一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尤为人津津乐道。上片是写景,下片由写景转人抒情。【答案】 (1)xiè (2)xiànɡ mò (3)xū (4)fó (5)tāo (6)jiā【答案】 (1)回头看,动词 / 看望,拜访,动词 / 反而、难道,表反问(2)阳光,名词 / 山的南面,名词(3)似,像,动词 / 及,比得上,动词【答案】 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5.文言句式。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被动句,“被”字表示被动。(2)倒装句,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3)倒装句,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6.文学常识填空。
辛弃疾(1140~1207),山东历城人,______宋词人,字______,号______。与______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__________”。其词意境雄放阔大,气魄宏伟,沉郁顿挫,豪迈非凡。内容多为抒发抗敌救国的爱国热情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之作,我们曾学过一首反映他梦回沙场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南 幼安 稼轩 苏轼 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名句名段填空。
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打风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一、谋篇立意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尽用人才的愤懑。 二、整体感知
上阕,即景生情,追怀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下阕,陈古警今,借刘义隆失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侘胄不应草率对敌用兵;借廉颇自况,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三、写作特点
1.围绕作品思想内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2、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这首词用了五个典故,请填出与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朝代及相关的诗句。
(1)人物:孙权 朝代: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物:______朝代:南朝
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刘义隆 朝代:______
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物:______朝代:______
相关诗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5)人物:______朝代:______
相关诗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案】 (1)三国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南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拓跋焘 北朝 (5)廉颇 战国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解析】 南宋时,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作者借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惨败的历史事实,咏叹近事,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需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
【答案】 D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凭吊雄踞东南的孙权、气吞中原的刘裕,作者的用意在于( )
A.歌颂历史上江东的英雄人物
B.感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足迹无处寻觅
C.追慕昔日的英雄,寄托自己壮志空怀的感情,感慨昏聩不振的南宋现状
D.颂扬历史上的英雄,抒发今不如昔的喟叹【解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不仅仅是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也是隐约地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更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答案】 C4.翻译下列句子。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2)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5. 问答: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试分析这里运用刘裕典故的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这首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2)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3)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北伐。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侘胄方面来理解。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