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 韦 庄
【注】 ①江南:长江以南地区。②“游人”句:是说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③画船:华美的船。全句说:躺在画船里听打在船篷上的雨声。④垆:酒店里摆酒坛子的地方。全句说:卖酒的少女像月亮一般美丽。⑤“皓腕”句:手腕像敷上了一层霜雪那样洁白。⑥须:会。断肠:形容极度伤心。【鉴赏提示】 这是韦庄避乱在南方时写的一首词,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未老莫还乡”两句,不是诗人不爱他的老家,而是为了说江南格外可爱。【答案】 (1)táo (2)lěi (3)fā (4)lǔ (5)ɡuān (6)huā
(7)jǐn (8)fà (9)lèi (10)lún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一尊还酹江月 ______通 ______________
【答案】 “尊”通“樽”,酒具【答案】 (1)说,讲,动词 / 道路,名词 / 风尚,名词 / 取道,动词 (2)地区、地域,此处指古战场赤壁,名词 / 诸侯国,名词 / 国都,名词【答案】 (1)长江 (2)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6.文言句式
(1)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2)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7.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______家。字______,号__________,与其父________其弟______合称“______”。苏轼诗文并举,成就颇高,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著名的诗歌有:《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答案】 书画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三苏 赤壁赋 赠刘景文8.名句名段填空。
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故国神游,____________,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强虏灰飞烟灭 多情应笑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一、作者简介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1岁时与其弟苏辙同榜进士,历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1079年6月被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审讯,史称“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精心著述。1084年旧党司马光执政,平步青云,后同旧党发生分歧,又遭诬告,被贬出京城,流放南方。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有“苏黄、欧苏、苏辛”之说。被贬黄州期间(1080~1084),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二、关于词牌、题目
词又称长短句、乐府、曲子词、诗余等。词牌只管格式(规定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单双调等),题目表明内容或范围。
“念奴娇”,一百字,又叫“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三、本词哪些地方体现了豪放的特征呢
明确:
1.背景壮阔,气势磅礴,纵横开合。
大江—赤壁 千古—三国 人物—周郎
我们可以想见在滚滚长江之上一位昂然独立,思接千载,俯首沉思,聚焦周郎的诗人形象。2.江山如画,充满阳刚之美。
(1)富有特色,是赤壁之景
“乱石”两句对偶,一仰视一俯视,一写山一写江。写山突出其奇峭高峻,写江突出其汹涌澎湃,给人不同寻常的雄奇之感。
“卷”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势,展现了赤壁江山的生动画面,可从而想见当年赤壁大战的壮观激烈。(2)富有动感,切怀古之情
“乱、穿、卷”写形,“惊、拍”写声,“雪”写色。这些景物写得有形有声有色,雄壮奇伟;更重要的是,这种写景与咏史、怀古与抒情之间,映衬烘托,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十分壮美的意境。这壮丽辉煌的历史,叱咤风云的英雄(周瑜),悲壮激愤的情怀(诗人自己壮志难酬),只有配上这雄壮奇伟的景致才相得益彰,人事与环境才显得和谐统一。3.人物奋发有为
“小乔”句写婚姻,更显年少英俊,奋发有为。
“羽扇”句写服饰,显其风度闲雅,从容不迫。
“谈笑”句写神态,显其韬略和战功,胸有成竹,指挥若定。4.抒情化悲愤为旷达
“人生如梦”虽不免消极,也只是一闪而过(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精神),下面的转语“一尊还酹江月”便冲破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正如《前赤壁赋》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对人生宇宙的朴素辨证思想,使作者得以自我排遣。四、内容探究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2.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峻。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3.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业,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僧人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0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解析】 注意这里的“风流”是指文采业绩。
【答案】 (1)冲洗 (2)有功绩的而又有文采 (3)说2.“卷起千堆雪”这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通感
【解析】 此句只出现了喻体,运用了借喻,没用通感。
【答案】 C3.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直冲云天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解析】 C项,“卷”字是实写浪花,不是拟人修辞格。
【答案】 C4.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解析】 A项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的作品。B、C、D三项从词的风格上看,都是婉约派的词作,它们分别是晏殊、柳永、李清照的作品。
【答案】 A5.本词描绘了哪些赤壁景观?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要抓住展现景物的词语—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等,并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答案】 作者描写了东流的大江、阔大的故垒、直插云天的峭壁、汹涌的波涛,这些景物雄浑壮观,变化宏大,构成了一幅奇险雄伟的图画。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几句写周瑜为什么却提到小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读诗词要结合诗词的背景来理解词句的微言大义。
【答案】 这几句写周瑜当年风流俊雅,奋发有为,艺术地以“小乔”来映衬周瑜,让美人衬英雄,英雄更出色。小乔之姐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与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7.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间如梦的感慨,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因而不能单纯地理解。
【答案】 壮丽的江山和英雄人物,激起作者豪迈奋发的感情。不过想起自己的人生毫无建业,前途渺茫,作者因而自叹人间如梦。8.苏东坡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个譬喻鲜明地表明了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请你以这首词的上阕为例,谈谈作者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表现豪放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注意首先看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抒发了哪些情感,从这些具体内容来分析。
【答案】 这首词从滚滚东去的长江起笔,把大江的汹涌奔腾和历史人物的气概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体现了词人站立江边凭吊古迹时激荡起伏的心情,气魄极大。“浪”“乱石”“惊涛”“雪”等雄奇壮阔的景物,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9.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象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主要起衬托作用。
【答案】 写赤壁雄奇惊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激烈,而这也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10.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周瑜作为歌咏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要联系周瑜的经历和作者的身世与当时的处境来考虑作答。
【答案】 因为在成功的英雄人物周瑜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同时用建功立业的周瑜和自己的待罪黄州人生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自然引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