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民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民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2 19:1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郑州市民高 2022-2023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卷面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
第 Ⅰ卷 (选择题 共 7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下图为“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 1~2 题。
1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 )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B .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
C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 .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地月系
2.作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从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角度出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 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A .①④
C .②③
B .①③
D .②④
(2022·北京西城区月考)下图 1 为“1900~2000 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图 2
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 3~4 题。
3 .太阳黑子出现在(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太阳内部
4 .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高一地理 第 1 页 共 10 页
A .1957 年 B .1975 年
C .1985 年 D .1995 年
下图示意太阳能“屋顶” 。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
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据此完成 5~7 题。
5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风的形成 B .岩浆喷发
C .生物的出现 D .海水蒸发
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太阳能屋顶可以美化环境
B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储量大
7 .正常年份上海“屋顶”太阳能发电量波动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022·北京第四十三中学期中)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
但外形、 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 。读图回答 8~9 题。
8 .鹦鹉螺( )
①出现在早古生代 ②出现在晚古生代 ③属于无脊椎动物 ④属于脊椎动物
A .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 .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 )
①特殊的生存环境 ②特殊的生物属性 ③出现的时期早 ④外形与习性稳定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高一地理 第 2 页 共 10 页
北京时间2020 年 5 月 6 日 21 时 53 分,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发生 7.2 级强震,震源深度 110 千米,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地球圈层结构
示意图” 。据此完成 10~11题。
10.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 波)和纵波(P 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 的变化是( )
A .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 .S 波完全消失,P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 .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 .P 波完全消失,S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1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 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 所说的“黄金 12 秒”,在这 12 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 12 秒”确定 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2.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 和二氧化碳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⑤大气中的水
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很少,但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⑤
C.①③ D.④⑤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 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据此完成 13~14 题。 13.根据积云形成条件和过程,分析积云多形成于大气 ( )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高一地理 第 3 页 共 10 页
14.下列符合形成积云的大气层的特征是 ( )
A 天气现象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 存在着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C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先减后增 D 存在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的紫外线
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 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
间后,两个塑料瓶中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数值呈现明显差异。据此完成 15~16 题。
天气状况:晴朗、微风
图 2
场地:学校操场
气温:22℃
时间 有土瓶 空瓶
16:08(开始) 31 ℃ 31 ℃
16:37(结束) 38 ℃ 32 ℃
1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A .大气升温靠太阳辐射加热 B .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 .晴朗天气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 D .土壤吸收大气辐射量较少
16.该实验与结论可用于解释( )
A .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在午后 B .不同纬度的气温存在差异
C .海陆风的形成 D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 17~18 题。
17.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8.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高一地理 第 4 页 共 10 页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风向示意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该风为热力环流的一部分。读图,
完成 19~21 题。
19.图示风向常出现在( )
A .北半球的白天 B .北半球的夜晚
C .南半球的白天 D .南半球的夜晚
20. 甲、乙两地此时( )
A . 甲地降水概率较大 B .乙地降水概率较大
C . 甲地气温较高 D .乙地气温较低
21.关于影响风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 .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且大小与地转偏向力相等
C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 .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读 2022 年 9 月 23 日某时亚洲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图4) 。完成22~23题。
图 4
22. 图中甲地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 东北风 C.西北风 D. 西南风
23. 图中广州与上海相比( )
A. 降水多 B.气压低 C. 风速小 D. 气温低
高一地理 第 5 页 共 10 页
下图表示甲、 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
24 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
A. 甲→丙→丁→ 乙→ 甲 B. 乙→ 甲→丁→丙→ 甲
C. 甲→ 乙→丙→丁→ 甲 D. 乙→丁→丙→ 甲→ 乙
25 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则甲为海洋
C.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则乙为山顶
D.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甲为郊区
下图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 26~27 题。
26.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 .d →b →c →d B .b →c →a →d
C .c →a →b →d D .d →a →b →c
27.水循环中的( )
A .a 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活动
B .b 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 .c 环节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D .d 环节为水汽输送
高一地理 第 6 页 共 10 页
读“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 28~29 题。
28.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9.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2022·福建宁德市期末)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 30~31 题。
30.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3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 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 .乙海区——盐度最高—— 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 .丙海区——盐度较低—— 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 .丁海区——盐度最低—— 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高一地理 第 7 页 共 10 页
读“波浪要素示意图” ,回答 32~33 题。
32.下列关于波浪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
A . 甲——波高 B .乙——波长
C .丙——波谷 D .丁——波峰
33.下列关于波浪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而言,夏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
B .波浪能一年四季都可利用
C .波浪能具有稳定的特点
D .波浪能比太阳能、风能都易开发
下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34~35 题。
34. 图中表示南半球寒流暖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5.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顺洋流③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
B.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高一地理 第 8 页 共 10 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30 分)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建筑物密度增大,沥青和水泥地面增加,绿树和水面减少,使地 表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 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季午后
东西方向气温分布示意图。
( 1)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4 分)
(2)该市政府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热岛环流角度分析是否合理?试说明 理由。(5 分)
(3)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合理性建议。(6 分)
高一地理 第 9 页 共 10 页
37.(2022·福建南平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每年大约有 400 座冰山被洋流带至纽芬兰岛附近的温 暖水域。早在 16 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
来形容。下图为纽芬兰岛位置和洋流示意图。
( 1)将大量冰山带至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洋流为____________(填“甲”或“乙”),该洋流 对沿岸地区的气候特征有什么影响?(5 分)
(2)运用洋流知识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6 分)
(3)若图中乙海区有一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指出洋流对该石油泄漏事件的影响。(4 分)
高一地理 第 10 页 共 10 页
郑州市民高 2022-2023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CBAAB
CBBBC
ADBAB
ACAAB
CBCCD
DCDCC
BCBCC
36 答案 (1) 西北风 东南风
(2)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 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3)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
生态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等。
37.答案 (1)甲,降低温度,减少降水。
(2)该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 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渔业 资源丰富。
(3)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