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测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0分)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线路全长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千米,设计的列车运行的最大速度为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千米”指的位移大小 B. 运动中的列车不可以作为参考系
C. “千米小时”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 D. 列车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很小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
A. 在第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 在第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 在前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 第秒末和第秒末的位置相同
年月日上午,厦门环东半程马拉松赛在厦门环厦门环东半马拉赛东海域浪漫线鸣枪起跑,赛事全程公里,其路线如图所示。来自江西的运动员彭建华最终以小时分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组冠军,创造了近年来国内男子半程马拉松赛最好成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午”指的是时间
B. “赛事全程公里”指的是运动员全程的位移
C. 研究运动员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D. 彭建华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蹦床是一项既好看又惊险的运动.如图所示,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的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是 ( )
A. B. C. D.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一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像描述了兔子和乌龟的比赛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兔子跑的路程比乌龟跑的路程长 B. 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次
C. 在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D. 时刻兔子和乌龟距离最远
下列实验过程中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正确步骤是( )
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关掉电源;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若干个点,如果数出个点,这些点划分出的间隔数是,由此计算出纸带从打下第个点到打下第个点的运动时间;把纸带装好;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个点到第个点的距离.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如图所示,将弹性小球以的速度从距地面处的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高的点时,向上的速度为,从到,小球共用时,则此过程中( )
A. 小球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
B. 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
C. 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
D. 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
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军事小分队进行军事行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
B. 甲、乙、丙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
C. 甲、乙、丙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相等
D. 甲、乙、丙三个分队运动的路程相等
一辆汽车正以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刹车后汽车轮胎在地面上划出一道长为的刹车痕迹,刹车过程所用时间为以行驶方向为正方向,关于汽车刹车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 汽车刹车过程的速度变化量为
C. 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D. 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反
年月,某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同学们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高一男子米比赛中,某同学以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则他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
B. 百米赛跑时,某同学用时,则他撞线时的速度大小为
C. 高一女子米年级纪录为,其中为时间间隔
D. 高一女子实心球年级纪录为,其中为实心球出手后的位移大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如图是特技跳伞运动员的空中造型图。当运动员们保持该造型向下落时,若其中某一位运动员以对面的运动员为参考系,则他自己的运动情况怎样?当他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一个篮球从高的篮筐上由静止开始下落,经落到水平地面上,速度,然后以反弹,经到达最高点,。已知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求:
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位移和路程、参考系、速度的理解;明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质点的概念,关键是明确其在曲线运动中的区别。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解答】
A.“千米”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
B.任何物体都可以看作参考系,运动中的列车也可以作为参考系,故B错误;
C.“千米小时”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C错误;
D.列车的速度很大,若加速时间很长,加速度可能很小,故D正确。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图象,要明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
A.内速度都为正,因此第末的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项错误;
B.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内图像的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因此第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变化,项错误;
C.前内的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即位移,项错误;
D.第末和第末的位移都为,因此这两个时刻质点处于同一位置,项正确.
3.【答案】
【解析】A.马拉松赛开始时间为上午这个指的是时刻,所以A错误;
B.赛事全程公里指的是运动员全程的路程,所以B错误;
C.运动员本身的大小与比赛全程的路程比较可忽略不计,可以看为质点,所以C正确;
D.初末位置的距离不知,位移大小也不知,所以平均速度不能求,能求的是平均速率,所以D错误;
故选C。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加速度的定义。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得平均加速度。
【解答】
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着网速度,弹回的速度,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平均加速度,即平均加速度大小为,故选项D正确.
5.【答案】
【解析】
【分析】
图像反映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两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结合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进行分析。
本题是对图像的考查,要知道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解答】
A.由位移时间图像可得,兔子跑的路程比乌龟跑的路程短,A错误;
B.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图线的交点即为相遇,则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次,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在时间里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大小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C错误;
D.由图像可知,时刻兔子和乌龟距离最远,D正确。
故选D。
6.【答案】
【解析】
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进行安装,即步骤;然后安装纸带即步骤;然后开始实验,要先启动电源,再拉动纸带,即进行步骤;然后关掉电源进行数据处理,即进行步骤;数据处理时先数出点数,再测量长度,即、故正确的步骤为,A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要求学生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熟知操作步骤。
7.【答案】
【解析】
【分析】明确物体运动过程,根据位移、速度变化量、平均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各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
本题考查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要注意明确各物理量均为矢量,所以在解题中一定要注意明确正方向,再根据正负来表示方向。
【解答】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从题中可以看出,小球的位移大小为,方向由点指向点,即竖直向下,故A正确;
B.速度的变化量等于末速度减初速度,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负号表示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即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
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小球的位移为,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小球的平均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由加速度公式知:,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上,故D错误。
故选:。
8.【答案】
【解析】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初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根据初末位置的距离比较位移的大小,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答】
、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小分队的运动轨迹不同,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但是初末位置相同,则位移相等,故AB正确;
C、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但是运动时间未知,则无法比较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甲乙丙运动轨迹的长度不同,则路程不同,故D错误。
9.【答案】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得,A错误;
速度变化量等于末速度减初速度,则汽车刹车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为,B正确;
根据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可得刹车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为,故C正确;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10.【答案】
【解析】
【分析】
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分析;撞线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时间间隔与时间轴上的一段相对应;位移为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解析的关键。
【解答】
A.由于运动场的跑道没有的直道,所以只是路程,位移小于,则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A正确;
B.没有说明百米赛跑时该同学的速率变化规律,故无法确定该同学撞线时的瞬时速率,B错误;
C.高一女子米年级纪录为,其中为时间段,即时间间隔,C正确;
D.实心球出手后的位移大小是从抛出时手的位置到落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而实心球的成绩是从地面上规定的起点到实心球的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二者不能等同,D错误。
11.【答案】若某一位运动员以对面的运动员为参考系,则他静止;他看到大地迎面而来,是以自己为参考系。
【解析】见答案
12.【答案】解: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为,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
全程的位移为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解;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解。
本题考查了加速度的定义式及平均速度,基础题,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