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故乡》 导学案
学法指导
1自查字词典,识记字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充分预习,学习小说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
4组内探讨,质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积累文中重点生字词
(3)把握全文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4)在人物的前后对比中探讨小说的主题
(5)体会景物描写、细节描写、议论在小说中的作用
(6)掌握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2.难点:
(1)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 (2)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中国人民陷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的痛苦深渊,致使广大农村日益凋敝,广大农民日趋破产。鲁迅于1919年12月回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家乡村镇的破败和农民、市民生活的痛苦和凄凉,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创作了这篇小说,后收在《呐喊》中。
一.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è( )然 sè( )索 xiāo ( )索 fèng xì( ) 鄙yí( ) 阴晦( ) 瓦楞( )猹( ) 胯下( ) 祭祀( ) 小毡帽( ) 秕谷( ) 鹁鸪( )( ) 獾猪( ) 颧骨( ) 伶仃( )( ) 髀( )潺潺( ) 寒噤( ) 惘( )然 栅( )栏
恣睢( )( )
(2)《故乡》一文的体裁是 ,其三要素是 、 、 。
(3)《故乡》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是我国著名的( )、( )、( )。
(4)本文以 为线索,按照 、 、 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见闻感受,着重塑造了 和 的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破产、生活困顿的社会现实。
二.合作探究
1.研读课文,合作交流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二
(3)研讨与练习四
三.当堂检测
1、先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用这种修辞手法造句。
(1)脸上虽然刻了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修辞( )
造句
(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修辞( )
造句
(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修辞( )
造句
(4)我有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发展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酸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修辞( )
造句
2、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年的故乡去。( )
(2)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仓皇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
(3)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乃至神奇。( )
拓展延伸
本文对少年闰土和杨二嫂的传神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的运用)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认真揣摩相关语段,然后写一段刻画人物的片断。(200字左右)
课堂小结:
通过本小说的学习,你掌握了阅读小说的那些技巧?你还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和困惑?请你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且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