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醉翁亭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5 22: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醉翁亭记
编制:何昌武
一、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美的语句。
2. 能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
3.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4.“乐”为主线,前后呼应,严谨的结构。
二、作者档案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三、背景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一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于这个时期。
四、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环滁( ) 琅琊( )( ) 林壑( ) 饮少辄( )醉 林霏( )开
岩穴暝( ) 晦( )明变化 伛偻( )( ) 酒洌( ) 山肴( )野蔌 ( ) 弈者胜( ) 觥( )筹交错 颓( )然 树林阴翳( )
2.朗读课文,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3.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五、课内交流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环滁( )林壑尤美( )山行六七里( ) 名之者谁( )饮少辄醉( )
故自号曰醉翁也( )(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寓之酒 ( )
林霏开( )( ) 岩穴暝 ( ) 晦明变化( ) 弈者胜 ( )
野芳发而幽香( )( ) 负者歌于途 ( ) 伛偻提携 ( )( )
临溪而渔( )酒洌 ( )前陈( )(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
觥筹交错( )( ) 颓然乎其间( ) 已而夕阳在山( )
阴翳( ) 游人去( ) 醒能述以文( ) 太守谓谁( )
2.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乐 山水之乐 ( )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
(2)秀 蔚然而深秀者 ( ) 佳木秀而繁阴 ( )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 ) 太守归而宾客从 ( )
(4)临 临于泉上 ( ) 临溪而渔 ( )
3.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1)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
名之者谁(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 ( )
(2)于
泻出于两峰之间 ( )临于泉上 ( )来饮于此( )行者休于树( )
(3)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里。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
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 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
①蔚然而深秀者( ) ②日出而林霏开( )
③临溪而渔 ( ) ④泉香而酒洌 ( )
⑤杂然而前陈者( ) ⑥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7)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8)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问题探究
(1)找出文中含有“乐”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2)课文第一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
(3)课文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用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依次概括出课文第三段描绘的四个场景。
(5)本文前两节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6)本文前呼后应,结构严谨,请举例说明这一写作特点。
(7)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8)概括文章的主题。
六、巩固反馈
1.按提示默写。
(1)描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语句是
(2)描写醉翁亭春夏之景的语句是
(3)人们常说“意在言外”,本文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4)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找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说出它们的意思。
(1) 意思:
(2) 意思:
(3) 意思:
(4) 意思:
3.根据本文及《桃花源记》的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太守为什么“醉”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7.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
(甲)环滁皆山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名之者谁 名 ( ) 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 )
③欧阳修谪滁州 谪 ( ) ④聊以志吾之乐尔 志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 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