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21: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理解主要概念 2.把握核心观点 3.厘清论述思路 4.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 5.体会论说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第2课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
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第4课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 义/柏拉图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结构、内容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 -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片面机械思想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其他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
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胡福明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经本人及相关人员多次修改,特别经胡耀邦审阅定稿,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标题,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
文章篇幅较长,全文6000余字。开头的一段,是文章的导语,主要是提出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现实必要性。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第二部分,论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三部分,论证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论证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总体写作特色
本文富于思辨性。文章谈实践检验真理的问题,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和革命领袖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极易陷入“经典不容置疑”的陷阱,但作者的论述极具思辨性,比如文章的第四部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强调了要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作者提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这些论述,是辩证思维的产物,更好地证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文章善 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证。文章的主题是树立真理的实践标准,否定“两个凡是”;谈论的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极为敏感。要想说服读者,论据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革命导师自身的实践,是能够说服人们的最好的材料。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优势
该文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表于《光明日报》,引发了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事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艰辛历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阶段显现出的不同特点;同时可以学习文章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的写作方法。
【学情整体分析】
学生对 于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文章了解不多,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但是在高一阶段的逻辑学单元学生对论证的方式有了系统的学习,因而,可以提醒学生研读文本,学习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在演绎推理中进--步学习论证的写作方法。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围绕问题 深人文本
问题驱动 迁移训练
研读文本 探究特色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把握本文的观点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体味本文的论证特点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策略设计
本篇教学设计先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深人探究理解文本,赏析文本的语言特征,学习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展开论述的方法以及理论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技巧。文章很长,有6000多字,除开头的引言外,全文由四大部分组成,我们分两大步骤完成:示范分析第一部分,同学们小组合作分析其他三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整合与语理、批判与发现、赏析与评价、意识与态度等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方法建议
自主赏析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整体感知,厘清文章论述思路,感受文本的思想力量。
难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解。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_________________
【本课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实】
语文核心素养和本课目标对照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与语感 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整合与语理 把握课文的行文思路
交流与语境 参与课堂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 直觉与灵感 比照阅读本单元作品,发现异同
联想与想象 实证与推理 学习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展开论述的方法及论证技巧
批判与发展 能根据实际问题情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验与感悟 多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欣赏与评价 文章的深度分析,如思路、语言、表现手法等
表现与创新 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写作角度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意识与态度 开阔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
选择与继承 包容与借鉴 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关注与参与 学习冲破思想束缚、解放思想的精神,正确认识、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七、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胡福明,男,1935年7 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 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 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主要作者。1982 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01 年退休。2018年12月,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1977年秋季,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多次修改后,1978 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导入语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同学们,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的试金石。同学们应该也注意到,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领导人经常会到全国各地,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科技、经济发展情况,关注民生,倾听民意。这些都是在践行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发表于《光明日报》上的评论员文章……
教学策略:教师设计课堂导语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文章的时代特色、历史地位,自然导入本课学习。导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交流与语境的学科素养。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多角度的导入素材和思路,可以提升学生交流与语境、欣赏与评价的核心素养,增强其信息提取和领会理解的能力。
教学精讲
步骤一、围绕问题,深入文本
1.第一部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找出表明作者观点和思路的主要句子。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概括这一部分的行文思路。
明确
提出论点“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来证明→以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来论证→以社会实践对马列主义思想路线的检验来论证→以社会实践对毛主席的思想路线的检验来论证。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明确
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中心论点。
2.第二部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找出表明作者观点和思路的主要句子。
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
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由什么来检验呢 只能用实践来检验。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2)概括这一部分的行文思路。
明确
提出这一部分的分论点“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批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的错误观点来论证→从批驳“四人帮”炮制的种种歪理邪说来论证→从正面阐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力量来源是实践来论证→从批驳“有的同志的担心”来论证→从新理论是否正确只能用实践来证明来论证→小结这一部分。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明确
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的角度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3.第三部分: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1)找出表明作者观点和思路的主要句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
革命导师这种尊重实践的严肃的科学态度,给我们极大的教育。
正是革命导师的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永葆其青春。
(2)概括这一部分的行文思路。
明确
提出这一部分的分论点“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列举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列举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的态度→正面分析革命导师的正确做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小结这一部分。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明确
从“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的角度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4.第四部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1)找出表明作者观点和思路的主要句子。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
凡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
“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
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2)概括这一部分的行文思路。
明确
提出这一部分的分论点“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
(3) 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明确
从不断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这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的角度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教学策略:本环节逐步厘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文章的观点对当时和当今思想的深远影响,提升学生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二、研读文本,探究特色
1.文章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
将立论和驳论结合起来。
文章首先确立了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革命导师树立了光辉榜样等方面展开论述,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富有说服力。这是立论。
在立论的过程中,又多处和驳论相结合。如反驳“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的观点,批驳“四人帮”炮制的种种歪理邪说,批驳“有的同志的担心”等,这样使文章的针对性更强,批判更有力。
2.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引用论证。文章大量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实践论》《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等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著中的著名论断,有的甚至标上了卷次和页码,以示严谨。引用论证准确、权威,具有毋庸置疑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文章以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提出太阳系学说等科学史上的事实以及革命导师的事例来论证论点,选例典型,说服力强。
(3)对比论证。文章将“四人帮”种种唯心主义谬论的失败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强大进行对比,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突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3.议论文的语言要讲究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等。本篇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试作具体分析。
明确
(1)准确性。文章遣词选句,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不夸张、不缩小。比如“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中,“不确定”是指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时间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时,对有些思想和理论还不能完全证明,对一些错误的思想也不能完全驳倒;“确定”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后的实践终究会驳倒错误的思想和理论。再比如反驳“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的观点时,通过问答的形式,从两个方面解答有的同志的疑惑,准确严密。
(2) 鲜明性。文章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时,旗帜鲜明,毫不模棱两可,使用了很多表达鲜明态度的词语来强调自己的观点。比如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唯一”一词,强调绝无仅有,说明“检验真理的标准”除了“实践”之外,别无其他。文章中这类表明鲜明态度的词语比比皆是,如“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中的“无数”“充分”,“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中的“凡是”“都”等。此外,文章中的词语还带有强烈的感彩,或褒或贬,爱憎分明。比如在批判“四人帮”的种种歪理邪说时,文中运用了“炮制”“伪造”“胡诌”“虚伪”等词语,唾弃、鄙夷之情溢于言表;“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充满了对革命导师的崇敬之情。
(3)形象性。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章在批判“四人帮”的种种歪理邪说时,用“五花八门”形容他们的谬论,用“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比喻他们理论的失败,用“自吹自擂”描写他们不遗余力地宣扬他们谬论的丑态。这些语言生动形象,感彩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四人帮”的鄙夷、唾弃,使文章说理免于枯燥、抽象。文章结尾强调新时期的任务,“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躺着”“宰割”“裁剪”等词语生动形象,是对脱离实践、故步自封、思想僵化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的辛辣讽刺。
(4)思辨性。作者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不主观武断,使文章产生了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比如在充分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后,又阐述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一观点,强调“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既要看到其绝对性,又要看到其相对性,而且以大量的事实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接受实践的不断检验中丰富、完善的。这样论述,就避免了片面说理,从而使文章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行文思路、论证结构、语言特色,综合提升学生领会理解和内化完善的能力。
步骤三、拓展延伸,联系现实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标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并谈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以实践为“底”
闪耀真理光芒
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随即11日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由此引发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奏响解放思想的时代先声。
实践与真理二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广大共产党员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且真理是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与历史互交汇,实践为真理积淀底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经历近百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转化为运用于落实的各项实践行动。无论是战“疫”还是战“贫”,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坚守信仰,用满腔热忱的信念践行熠熠初心和铮铮誓言,在实践中回答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思想怎么解放”等重大历史课题,让真理彰显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汲取强大的前进动力。珍惜光荣历史,赓续红色基因,立足当前的厚重底蕴来源于回顾过去时“正确道路”积蓄了无比强大的能量,中国人民饱蘸了敢于战风斗浪的精气神;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坚强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
与时代同步伐, 实践为真理擦亮底色。“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擦亮奋斗底色,是与时代同步伐的“制胜法宝”, 实践为真理塑造的鲜明底色是鼓舞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关键在于永葆时代先进性。“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实践中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为“与时代同步伐”目标任务擦亮底色;对党的理论政策、决策部署做到“ 真懂真信真用”,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理论贯穿赋予的时代意义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反复检验。
与人民共命运,实践让真理拥有底气。“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是实践认识的主体,也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干事创业的底气。只有深深扎根基层才能牢固根基,只有经受最复杂、最吃劲、最辛苦的岗位磨炼,才能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打败“拦路虎”、啃下“硬骨头”,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态度,秉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投身到续写改革新篇章、交付人民合格“答卷”之中。如何练就本领、锤炼修为,看看奋斗者脚上有没有泥水、头上有没有汗水,用奉献指数来计算百姓的幸福指数;时刻鞭策激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支撑“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部解放思想、勇立潮头;秉持崇高理想,涵养“我将无我”情怀,追求“功成必定有我”精神境界,让无限的忠诚、无畏的担当、无私的奉献汇聚成践行人民宗旨的底气。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无论是积淀真理的底蕴、擦亮真理的底色,还是拥有真理的底气,都是来源于实践。在前进道路上,坚持真理光芒万道,与历史、与时代、与人民辐射寰空。
(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引论: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一广大共产党员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且真理是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
本论:分析问题,从三大角度论证中心论点一与历史互交汇,实践为真理积淀.底蕴;与时代同步伐,实践为真理擦亮底色;与人民共命运,实践让真理拥有底气。
结论:解决问题,坚持真理光芒万道,与历史、与时代、与人民辐射寰空。
【多媒体展示】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 观点 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明确
在新的历史时期,时间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断发展的新的实践,在呼唤新的思想、新的理论,需要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来指导。同时它也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永葆青春活力和强大生命力!
教学策略:本环节拓展延伸的内容,能够拉近课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领会理解更加深入,提升学生分析概括、领会理解、策略运用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策略:通过合理严谨的板书设计,展示本课的论证结构,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握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教师展开教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感知记忆。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