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施耐庵
文体知识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
情节
人物
环境
主题
文体知识
小说的特点
故事情节完整
人物个性鲜明
环境描写逼真
主题思想深刻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1.能分析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及作用。
2.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5.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高考小说考点
施耐庵 (1296~1371)
元末明初文学家。
原名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福建泉州市。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代,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乡,闭门著述。
作者简介
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生动的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故事性强,情节张弛有度,语言简练生动。。施耐庵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话本及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本文节选自《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的第十回。
作品简介
章回体小说是分章回叙述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清代章回体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的高峰。
文体知识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 、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见解,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单元学习提示
【业内评价】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智
施耐庵的《水浒传》——最义
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奇
曹雪芹的《红楼梦》——最情
作品简介
中国古代小说之最
●主要人物:
●故事情节:
●典型环境:
林冲
风雪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解题
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
故事发生的地点
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本文是清初金圣叹的删节本
姓名:林冲
座次:6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相貌: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梁山司职 :马军五虎将第二
所用兵刃:梨花枪,后改用丈八蛇矛
个人档案
人物介绍
相关章节
东京岳庙
白虎堂
野猪林
草料场
前情后事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买刀寻仇人
交接草料场
沽酒风雪中
愤怒杀仇敌
火烧草料场
雪夜上梁山
【情节复述】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沧州遇旧
酒店密谋
小二生疑
询问实情
买刀寻敌
重拨差使
草厅交接
用心照料
身寒沽酒
庙里借宿
偶听真相
奋起杀敌
情节结构
(1)
(2-5)
(6-9)
(10-12)
明线: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与反抗
暗线:陆谦来到沧州,贿赂管营、差拨,设计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
线索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林教头杀敌山神庙
分析第一部分
沧州遇旧(序幕)
此部分中对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的插叙和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在情节上的作用是什么?
①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
②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
③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林冲被高俅陷害,仍称仇人为“高太尉”,并对李小二“坦言”自己是“罪囚”,体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对诬陷自己的人不气愤、痛恨,还恭敬地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他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忍辱求安、不思反抗
(1)文中的“一个人”(军官)是指 ,“又一人”(走卒)是指 (2)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这两个人是谁,而是通过的观察来进行叙述的,从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来看,这样写可以
课堂讨论
陆谦(或陆虞候)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富安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分析第二部分
买刀寻敌(开端)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1)两个人不是一起进来的;足见来人行动极欲掩人耳目。
(2)两个“闪”把搞阴谋诡计的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
(3)真是这种反常行动才让李小二怀疑,才有下文让老婆偷听之后给林冲报信等情形。
买刀寻敌(开端)
这一段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个人闪入来”,两个“闪”字有何表达效果?
分析第二部分
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
买刀寻敌(开端)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
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①大惊——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害自己
②气愤——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③复仇——上街买刀,带在身上,团团寻了一日
刚强正直
强烈反抗意识
④松懈——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
就“自心下慢”
反抗不坚决
委曲求全
得过且过
分析第二部分
草场交接(发展)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
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
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
后文埋下伏笔。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①心有疑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②听从安排——辞别小二,暂消疑虑
③打算安稳过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④祈求庇佑——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
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分析第三部分
向了一回火, 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草场交接(发展)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先看出门买酒的一段细节描写:
将火炭盖了——希望平安,不再出意外。
拿了钥匙,带了钥匙——深信世界的大门会随时为他而开,让他栖身。
反拽上锁了——呵护现有一切,抱残守缺
林冲对这个世界的小心。赔着小心地呵护着这个世界,虽然它如此寒凉(大雪),如此残破(崩坏),如此寂寥,但他不愿冲突。
谨小慎微、唯恐出事
分析第三部分
分析这两段细节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林冲市井沽酒,归来草屋风中倒塌,只得破庙投宿埋下伏笔。
老军交差一段,介绍草料场内外情景和办理交接手续时,有风雪中岌岌可危的草屋状况描写,老军酒葫芦的交代。
林冲到破庙“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林冲没有任何的思想和精神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有助于向更高潮的情节推进。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想起了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这一段情节不厌其详,写得非常精彩。金圣叹有一句精彩的批语,“只拿一条破絮被,到庙里去,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请问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心理刻画,深入地揭示了林冲怎样的内心世界?
分析: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平白无故地遭受迫害,被弄得妻离家破,沦为一种十分悲惨、艰难的境地,但是他还想力争平安地过安定日子。
小结:表现人物的忍辱苟安的思想和他细心谨慎的性格。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买酒回来,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又有一段细节描写——
写林冲的责任心。虽然他此时站在大雪迷漫之中,不知道今晚安身何处,但是,他先想到的是草料场的安全:搬开、探、摸。认定安全了,才想“怎生安排”自己:卷、挑、锁。
写林冲的软弱。没有怨恨,没有激愤,将就着过。
雪夜复仇(高潮和结局)
分析第四部分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买酒回来,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又有一段细节描写——
写林冲的责任心。虽然他此时站在大雪迷漫之中,不知道今晚安身何处,但是,他先想到的是草料场的安全:搬开、探、摸。认定安全了,才想“怎生安排”自己:卷、挑、锁。
写林冲的软弱。没有怨恨,没有激愤,将就着过。
雪夜复仇(高潮和结局)
分析第四部分
伏笔。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继续写性格。一个临时栖身地,他都有一种恭敬、一种小心。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么一个细节?
雪夜复仇(高潮和结局)
分析第四部分
刺杀仇敌
在山神庙杀敌的情形描写中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完成对林冲形象的塑造的?
掇、挺、拽、喝、搠、提、丢、踏、骂、扯、剜
三喝一骂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分析第四部分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雪夜复仇(高潮和结局)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结尾一句再次提到林冲的六大件,且看他复仇之后的抉择。
白布衫、搭膊、毡笠子。这些是穿了,系了,带了。肯定式写法,这是出行的。
被、葫芦。这些是丢了不要,否定式写法。它们象征着安寝和享受,象征着与这个世界的和谐相处。
枪。“提了枪”,肯定式写法。枪是冲突与决杀,是与这个世界决绝、为仇的东西,现在紧紧握在手里。从此,花枪上就不再挑着酒葫芦了,挑着什么呢?
结尾一句:绝地反击——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由任人宰割的草民,变成横行江湖的英雄。他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人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雪夜复仇(高潮和结局)
分析第四部分
思考:什么让林冲性格实现从 “忍”到 “狠”的转化?
忍
忍辱求安
委曲求全
安于现状
奋起反抗
嫉恶如仇
怒起
急躁
刚烈
怒
沧州遇旧
买刀寻敌
草堂交接
雪夜寻仇
安
反
逆来顺受
狠(豹子头)
忍(林教头)
逼
陆谦到来
大惊
大怒
不见消耗
初步反抗
并不坚决
亲闻阴谋
忍无可忍
林冲性格发展的动态曲线
软弱忍辱
不思反抗
识破阴谋
激起怒火
初步反抗并不坚决
心有疑虑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清醒认识
手刃仇敌
逼上梁山
英勇果敢
奋起抗争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逼
当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时,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林冲
高俅父子
抢老婆
远刺配
谋性命
逼
忍
再忍
忍无可忍
反
林冲性格变化揭示主题
看到北宋的社会现实——黑暗、腐败。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小说题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1、从情节发展变化中概括人物性格;
2、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概括人物性格(正面描写) ;
3、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或者作者的评价(侧面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4、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侧面描写)
方法点拨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3、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4、渲染气氛、为后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5、深化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
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在原文中找一找有几处?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直接描写风雪 侧面描写风雪
环境描写
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
一天大雪来。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字,是哪一个?
两个“紧”字,写出了什么?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环境描写
归纳小结课文中描写大风雪
正
面
描
写
林冲初到草料场。纷纷扬扬、卷、一天
林冲出门沽酒。那雪正下得紧
侧
面
描
写
林冲看住处草屋。四下里崩坏了、摇振
林冲回到草料场。已被雪压倒、被雪水浸灭
人
物
林冲的感觉。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林冲出门。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
林冲回来。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的奔到
林冲到山神庙。先取下毡笠子……早有五分湿了
沽酒返回时。到晚越下得紧了。
人物心理
惶恐
不能御寒的苦境
独自踏雪的寂寞
无可奈何
环境描写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
很好地烘托了人物 的心情和 的处境。
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
了一个 的英雄形象。
凄冷、悲凉
沉郁
危机四伏
孤独、悲壮、坚定、勇敢
环境描写
环境作用
推动情节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烘托出林冲孤独,悲壮,勇敢的英雄形象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
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作品中多次提到风雪,行文线索怎样的作用?
1)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 “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2)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3)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4)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
风大雪紧
接管草场
风雪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沽酒御寒
途中见庙
草厅倒塌
投宿庙中
大石倚门
隔门偷听
杀敌复仇
1
2
3
4
5
6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作品中多次提到“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1)“向火”、将“火盆”借给林冲;生起“焰火”
(2)“将火炭盖了”
(3)“恐怕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
(4)“草料场里火起”
由星星之火逐渐蔓延,如同林冲心中的怒火,顿时从心头熊熊燃起,情节逐渐推进,矛盾逐步激化,最后直达高潮。
环境描写
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
变过程及原因。下列各句是林冲不同阶段的语
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从句后的答案中分别选择恰当的项:
①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
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③泼贼!我日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
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 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 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E、委曲求全,得过且过 F、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课堂练习
B
F
D
阅读林冲到达草料场交割完毕后的一段文字:“只说
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课堂练习
关于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描写,其意义在于( )
a.草屋太破,确实过不得冬。
b.破漏的草屋象征着林冲命运的不幸。
c.破漏的草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破漏的草屋衬托了林冲的心情。
c
阅读林冲到达草料场交割完毕后的一段文字:“只说
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课堂练习
林冲打算“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说明( )
a.林冲认为看管草料场的差使不错,因而产生了长期干下去的想法。
b.林冲不知道陆虞候等设下毒计,因而有长期看管草料场的想法。
c.林冲怕在这破漏的草屋里过不了冬,所以想到修理草屋。
d.林冲没有完全识破统治者的毒计,随遇而安,还想忍辱。
D
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练习
D
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
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课堂练习
D
10、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做了铺垫。
B、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
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55页最后一段文字,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回答问题。
C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前后照应,使得文章上下勾 连,
浑然一体。指出下列各项分别与哪一个支项相照应。
①林冲常到李小二家走动。( )
②大雪压倒草厅,林冲到古庙安身。( )
③林冲怕火盆内余火延烧,探身去摸。知道火种全被雪浸灭了。( )
④林冲到古庙安身时,掇过大石头抵了庙门。( )
A、后来陆谦等人到李小二店中密谋、被李小二识破,告诉了林冲。
B、后来草料场上火起,让林冲知道是出于奸人的诡计。
C、前边写林冲沽酒途中见一古庙,而且还许了心愿,祈请保祐。
D、后来陆谦等推门不开,只得在庙门外谈话,使林冲听了个明白。
课堂练习
A
C
B
D
指出下列“却”的不同讲法:
①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
②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
③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④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⑤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课堂练习
相当于“但是”,用在主语后面。
反而,然而
相当于“再”
相当于“正”
竟然,语气副词
英雄人物的塑造
1、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的性格。
社会环境:
a、北方民族不断侵扰。b、统治阶级骄奢淫逸。
2、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他们的个性。
3、把人物置身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性格。
4、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
《水浒》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