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3 07: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1、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了解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中国 世界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一、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根据材料比较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道光
维多利亚
权利法案
中国 世界(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一、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封建主义、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装备落后
船坚炮利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材料一:“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经过:
1840—1842年
3、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条约 时间 签约国家 内容 主权影响
《南京条》 1842 中英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英美法三国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虎门条》 1843 中英 《望厦条》 1844 中美 《黄埔条》 1844 中法 领事裁判权:外国公民中国犯罪,外国领事有权依据本国法律审理,中国无权干涉。破坏了中国司法自主权。
最惠国待遇:又称“利益均沾”。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在旧中国,中国不能享受对等的权利。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想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经过:
1840—1842年
3、结果:
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
4、影响:
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释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英法
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
提出“修约”
清政府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拒绝
矛盾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4年
1、原因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促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_______年英法挑起战争,美俄调停
1856
_______年签订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攻占北京,火烧_________,签订_____________
1858
《天津条约》
1860
圆明园
《北京条约》
条约 时间 签约国家 影响
《天津条约》 1858 中英中法 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行权等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 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1860 中俄 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瑷珲条约》 1858 中俄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探究思考】
为什么俄国的侵略扩张只抢土地,不像英法一样提出通商之类的要求呢?
这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所决定的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4年
1、原因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促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3、影响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探究二: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徐继畲:撰成《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尤重介绍欧美各国。
战后中国的反应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摘编自《清宣宗实
统治者:
普通民众:
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
开明士大夫:
封闭愚昧
麻木不仁
开眼看世界
道光帝最关心的地理问题,正是他自己最有资格回答的,我们今天尚能看到的由传教士南怀仁为他高祖父康熙帝绘制的当时中国最精美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此时正在紫禁城的库房睡觉。
鸦片战争后,对于协定关税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作为国家主权的关税自主权已遭外国削夺,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陶醉于暂时的关税增盈的无知经济满足之中。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谁醒了?
三、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
①主持禁烟;
②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情报和国际知识;
③汇译《四洲志》。
1、代表人物及主张
三、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
①主持禁烟;
②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情报和国际知识;
③汇译《四洲志》。
1、代表人物及主张
2、魏源
①编写《海国图志》
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 序>>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中国应设)造船厂……火器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三、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
①主持禁烟;
②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情报和国际知识;
③汇译《四洲志》。
1、代表人物及主张
2、魏源
①编写《海国图志》
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徐继畲:
撰写《瀛寰志略》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徐继畬
华盛顿异人也。…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创古今未有之局! ——《瀛环志略》
盛赞美国创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创举
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三、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主张
2、评价
(1)积极: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2)局限:
①向西方学习只停留在器物层面;
②只是著书立说,未付诸实践。
课堂总结
一个对比:19世纪4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
两场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位先贤:林则徐、魏源、徐继畲
三部经典:《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八个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开始。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想?
落后就要挨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势在必行;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民族自信,不能崇洋媚外
典题训练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②鸦片成为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①②
B
2.晚清诗人赵函在《哀金陵》中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句反映的战争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3.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旨在说明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局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D
4.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