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 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 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第一部分(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4分)
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mò。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支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yuè,可是没法说出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俯仰( ) 藤萝( ) 寂mò( ) 欢yuè(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错别字
订 正
2.根据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3分)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是 着的曲线;江河溪流,是 着的曲线;大海汪洋,是 着的曲线。
A.流动 B.屹立 C.翻腾
3.仿写句子。(2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苏州园林》是一篇文字优美的介绍苏州园林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紧紧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表现苏州园林的自然美。
B.《都市精灵》是一篇随笔,作者从身边的花鸟变化谈起,告诉人们要努力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爱惜一切有益的生命。
C.《明天不封阳台》一文中的“我”之所以决定明天不封阳台,是因为“我”希望有更多的鸽子飞到自己家来,让儿子玩得开心。
D.《治水必躬亲》一文,文题的意思是:治理水患一定要亲身去实践。题目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6.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某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举办了以“美丽中国,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1分)
(1)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请根据材料概括空气严重污染的原因。(3分)
①1月10日,连续的微风天气,使北京遭遇自今年元月1日开始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后首个严重污染日。1月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直到15日,一场小雪带着西北风,才吹走了笼罩京城六天之久的浓霾。1月23日,令人厌恶的雾霾又一次降临。[]
②近二十年来,我国每亿元GDP产生的排放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例,发达国家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普遍已降到30%以下,而我国迄今仍在70%的高位徘徊,几乎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一半。
(2)同学们采访了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就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获得了如下信息:
①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②要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规模,③增加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④尽早推进与清洁能源相配套的排放标准。
上面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a.第 句,修改意见:
b.第 句,修改意见:
(3)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
第二部分(共35分)
(一)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问题。(8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和“技术”两词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8.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3分)
9.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和结构特点分别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分)
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
①清和硕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北隅,是清朝北部边疆民族融合、安定团结的历史见证。
②17世纪末的清朝北部边疆并不太平,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发动叛乱。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噶尔丹率军掠侵喀尔喀,喀尔喀部大败,从漠北草原南下寻求清廷庇护。清廷发送归化城的仓米让他们食用,又遣送一部分人到张家口谋生。这些措施深得喀尔喀部“民心”,康熙三十年(1691年),出现了“喀尔喀部全部内附”的局面。
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了加强对蒙古的控制,维护边疆的稳定,康熙将自己的六女儿恪靖公主赐嫁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敦多布多尔济——成吉思汗第23世子孙,并在归化城北为恪靖公主修建了这座颇具气派的公主府。
④公主府是一座占地面积600亩、严格按照皇帝品级规格建设的府邸,它就像清廷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使得喀尔喀四部一直服从清政府,北部边疆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安定局面。正如《公主府志》所说“内蒙古二百余年,潜心内附者,亦此公主”。
⑤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街62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所在地。
⑥公主府是一座四进五重的宫殿式建筑群落。《清代蒙古史札记》中叙述:“(公主府)府邸初建时,四周圈地东至麻花板,西至水泉村,北至跑马厂”,可见规模之宏大。历经战乱与破坏,公主府已失去往昔规模,但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建筑中还依稀可以看到公主府300年前繁华与兴盛的影子。
⑦未进府门,首先看到的是一面一字形照壁,雄宏高大,据说长24米。公主府的照壁下有砖柱48根。为什么会这样呢?据当地老人相传,这是为镇压当时内蒙古48家王爷而设立。
⑧由照壁向北,通过一片平坦的广场,可见一对汉白玉大石狮雄踞府门两侧,东为雄性,西为雌性,相互对望,神态威严。朱红色的府门两侧还各有一个偏门。在过去府门是不常开的,一般走偏门,除非公主或有高官显贵出入。
⑨进得门来,展现在眼前的是第一进院,正面有前殿3间,据说是“轿厅”,当年用来存放公主大轿。通过月门可进入东、西跨院。两个跨院各有正房5间,可能是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进入第二进院,正面是5间较前殿更为高大、壮观的大殿,被称作“议事厅”,是公主当年接待宾客的处所,东、西各有配殿两间。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第三进院落。进院前,一道优美的蜈蚣墙横立眼前,两边各开有一个侧门,是供下人出入用的。而公主进院是不走这两个门的,她要从院前左右的“满月门”先进去,然后经过一个风格独特的仪门——垂花门,便进入这第三进院了。这里古树参天,石狮双踞,高高的白石基座上巍然挺立一座高脊飞檐的大殿,这便是公主的寝殿。据说就连当时的额附也不是可以随便出入这里的,得经过禀报获得公主的同意后才可以踏入第三进院。
⑩寝殿内有8根大圆柱,正中曾高悬一匾额“静宜堂”,寝门上悬“肃娴礼范”匾额,据说两块匾都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匾额后来在“七七事变”后遗失了。在寝殿后面是禁卫房,类似于今天的警卫室,有15间之大,供近卫军和太监们居住。清和硕恪靖公主府是清代皇室公主府邸中现存营建时间最早、建筑工艺最精、现状保存最好、在大漠南北影响最深的一座特殊的建筑群组。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第②③段文字可以看出,公主府是政治联姻的产物。
B.公主府第一进院的东西跨院各有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5间正房。第二进院有5间大殿,是“议事厅”。
C.公主府是中国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为北部边疆民族融合、安定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公主府作为宫殿式建筑群落是现存营建时间最早、建筑工艺最精、现状保存最好、在大漠南北影响最深的一组特殊的建筑群落。
11.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 。(2分)
12.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分)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篇名:(1)《 》 作者:周定舫
选段说明内容:(2)[] 选段说明顺序:(3)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4分)
蜘蛛的智慧
[英]奥利弗·哥尔斯密
①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②坚硬的甲胄,柔韧的皮甲,强壮的脚爪,宽大透明的眼睛和嘴巴上的钳子,都是装备在蜘蛛身上的战斗武器,而它编织的网更是它主要的武器。因此,它总是要竭尽全力,把丝网织得尽善尽美。
③当蜘蛛开始织网时,为了固定其一端,它首先对着墙壁吐出一滴汁液,慢慢硬化的丝线就牢固地粘在墙上了。然后蜘蛛往回爬,这根线越拉越长;当它爬到线的另一端应该固定的地方,就会用爪把线聚拢来以使线绷紧,也像刚才一样固定在墙壁的另一端上。它就这样扯丝拉线,固定了几根相互平行的丝,准备好了网的经线。为了做成纬线,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一端横粘在织成的整张网最牢固的第一根线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墙壁上。所有丝线都有黏性,只要一接触到什么东西就可以胶住。对于网上容易被毁损的部分,我们的织网艺术家懂得织出双线来加固它,有时甚至织成六倍粗的丝线来加大网的强度。
④三天以后,这个网就完成了。我想这个昆虫在新居生活,一定欢乐无比。它在周围往返横行着,仔细检查丝网每一部分的承受力,然后才隐藏在它的洞里,不时出来探视动静。不料想,它碰到的第一个敌手,竟是另外一个更大的蜘蛛。这个敌手没有自己的网,也可能已经耗尽了积蓄下来的汁液,因而现在不得不跑来侵犯它的邻居。
⑤于是,一场可怕的遭遇战立刻由此展开。在这场拼搏中,那个侵略者似乎占了体大的上风,利用一切战术,引诱对手从坚强的堡垒中爬出来。这个辛勤的蜘蛛被迫退避,假装休战而去,不一会儿又转身回来,当它发现计穷智竭以后,便毫不怜惜地毁坏了这个新网,这又引起了另一次战斗。与我的估计相反,这个辛勤的蜘蛛终于反败为胜,成了征服者,杀死了它的对手。
⑥有时,苍蝇落入它的陷阱时,这个蜘蛛并不急于出击,只是耐心等待着,直到有把握捕捉对方时,它才动手。如果它立刻逼近苍蝇,将会引起这只苍蝇更大的惊惧,还可能导致这个俘虏奋力逃走。所以,它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这个俘虏因无效挣扎而精疲力竭。
⑦有一次,我把一只黄蜂放进蛛网中,但当蜘蛛照常出洞捕食时,先是观察一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它立刻主动上前解除紧紧束缚对手的丝线,以放走这样一个强大的敌手。当黄蜂得到自由后,我多么希望那个蜘蛛能抓紧修理蛛网被破坏的部分。可是,它似乎认定网已无法修补了,便毅然抛弃了那个网,又着手去织一个新网。
⑧我很想看看一只蜘蛛单独靠自己的储备能够完成多少张丝网。因此,我破坏了它织就的一张又一张的网,那蜘蛛也织了一张又一张。它的整个储存消耗殆尽后,果然不能再织网了。我看见蜘蛛把它的腿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一只苍蝇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
(根据奥利弗·哥尔斯密同名作品改编)
14.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5.文中用了“织网艺术家”“俘虏”和“侵犯”“欢乐无比”等词语来写蜘蛛和它的对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6.蜘蛛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4分)
17.从蜘蛛的智慧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4分)
第三部分(共40分)
18.作文。(40分)
题目:和以前不一样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 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
检测题 参考答案
1.(1)yǎng luó 寞 悦
(2)
错别字 载 支
订 正 栽 枝
[(1)“仰”和“萝”都是形声字,结合形声字的知识注音即可。(2)这两个字是易错字,应结合语境和字的意思来发现错字并改正。]
2. B A C[本题考查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涉及三个词语。应对这类试题,需要做到:(1)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2)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屹立”的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屹”山峰高耸的样子。“流动”的意思是:(液体或气体)移动。“江河溪流”的水有这样的活动特征。“翻腾”的意思是:上下滚动。“大海汪洋”中的波浪具有这样的气势。]
3.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仿写时要注意结合语境,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所写句子能体现出水和花的特征即可,同时应该注意句式的前后一致。)
4.C(《明天不封阳台》一文叙述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选项中的说法与主题不相符。)
5.C(解答时要抓住语段中的提示性句子或标志词,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弄明白句子的内在逻辑顺序。由“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一句和选项内容来看,描写景物是按照空间方位的变化进行的,①③是远景,②④是近景。所以选C项最合适。)
6.(1)不利天气是因素之一,排放了太多的污染物质是根源。(第①段主要从不利天气的角度谈空气的污染,连续的微风带来了“浓霾”。第②段主要从排放污染物的角度谈空气的污染。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可。)
(2)a.① 去掉“根本在于”(或去掉“是关键”)b.④ 把“推进”改为“制定”(或“实施”)
(第①句是病句,病因是句式杂糅,“根本在于……”和“……是关键”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相同,所以选用其中一种即可;第④句也是病句,病因是动词“推进”和宾语“标准”搭配不当,应把“推进”改成“制定”或“实施”。)
(3)示例①: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歌唱 示例②:在洁净大地上诗意栖居(所写句子要突出“美丽中国”这个主题,要按照“在+四字名词短语+方位名词+偏正性的动词短语”的形式仿写。)
7.不能。如果调换了,强调“技术”而把“艺术”放到了次要的位置,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建造艺术的中心不一致。(“艺术”强调独创,无法复制;“技术”可复制。)
8.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能让人感到真的像在山间,体现了高超独特的创意。能答出这层意思即可。)
9.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先总后分。(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总—分、分—总、总—分—总式。判断是哪种结构,就要理顺文段的层次及层次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应找出相应的说明结构。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归纳。)
10.(1)A(选项B错在“办事人员居住的”,这一点作者在文中说得并不确定,只是说“可能是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选项C中,原文说公主府“像清廷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并没有说“是”。选项D不当,原文中还有一个限制词“清代皇室公主府邸中”,选项中把它去掉了,与原文意思就不同了。)
11.引用(引资料) 公主府规模宏大(公主府占地之广)(第⑥段画线句子引用了《清代蒙古史札记》中的资料,很显然是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的目的就在该句后面,即“可见规模之宏大”。)
12.不能删去。“据说”是据别人说的意思。表明照壁的长度是个约数,去掉了就成了照壁的准确长度,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说”说明并不是实际测量的结果,而是听别人说的一个约摸的数据。回答时要说出“据说”的意思、“据说”的表达效果、去掉后与原文的不同,最后别忘了总结上一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介绍了纪念碑的装饰与造型 (3)空间顺序(首先要明确,这一语段出自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选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是:“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在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时,运用了“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的四周”“碑顶”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可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14.①照应题目。②统领全文。(“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这句话照应了题目“蜘蛛的智慧”;同时,又统领全文,本文就是围绕蜘蛛的聪明展开说明的。)
15.①赋予昆虫以人的特点,将昆虫世界的生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②更加富有情趣。(用这些词语写蜘蛛和它的对手,很自然地判断出这是拟人的手法。解答拟人手法的作用时,一般要用这样的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 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之情。)
16.①能织出经纬线交织的有黏性的网并会加固易毁损的部分。②与强敌战斗时,假装休战,毁坏新网,反败为胜。③面对猎物,不急于出击,耐心等待。④能根据量力而行原则,放走强大的对手。⑤知道网已不可修补时,果断放弃。⑥不能织网后,静待时机,捕获猎物。(答对四点即可)(解答要点概括题,往往要根据分值确定要点,本题分值是4分,这个题一般来说,应答出四个要点。如第③段主要写蜘蛛能织出经纬线交织的有黏性的网并会加固易毁损的部分;第⑤段写蜘蛛与强敌战斗时,假装休战,毁坏新网,最终反败为胜;第⑥段写蜘蛛捕猎时,不急于出击,而是耐心等待;第⑦段写蜘蛛面对黄蜂这样强大的对手,量力而行,放走对手;第⑧段写蜘蛛不能织网后,静待时机,捕获猎物。)
17.①必须学会本领,才能把事情做好。②面对困难,既要有勇,还要有谋。③对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要学会舍弃。(答出两点即可)(从蜘蛛的织网智慧中我们可以想到,自己要有本领,才能生存;从蜘蛛与“敌人”斗争的智慧中,我们可以想到,要有勇有谋,不意气用事,要学会舍弃。)
18.思路点拨:本次作文要求以记叙为主,要写出“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点在人物、情景、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在记叙的过程中,要交代清楚各个要素,写清楚来龙去脉。写作时,可以采用对比式叙述,“过去”如何,“现在”又如何;也可以采用衬托式叙述,立足于“现在”,通过回忆、对话等,巧妙地交代“过去”。同时,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紧要处或记叙的转换处,揭示“和以前不一样”的原因。记叙文要以记叙为主,但仅仅有记叙也不行,记叙只能搭建骨架,还需要加入一些描写,用描写来补充血肉;只有骨架和血肉也不行,还需要用议论、抒情来升华、点睛。
例文:
和以前不一样
这是冬日里极为难得的阳光灿烂的一天。
午后,我和妈妈走在街上,积雪静静地躺在路边,融化了周围的嘈杂。阳光是那么善解人意,它们跃过稀疏的树枝,迫不及待地把温暖送回大地,把一切景物都渲染成了暖融融的色调。
我和妈妈似乎好久没有一起散步了。记得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这里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普通的路牙上,印刻着我成长的痕迹。依稀记得从前,童稚未脱的我,总爱在路牙边跳上跳下,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每到这时,妈妈总是亲切地揽住我,拍拍我的肩膀,示意我歇一会儿,然后就这样搂着我慢慢地走,或和我谈论一天当中发生的新鲜事,或关切地问我的学习情况。
有一天,我似乎想到了什么,开口说:“妈妈,以后我也要这样搂着您散步。”说着,我站上了路牙,努力搭上妈妈宽厚的肩膀,一副淘气的样子,我们一起开心地笑了。夕阳西下,落日拉长了我们的背影,在繁华的大街上,一个妈妈和一个孩子正依偎在一起……
“你搂着我吧。”妈妈突然转过脸,微笑着对我说。
“嗯,好。”此时此刻,妈妈和我都在回忆那年的愿望吧。
我伸出胳膊,轻轻搂住妈妈的臂膀。这时我才发现,我曾经依靠的宽厚的肩膀变窄了,而我,也不需要再站在路牙上增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早已发生了变化。
妈妈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我能猜出她此时的心情,也能想象出她此刻的表情,她一定正带着微笑,感慨岁月的流逝吧。我的心情何尝不是这样!岁月流逝,始终不变的,是永恒的亲情。冬日的阳光温暖着大地,同样温暖着人心,它照亮了我们心中的幸福!
妈妈,这些年都是我依靠您: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开导我的人是您;在我心情抑郁时,陪我说话的人是您;在我取得好成绩时,和我一起欣喜的人也是您。而现在您依偎着我,我感到身上有了一种责任,以后,我会努力让您也安心幸福地依靠着我。
“以后,我会永远这样搂着您的。”我说。您依旧露出灿烂的笑容,和当年一样,没有一点变化。黄昏时分,橘红的天际落下了帷幕,依旧在那条街上,依旧是那个妈妈和女孩依偎在一起,她们在追忆似水的年华,悉数今昔的点滴变化……
【点评】以前,是妈妈搂着“我”散步,妈妈宽厚的肩膀是“我”的依靠,“我”感到无比幸福;现在,是“我”搂着妈妈散步,发现妈妈的肩膀变窄了,“我”感到有一种责任,这种变化促使“我”产生“会努力让您也安心幸福地依靠着我”的愿望。
本文立足于现在,回忆过去,构思巧妙,主题突出。结尾部分的抒情,道出了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感恩,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母女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