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5 19: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第一部分(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祈(qǐ)祷 卷帙(zhì) 阻碍(ài) 其喙(huì)有钳
B.汲(jí)取 灼(zhuó)热 履(fù) 贻(yí)以金钗
C.稀薄(bó) 广漠(mò) 不屑(xiè) 岁以大穰(ráng)
D.粗糙(cāo) 铂(bái)金 永逸(yì) 孜(zī)孜不倦
2.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默默无闻 慢不经心 兴高彩烈 不言而喻 微不足道 独一无二 甘拜下风 改斜归正 自出新裁 天高地厚 锲而不舍 足不出户
错别字
改正字
3.选词填空。(2分)
(1)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 (推算 推演)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2)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 (压制 强制)。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是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紧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C.《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对宇宙进行介绍的。
D.《以虫治虫》一文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害虫,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
5.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人中任选一位作简要介绍。(3分)
示例: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备选人物:亚里士多德 爱因斯坦 贝多芬
[]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某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举办了以“美丽中国,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0分)
6.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以下资料,请根据材料概括空气严重污染的原因。(3分)
①1月10日,连续的微风天气,使北京遭遇自今年元月1日开始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后首个严重污染日。1月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直到15日,一场小雪带着西北风,才吹走了笼罩京城六天之久的浓霾。1月23日,令人厌恶的雾霾又一次降临。
②近二十年来,我国每亿元GDP产生的排放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钢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例,发达国家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普遍已降到30%以下,而我国迄今仍在70%的高位徘徊,几乎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一半。
7.同学们采访了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就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获得了以下信息:
①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②要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规模,③增加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④尽早推进与清洁能源相配套的排放标准。
上面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4分)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8.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分)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
第二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3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方两三级 (2)患其塔动
(3)乃以瓦布之 (4)贻以金钗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2)人皆伏其精练。
11.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 ”来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2分)
12.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问塔动之因”,而喻皓是笑着回答的。你是如何理解喻皓这一“笑”的?(3分)[]
13.在本文中,作者用了怎样的写法突出了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10分)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出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它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了。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这就是整个宇宙吗?不,这还只是构成宇宙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
14.文中把“银河”比作“一个美丽的环”,又由“天河”引出牛郎织女的传说,文中的比喻和传说是为了突出什么?(1分)
15.作者先说银河系像铁饼形状,后又说“像一个环”,“铁饼”和“环”的样子并不一样,但作者为什么又说像一条“天河”呢?是不是自相矛盾了?(4分)
16.这几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
17.作者说明银河系时,先列出数字“一千万万”,后又说“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越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18.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3分)
19.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20.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一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21.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3分)
第三部分(共40分)
22.作文。(共40分)
在生活中,小物件往往以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外表、实用的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请选取自己喜爱的某一个小物件作为说明对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人们介绍其相关情况,让更多的人喜欢它。6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A.qǐ—qí。B.fù—lǚ。D.bái—bó。)
2.慢—漫 彩—采 斜—邪 新—心[识记成语,要注意词语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漫”在成语中的意思是“不受约束,随便”;“采”在成语中的意思是“精神,神色”;“邪”在成语中的意思是“不正当”,与“正”相对;“心裁”的意思是“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的)”。]
3.(1)推算 (2)压制(同义词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类词在词义上大同小异,但在词义的轻重、褒贬,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搭配习惯,语体色彩,方式情态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大多数的同义词只是意义相近或者有某种关联,一般不能任意代替。因此,在同义词的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仔细辨析,找出它们的差别。)
4.C(《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对宇宙进行介绍的,而不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
5.示例:贝多芬,德国音乐家。主要作品有《命运》《英雄》《田园》等交响曲,《月光》《热情》《黎明》等奏鸣曲。(仿写前一定要认真研读示例,示例中交代了名人的名字、籍贯和主要成就,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仿句一定也要做到这些。)
6.不利天气是因素之一,排放了太多的污染物质是根源。(第①段主要从不利天气的角度谈空气的污染,连续的微风带来了“浓霾”。第②段主要从排放污染物的角度谈空气的污染。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可。)
7.(1)① 去掉“根本在于”(或去掉“是关键”)(2)④ 把“推进”改为“制定”(或“实施”)(第①句是病句,病因是句式杂糅,“根本在于……”和“……是关键”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相同,所以选用其中一种即可;第④句也是病句,病因是动词“推进”和宾语“标准”搭配不当,应把“推进”改成“制定”或“实施”。)
8.示例①: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歌唱 示例②:在洁净大地上诗意栖居(所写句子要突出“美丽中国”这个主题,要按照“在+四字名词短语+方位名词+偏正性的动词短语”的形式仿写。)
9.(1)才 (2)嫌,担心 (3)介词,用 (4)赠给(在平日的学习中要加强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10.(1)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2)人们都佩服喻皓的精熟。[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翻译时要注意这些关键字: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遂(于是,就);伏(同“服”,佩服);精练(精熟)。]
11.布板实钉(准确解答本题,要抓住文中“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中的关键词。)
12.一方面透露出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解决“塔动”问题已胸有成竹。(“密使”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从侧面说明解决“塔动”问题之难。面对这一难题,作者着一“笑”字,从正面描写,写出了喻皓的神态,突出了他解决这一难题的轻松。重点是回答出“笑”字背后的意思。)
13.示例: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匠师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文末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人皆伏其精练”等。(解答本题,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来思考。对“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描写,文中既有反衬描写,又有事实证明;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除了示例中给出的写法外,还有:喻皓的回答“此易耳”,短短三个字,表现了喻皓胸有成竹,技艺高超;“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用事实证明了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
14.宇宙的美。(比喻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引用传说,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这些都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宇宙的美。)[]
15.“铁饼”是说银河系的整体情况,而“环”是说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天河”是说从地球上某一个点看到的银河的一部分。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并不矛盾。(要明确立足点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16.打比方、列数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就是打比方;它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数字就数量方面对事物进行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就是列数字;它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17.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结合原文,把选段放回原文中去理解。)
18.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根据“不假思索”一词,确定设题点在第④段。找到设题点后,需要分析上下文语境,分析后我们发现答案隐藏在下文,即⑤⑥⑦段中。本题目换个问法应为“人的肌肉记忆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分析⑤⑥⑦段,就可以按照先后顺序概括出准确的答案了。)
19.逻辑顺序。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再说明肌肉记忆“不假思索”的原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本题难度极高,既考查了说明顺序,也考查了对选文内容、思路的概括与理顺问题。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选文在时间、地点的排列上都表现不出来,所以自然归属在逻辑顺序中。“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实就是概括选文内容、理顺思路的过程,选文前四段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⑤⑥⑦⑧段说明肌肉记忆“不假思索”的原理,⑨⑩段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
20.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只有把上面这段文字放到选文的开头或结尾,才能真切体会其作用。这段文字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放在开头,可以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因为⑤~⑩段都是从纯粹科学知识的角度说明的,里面缺少具体的例子,如果把上面这段文字放在结尾,可以延续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无论选择哪个位置,都要结合这段文字和文章,自圆其说地说明其作用。)
21.示例:小明,别怕!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记。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本题融拓展题与语言运用题为一体,答题时既要结合选文中介绍的“肌肉记忆”知识,告诉小明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记;又要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人称、安慰鼓励语都齐备,譬如说“小明,别怕!”“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等,这样答题才完整。)
22.思路点拨:从写作题目上看,要求写一篇状物的说明文。对于这类作文,要用准确的语言描摹出“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说明其主要特征、构造、用途等,使其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在写作之前,我们一定要仔细、深入地观察事物,对所选的小物件要有准确、清晰的认识,能够把握其主要特征。
具体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详细地描绘事物的外部形态。可以从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构造、用途、性能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具体、形象的描摹。
(2)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能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有清楚、深刻的了解。对自己喜爱的小物件,除了写出它的外部形态外,还要注意写出它独具个性的特征,这样才能使读者将它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3)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作文稍不注意就会写得沉闷、枯燥。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那么不仅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除了以上三点外,写作时还应注意材料顺序和文章结构等问题。
例文:
笔 筒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个精巧的笔筒。那是小学毕业时我的好朋友送给我的礼物,是她亲手制作的,我非常喜欢。每当看到这个笔筒,我就好像看到了我的好朋友。
笔筒是用浅粉色的硬纸板做成的,由两部分组成。下面的长方形底座长约20厘米,宽约7厘米,线条流畅,通体是秀美可爱的浅粉色,显得宁静柔和,给人温馨的感觉。上面的主体部分是这个笔筒最吸引人的地方。
匠心独运的好朋友没有采用惯常的圆形,而是选择了富有变化的组合——八个整齐的长方形依次连缀。衔接处细腻地描摹出了各色花边,图案完美地遮盖了粘贴的印痕。八道花边设计的是八种花样、八种颜色,既简单又美观。颜色全是亮色调——明亮却不惹眼,不会遮盖八个长方形里的“主角”。
在八个长方形里,深深了解我的好朋友以我最喜欢的“HELLO KITTY”为模特,运用她出色的绘画技能,画了八个神态、表情各异的小猫咪。居中的小KITTY是以我为原型创作的,它像我一样,正咧开大嘴哈哈大笑,笑得仿佛那头上的蝴蝶结都在颤动呢。它穿的鲜红色的裙子也是我最爱穿的那一条百褶裙,美极了。从左边依次看,则是鹅黄色小KITTY腼腆微笑的淑女模样,嫩绿色小KITTY欢快地奔跑着,天蓝色小KITTY仰首凝望天空,橘红色小KITTY瞪大双眼一脸无辜的可爱状……总之,一圈看下来,包你还想再看,真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呢。这些美丽的小猫咪在淡雅花边的包围下,显得更加美丽。读书读累了,看看这些可爱的小猫咪,真是一种享受。
小小的笔筒,凝聚着朋友浓浓的情意,它不仅给了我的笔一个家,更给了我温暖的友谊,我将永远珍惜它。
【简评】本文是一篇状物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一个小小的笔筒。小作者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使得全文条理清晰;说明方法的运用灵活多变;文章语言也很精彩,既活泼又生动;在文章最后写出了小作者对笔筒的珍惜之情。这是一篇优秀的状物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