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山东教育版)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山东教育版)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5 19: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山东教育版) 期末检测题
(120分钟 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盔甲(kuī) 拽(zhuài)拉 砭(biǎn)骨 进退维(wéi)谷
B.蝉蜕(tuì) 羸(léi)弱 淹没(mò) 略胜一筹(chóu)
C.凫水(fú) 慷慨(kǎi) 水潦(lǎo) 眼花缭乱(liáo)
D.遒劲(qiú) 宫殿(diàn) 怅(chàng)然 相得益彰(zhāng)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劝诱 宰割 弥散 死得其所
B.沟壑 污秽 赫然 语无轮次
C.辐射 怪诞 衰微 卷土重来
D.脐带 崎岖 仰慕 风餐露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正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
B.海湾战争初期,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最终使伊拉克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雕刻)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感叹惋惜)。(《桃花源记》)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爱莲说》)
D.岛具对(详细回答)所得诗句云云。(《推敲》)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按照他的社会理想编织了“世外桃源”这个让人羡慕向往的地方,其实它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B.古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都不采取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如《陋室铭》和《爱莲说》。
C.《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明末嘉善人。
D.《推敲》是记述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诗人的构思过程,生动地说明了“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7.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受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暖阳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默写填空。(7分)
(1)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4)《秋词》中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的句子是 , 。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作者由寺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的词句是 ? !
9.阅读李白的《望天门山》,回答问题。(3分)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用得好,你能品味出该字的妙处吗?
10.阅读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 ) ②主人处处款之( )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 ) ④颓然碧窈( )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3)本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你有何感受?(4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②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读书养气
李建永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摄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柳欧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气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1.文章论述的观点是 。(2分)[]
12.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
“薄发”指的是 。(2分)
13.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
14.下面是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句?并说说理由。(4分)
①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
④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5.“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茶 道
茶有茶道,讲究汤、器、茶。汤要腊梅枝头雪,腊梅傲雪,汤也沾了梅花的清幽;器要窖器,白者为贵,汤清叶绿,分外鲜明;茶要蒙山顶上茶,山高雾淡,茶亦有飘逸之气。泡好的茶讲究(A)、(B)、(C)。色要青翠,清绿透彻;香分真香、兰香、清香、纯香,真香为上;味有香、清、甘、活,香而清、清而甘、甘而活,方是名品。
这是杨八爷的讲究。
茶有“以茶(甲)德,以茶(乙)情,以茶(丙)友,以茶(丁)客”之说,茶馆正是为茶客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大众去处。茶馆人多,就顾不得讲究茶道,几摞茶碗,浅浅地撒些茶末,水在炉子上一直开着,来个人就提起大铁壶高高地冲。杨八爷在茶馆喝茶,却偏偏讲究茶道。汤,绵阳的冬天几乎不下雪,就转而求其次:扬子江中水。杨八爷去的茶馆是东方大桥桥头茶馆,茶园用水就近到涪江里去提。他赶着向提水的伙计喊:“要江中心的水,性活,污染小。”伙计对他笑笑:“您给我造条船?”杨八爷到茶园喝茶是自带茶壶,壶倒是窖器,很有些年头,里壁厚厚的一层茶垢。一次差点被儿媳洗了,亏得他赶紧拦住:“就靠这点茶垢出味儿。”茶,杨八爷也自带,但这位老爷子的退休金,每月买半斤特级绿茶就没什么富余了。有一次,一位来客送了他一包龙井,他省着足足喝了半年。事后他埋怨送茶的人:“喝别的茶都没味儿了!”
到茶园来的多是退休的老头,一大早进园,人人一只鸟笼,揭开半边罩子,一溜儿挂在树上。杨八爷也有一只鸟,是画眉。每天第一壶茶,他都倒一盏给鸟儿。也许是喝茶的缘故,这只画眉叫得特别清越婉转,别的鸟都比不上。喂完鸟,杨八爷就眯着眼,细细地啜一口茶,轻轻地在口中灌漱一遍,“咕咚”吞下去,再徐啜慢饮。几口热茶下肚,就讲开了茶道:沏茶有下投、中投、上投。冬季下投,先茶后汤;春秋中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夏季上投,先汤后茶。汤有三辨:一曰形辨,有虾目、蟹目、鱼眼、连珠、涌泉;二曰声辨,有初声、转声、振声、骤声;三曰气辨,有轻雾、淡烟、凝云、布露。真正的饮茶应以糕点相配,好比饮酒要有下酒菜……人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讲究的还赶着去买了茶壶,拿来要杨八爷鉴定。
杨八爷瞥了几眼,拿在耳边听一听,不说好坏,搁在一旁,却讲起了他那茶壶的史话。说他爷爷是清廷二品顶戴,蒙皇上龙恩赏赐了这把御壶。八国联军进京时,举家逃到内地,大小家私都丢了,老爷子单单带了这把茶壶。这壶有特点:内壁有四个龙头,没泡茶时,“呜呜”地作龙吟,茶一泡下,四个龙头就活了似的摆动。泡出的茶醇、匀、鲜、活。讲完,把茶壶递过去:“您尝尝。”尝的人接过去,先细细地看,又细细地品。有人点点头,有人却说:“没味儿。”杨八爷笑笑:“您再品品,不品就没味儿。”
不知怎么一来,杨八爷这把茶壶的名声就传了出去。茶园的生意就热闹了,有人专为看这把茶壶来。一位文物专家看了,“咿呀”一声:“当年这茶壶一共是四把,是景德镇的贡品,光绪皇帝都赏了近臣。其他三把不知下落,没想到这一把竟在您老先生手里!”一语既出,举座皆惊,唯独杨八爷仍旧静静地喝他的茶。就有人出高价买,被杨八爷一口回绝。有了杨八爷这把茶壶,茶园算是有了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味道。来这里喝茶的老头儿越来越多,杨八爷少不得每天还讲他的茶道,不论新来的,还是老顾客,都听得有滋有味。
突然有几天,杨八爷没到茶园来了。
茶园里的老头虽然天天聚到一起,但并不问人的姓名住址。来了就点点头,或者道声:“您来了。”走就各自回家。如果有人突然好几天没来,大家心里就明白:这人去了。所以杨八爷几天没来,大家自然都想到这一层,但谁也不点破。不料,几天后,杨八爷又来了,脸瘦了许多。有人问:“病了?”他摇摇头。原来儿子竞选厂长,把茶壶送了人!老爷子没了茶壶,几天没喝茶,在家闷着。闷不过,又来了。
堂倌赶紧泡来盖碗茶,替杨八爷抹了抹桌沿。杨八爷饮着茶,却再也不讲茶道。又喂鸟,却也怪,当杨八爷把茶水注到鸟笼里时,画眉只啜了一口,就再也不喝了,也不叫,只在笼子里上下腾跳。[]
第二天,把罩子揭开,画眉就蔫蔫的,伏在笼底,不吃不喝。杨八爷就叹了口气:“唉!鸟儿也讲茶道。”
又隔了几天,笼里换了只八哥。杨八爷就只喂水,不喂茶。这只八哥挺聪明,见人就打招呼:“您好!您好!”但大家总觉得这声音很刺耳。
杨八爷倒像没了感慨,只默默地喝他的茶。
16.联系上下文,想想A、B、C三处中各应填入一个什么字。(3分)
17.请将“敬”“陶”“立”“会”四字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4分)
18.伙计说:“您给我造条船?”伙计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19.品味结尾处的画线句,想想:这只八哥仅仅是一只鸟吗?大家为什么“觉得这声音很刺耳”?(4分)
20.茶道,指烹茶品茶的艺术。读罢此文,你是否领悟到做人之道呢?谈谈你的见解。(4分)
四、综合性学习(共6分)
21.某班举行了一次“拟写公益广告”的语文实践活动,主题是“用温馨的话语倡导良好风气”。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几个题目,请你完成。
(1)请拟定一条以“爱护花草”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2分)
(2)“交通连接你我他!”请你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2分)
(3)在校园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现象:语言粗野,行为不雅,随手乱扔,乱写乱画等。请你针对这些现象,拟两条广告词。(2分)
三、写作(5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补全题目,如读书、宽容、奋斗……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七年级语文(上)(山东教育版)期末检测题
参考答案
1.A(A项“砭骨”的“砭”应读biān )
2.B(“语无轮次”的“轮”应为“伦”。)
3.A(B.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壮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句中是古建筑,而不是新屋。C.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句中应用一个含贬义的词。D.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用在此句中不合适。)
4.A(B.缺少主语。C.“节奏”“让人看得”,主谓不搭配。D.“还只是”的主语不明确,有歧义,应在“还”前面加上“他”。)
5.B(“叹惋”的意思是“感叹惊讶”。)
6.B(并不是“都不采取直白的方式”,而是大部分。)
7.A(“冬日的暖阳”与“人间的温暖”相搭配,“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与“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相搭配;“夜空里的歌谣”与“心灵的慰藉”相搭配;“甘霖”与“滋润”相搭配。)
8.(1)少壮不努力 (2)徒有羡鱼情 (3)烟波江上使人愁 (4)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5)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前三句是记忆型默写,后四句是理解型默写,默写的前提是熟读成诵,理解诗词含意。)
9.“出”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不仅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本题考查炼字,明确“出”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10.(1)①建筑园子 ②殷勤招待 ③顺着、沿着 ④柔顺的样子,文中是指舒坦的意思(解释文言实词的意思,除熟记课下注释外,还可根据语境推断。要记住常用词语的常用意思。)
(2)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通读全段,先口头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所讲内容,再用自己的话合理概括。)
(3)本文作者是从“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这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中。(本题答案比较容易找到,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词语即可,概括感受时结合文意及自己的理解和独特感受来回答。)
(4)①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园门迎接客人)的。
②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译出重点词语,并注意句式特点。)
11.读书可以养气(文章观点大多可从文章开头或结尾相关语句来找。)
12.读书多 写出好文章(结合文意推断。)
13.运用举例论证,从而证明“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这一观点。(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可以找到第③段中举此例之前的语句,加以概括。)
14.①④。因为①④两句名言所谈论的是读书的意义或内涵,符合本文中心,可以作为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而②③两句所谈论的是读书的方法以及要博览群书,并不符合本文所论述的中心。所以选择①④两句。(结合文章中心分析。)
15.示例:当心情不好时,读消遣类的书;当意志消沉时,读励志类的书;当知识匮乏时,读求知类的书;当内心浮躁时,读艺术类的书。(结合读书的感受及收获谈。)
16.A.色 B.香 C.味[(联系“色要……名品”可知。)]
17.立 陶 会 敬(将这四个字分别代入,结合语境体会可知。)
18.杨八爷的想法不可能实现。(结合上句“他赶着向提水的伙计喊:‘要江中心的水,性活,污染小。’”可知,没有船,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19.这只八哥与那只被杨八爷赋予“懂茶道”的画眉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喝水,则庸俗;一个品茶,则高雅。它们是社会中高雅与庸俗的人的缩影。虽然八哥那声“您好”确实很甜,但似乎不自然,少了份人情味儿。懂茶道的人自然不喜欢听那喝水的八哥的声音,这也体现出人们为杨八爷失去好茶壶而感到惋惜。(结合全文的主旨来理解,用简洁的语言作答。)
20.示例:做人要厚道,待人要真诚。(从杨八爷的遭遇来分析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21.示例:(1)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
(2)带着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
(3)①随手抛出,黯淡了一份光泽;顺手投入,创造了一道亮丽。②干净一点,安静一点,尊敬一点,快乐“多”一点。
22.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本题可用的素材非常丰富,考生可以将自己比较容易写作的词语填入空白处。文章在拟题方面有这么大的选题空间,考生应该会“有话可说”,这也是现在考场作文提倡“不设审题障碍,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考生正常发挥作文水平”的具体体现。题目中有“让生活更美好”的字样,因此在横线上所填的词语一般是积极向上的。注意要写出真情实感。
例文: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咔嚓”,微笑定格;“咔嚓”,美好记录。耳边不断响起这样的声音,心中涌起一股股暖流……
微笑+以目示意
正在路上走着,突然,一个小男孩脚踏滑板从我身边飞一般地经过,手里还拿着一个易拉罐。他做了一个完美的刹车动作,仰头喝尽饮料,随着金属撞击的清脆响声,罐子砸到垃圾筒边缘后弹开,滚落在地上。那男孩对此却视而不见,转头踏上滑板就想继续前进。这时,他看到了远远望着他的我,我微笑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目光里流露出一丝谴责。男孩摸摸他的头,羞愧地对我笑笑,从滑板上下来,弯腰捡起易拉罐,投入垃圾筒。我继续走着,脚步更为轻快。
微笑+借伞与人
“呦,真是的,刚才天气还好好的呢,怎么这么快就下起雨来了?还下得这么大,我怎么回家啊?”我嘴里嘟囔着,无计可施。站在公交车停靠站的雨篷下,车子接连开过,身边的人不停更换。“小姑娘,下这么大雨,你去哪儿啊?”一位老婆婆问我。“哦,我回家呢。”“几路车啊?”“呐,我不乘车,我避雨呢。”“嗬,正好,我今天带了两把伞,是去接我孙子的,这把你用吧!”婆婆微笑着,把伞递给我。“那怎么行,您的孙子得用啊!”“没事,我们俩合撑一把得了,快回家吧,你爸妈都等着呢!”“那我怎么把伞还给您呀?”“下个星期这个时间,我还在这儿!”进入雨中,回头,还看见婆婆在对我微笑……
微笑+爱心付出
街上多了一位拉琴的瞎乞丐,琴声凄怆而悠长。走过他身边,我总会稍作停留。这一天,我蹲下身,将五个一元硬币放入他面前的铁盒中,微笑了。他抬起头,嘴角向上扬了扬,月牙儿形。“叔叔,您的琴声真好听,能再拉一曲吗?”这回,月牙儿成了弦月,他说:“谢谢,你是第一个夸我琴拉得好听的人。”于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欢快曲调萦绕在我耳畔。
微笑,是人生在世最珍贵的东西,它的出现,会带给许多人快乐。有快乐在心,无论做什么,都是愉悦的。美好的生活,因此而变得更舒心。
看啊,有那么多人在微笑。
点评:本文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选取来自生活的原汁原味的例子,悟出道理,告诉人们微笑给生活带来了美好与舒畅。文章虽短小,但意蕴丰富,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说,都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同课章节目录